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相关论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类之间的艺术文献已有呼应关系。《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巨著,其作者刘勰在构建文学理论体系时,更是......
“张芝书派”以草圣张芝为精神领袖,追求草书的“难而迟”“下笔必为楷则”等,以“一笔书”的独特风格为代表,显示了典型的艺术精神,对......
本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的关系为研究课题,当然,有些问题文论中讨论得多些,有些问题书论中讨论得更为深入,但都以文论书论中......
[编者按] 2010年《书法有法》推出后,得到读者尤其是书法爱好者的热烈追捧。2010年,8月北京三联书店预热活动、9月北京国际图书博......
中国书法之所以博大精深,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而经久不衰。是因为书法一开始便与自然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与自然界构成同构关系,自然赋......
摘要 在分品式论书中,李嗣真在上、中、下品论书的基础之上,首次提出了“逸品”,并将其放入上品之上。李嗣真对于“逸品”的讨论,整体......
【摘 要】古代书论是前辈书家留给后世的学书心得,借鉴经典书论、将书论引入小学生书法教学中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通过对古......
主持人语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教育万古长青。历朝历代,学书“书论”不计其数,更有口口相传的经验之谈。但是书法教育作为义务教......
1967年生,文學博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书法专业......
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在一生起伏跌宕的生涯中,杨慎始终潜心学问,博通古今,著述宏富;除经史诗文外,于书法艺术亦颇有会心,或考镜源......
古人复制书法名迹,有临有摹。 复制名迹的临写,既要形似,亦须笔势如古人,“非于书有深诣者,不能也”(李日华:《竹懒书论》)。敦煌石室发......
如果说唐代的思辨哲学还沉浸在以儒家经学为核心的“汉学”里,那么宋代适应新形势需要而通经致用的新儒学则产生了独自的“理学”体......
“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是艺术类综合性公益讲坛。讲坛邀请省内外知名文艺家,根据不同艺术门类,每月举办一期,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永......
在养生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中,书法是一朵比较鲜艳的奇葩。在历代的书法大家中,最注重书法养生的要数虞世南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
明末清初,正值改朝换代之际,一些人首鼠两端,才华学问因名节不保而蒙垢;一些人却因品行高洁,志节之名位列学问之上。大书法家、画家、金......
2015年我们解读了《兰亭序》的前半部分,写兰亭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及盛况。2016年我们解读《兰亭序》的后半部分,这一部分......
3月31日 晴 转眼间,这座城市又开始独自等待春天,没有期许,没有感怀,拂过的风和原地的空气有着一样的冰凉。甚至,叶子还在枝头死气......
本刊讯 7月6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两家主办的《黄君书论文稿》专家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
书道二十讲(六):篆书之道 程方平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通过统一文字为其控制全国的文化和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综合六国文......
本文专论康有为手札,从康有为早年著作《广艺舟双楫》,到他中晚年书信、题跋中的零散书论演绎其书法观念的变化过程,界定"碑行"和"......
唐初士人心态和这个新王朝一样,在七世纪的前中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气度和雄心。他们的豪情和志向,在文学家如初唐“四杰”的诗文里,以......
书道的创作与欣赏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创作不仅内容感人、形式动人,作品中所蕴涵的创作者的智慧、激情和修养也可让人深深地体会得到......
任何一门系统的艺术理论,都要对其研究对象做出比较完善的解释。“自然”一词首先被用来对书法艺术的起源做了唯物论的解释。在《......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从书法的趋变适时、穷微测妙、刚柔合体、和而不同、原始要终、会通万方等方面,彰显了易学的变化思想,......
韩国的书法和刻字韩国的书法团体林立,从事汉字书法、韩文书法的人为数不少,所以书法展览常年不断,各种类型的学习场所、专门团体也随......
宋后期书坛已出现严重的思维僵化倾向,此时的苏轼努力挣脱了唐人重法观念的束缚,提出了“出新意于法度之内,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我......
帘舞风轻飘翰墨, 玉台画史续新篇! 她们都是女性,都是广西艺术学院的教师,都是“70后”,都有高级职称,都是孩子的妈妈,都是一心想画......
由人民日报社、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邵华泽书法新作展”、“......
姜夔《续书谱》追求魏晋飘逸潇洒的书风,具有明确的尚雅祈向。历来书法理论史上强调以人品决定书品。姜夔认为人品要高,但并非人品......
“五经论”--《礼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分别见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进论五首”和今本《苏轼文......
引 言 近来,笔者在人民网BBS论坛之读书论坛上拜读了复旦大学孙莱祥、周洪林两位老师合著的题为《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太重......
一治近百年史的,论到人物方面,无论如何,不能不首先提到曾国藩。曾氏气魄之雄厚,人格之伟大,及其在政治上、社会上种种之建树,其不......
摘 要:囿于修辞、文字的限制,书论的研究其实具有很大的困难。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这篇书论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
<正>作为明末书坛领袖的董其昌,以其疏淡秀雅,秀润苍劲的书法卓立于书法史,其于书法的学习,也经历了数次自我的肯定和否定的阶段。......
黄山谷的书法批评思想深受儒家和禅宗的影响,道家的影响相对要少一些。就儒家思想来说,黄山谷特别重视道德与学养的教化作用,在书......
<正>商承祚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对广东书法事业作过有益的工作,在全国书坛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常把容庚先生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