黄休复相关论文
本文从画史写作的角度探讨了《益州名画录》成书的相关问题,试图将这部画学著作置入其诞生的原初语境中加以分析。全文主要分为四......
北宋初黄休复撰《益州名画录》有云: 左全者蜀人也,宝历(825—7)年中声驰阔下,于大圣慈寺中殿画“维摩变相”,极乐院门两“金刚”......
摘要 研究美术,不外乎形而上的哲学方法和形而下的科学方法两大类,本文从形而之上的角度,从中国美术的起源到发展再到品评,系统地审视......
北宋初,蜀人黄休复对唐人朱景玄的“神、妙、能、逸”四品说作了一个大的更动,特意将居于四品之末的“逸品”冠于神、妙、能三品......
<正>北宋第八个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 1135)以花鸟画留名青史。正是在他当政期间(1100-1125),中国的花鸟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摘 要:在中国的艺术当中陶瓷一个与手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利用大自然的天然物品与中国的精神世界相结合展现其天人合一的精神;陶瓷中的......
身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身历了元末的动乱变革,在绘画的理论上提出了“逸”的主张。笔者通过寻求倪瓒绘画作品“逸”的精神内涵......
《茅亭客话》是五代北宋蜀地处士黄休复创作的一部文言笔记。休复生于蜀,长于蜀,是五代宋初蜀地历史的亲历者,具有较高的儒家、道家、......
2014年9月20日,“飚墨与狂逸——宣永生意象性抽象水墨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成功举办。开幕前,艺术家、艺术批评家、理论家围绕宣......
“天下名山”峨眉山自何时有图,目前还不清楚,但在中唐时期就有峨眉山的图画了。开凿于唐长庆四年(824年)以后不久的敦煌莫高窟第159......
“逸”的风格在绘画上的表现就是确立画品中的“逸品”.黄休复对逸品做了最恰如其分的解释,并把逸品提高到四品之首,从此,“逸”就......
品评绘画与道悟人生一样,不可避免地成为画悟笔墨的核心追求.宋人黄休复对“四格”(逸、神、妙、能)的提出,实际上使得中国绘画品......
北宋黄休复的对“逸格”是这样论述的:“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
本文提供了关于盘古神话的一则新材料,对历来以为盘古之说最早出自三国时徐整《三五历记》的看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可供研究我国古代......
【正】一、版本源流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乖崖集》在宋代有两种刻本:一见载于晁公武《读书志》,10卷,一见载于陈振孙《书......
“天下名山”峨眉山自何时有图,目前还不清楚,但在中唐时期就有峨眉山的图画了。开凿于唐长庆四年(824年)以后不久的敦煌莫高窟第159窟......
春天来了,有点神。怎么神?其一,神龙见首不见尾。2006年,我就听说欧洲小国卢森堡,有一件周春芽早期的神秘作品,数度探寻,还是缘悭......
逸格,是中国画评价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品鉴等级。宋人黄休复在其《益州名画录》中,对逸格进行了最为根本性的评价标准的建构,从绘画......
葛路在其《中国画论史》一书中对中国绘画史上唐宋之间的重要画论进行了一番梳理,并对这个时期关键人物的作用及影响进行了深入浅......
【正】 《茅亭客话》是一部“多记西蜀之事”。(《茅亭客话》石京序)的笔记书。作者黄休复,北宋初人。和他同时的成都学者李畋说他......
经典著作的出现往往饱含着作者不畏辛劳的探索精神,品读经典书卷,与古人对话,感受着浮现在眼前的一段段历史画面,既熟悉又陌生,让......
在中国画品评中,"逸"受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风的影响,反映在绘画中,多指作品风格放逸。其后,谢赫、姚最等理论家虽提出不同的绘画品......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沈永刚(雅公),1966年11月生于四川乐山。出版有《心意山水的文化思考——雅公访谈录》、《心意山水册》等。 欣赏沈永刚的画作,有耳......
<正>"三品"是古代画论"六法三品"中影响极深的一种品评标准。唐代张怀,五代张彦远、荆浩,宋代黄休复、宋徽宗赵佶,一直到了明代董......
【正】 儒道两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落实在现实人生之上,而且也都从“成已”(即成就个体人格)推广到“成物”——在儒家其极境是治......
<正>文人盆栽的鉴赏角度当我们想要品鉴人物风格时,若对象是"文人",似乎很难用华美、富丽、高贵、雄伟、威武等属于"壮美"或夹杂社......
<正>前不久在北京鸿禧古典艺术馆见到一件画在一块麻布上的罗汉像,其风格的粗犷凝重,运笔的稳健洒脱,造型的准确传神,质材的厚实分......
<正>隐士文化很具有中国特色,"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隐士’这个名词和它所代表的一类人物,是中国社会的特产"①。隐士文化在西方......
北宋初年黄休复提出“逸品”概念,并将其置于“神格”、“妙格”、“能格”三格之上,在美学上对“逸格”概念进行了定位。“逸格”......
<正> “逸品”和“禅境”是两个非常特殊的中国画的理论范畴。(“禅境”一词是我从古代诗论中借用过来的)而这些年来的中国绘画史......
本文首先梳理张彦远家世、生平仕履,并对其郡望问题、两京宅第作一考征。归纳言之,彦远张氏本出山东旧姓旁支,而徒居蒲州郡猗氏,高......
北宋的绘画,尤其是山水画,成为一种设法把时间纳入到空间、把时间化入空间的艺术。此时绘画艺术的内涵更为丰富、深刻,画面上展示......
<正>时间:11月28日15:00—17:00地点:《中国书画》美术馆中国书画创作是从一点一划开始,最后形成完整的作品。欣赏正好相反,首先是......
<正> 《益州名画录》 五代时期,由隋唐的统一局面,分裂成许多割据的小王朝。以洛阳和开封为中心先后有“五代”,在长江以南有“十......
<正>笔者认为,《益州名画录》[1]的作者不是黄休复,而是辛显。存世《益州名画录》中李畋的序是伪作,与这个序同属伪作的还有《益州......
<正> 《清闷阁全集》卷十尺牍篇之倪瓒《答张藻仲书》:"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是解读倪瓒的名句,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