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s1324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基础作用, 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全部教学的难点,因此,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小学语文 古诗 应用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以及对进行语言的描绘,使得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到创作主体的思想态度以及感情倾向,同时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情感态度,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以及陶冶情操,实现提升学生审美以及想象能力的目标。情景教学法主要体现了师生之间互动教学思想,突出的是学会说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情景教学法不仅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着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
  1、情景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因为古诗创作的年代,其时代背景同现在有较大的差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理解古诗上存在的较大的难度。而通过创设情景,可以在情景中感悟作品创作的年代,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积极活跃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开发大脑,这样也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创设情景,可以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更加感兴趣,变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2、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
  2.1、分清古诗情景中意象的具体含义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灿烂,辉煌的艺术形式,使得我国成为了诗的国度。从诗歌发展的历程来分析,每一个意象由着自己固定、特有的含义。在诗歌中诗人使用这个情景中意象,通过艺术手法的塑造,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情景。比如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比较常见的意象有“月”。在诗歌中“月”的意象一般代表着离愁别绪,对家乡的思念。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但是也有表示自己闲适的心情,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诗词情景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理解其正确的含义。
  2.2、通过诵读的方式理解情景
  诗歌是高度概况、精炼的语言,并且押韵, 因此在可以琅琅上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胸有境,境始与亲。”所以通过反复朗读,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的印象,同时在朗读中感受到诗歌索要表达的意境,实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真正做到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实现艺术感染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可以体会到诗词中的具体含义,不断使用丰富的想象,将自己放在诗词特有的情境中,更好的使得学会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韵律美。
  2.3、启发想象,激活思维
  古诗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形象美,通过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可以生动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同时启发学生不断思考,进而激活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同时使得学生在古诗的情景中陶冶情操、感悟生活,同时不断提升思想境界,进而帮助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完善,为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说是,比如郑燮的《竹石》,就描绘了竹子坚毅的品格,不管经历多大的苦痛和磨砺,都不抛弃,不放弃,加持自己的品格。通过对竹子品格的赞美,实现对自己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的热情,使得在古诗学习中感受到古诗意境美,通过也可以感悟到的诸多人生这里哲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结语
  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运用以及学习情景教学的模式创建的古诗情景,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综合应用多种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感官的多种感觉来接触到客观事物, 使用抽象的意境来理解诗词中的具体含义,具有着显示教育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国际学校)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而不少一线教师在落实新课程这一理念时,以为“方法的多样化”就是方法越多越好,越奇越好。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解法让执教者颇有自信,自己的答案被教师认可的学生“兴趣高涨”、听课的老师“啧啧称奇”、执教者“暗自得意”。当然,我并不反对教师引导学生对
呼唤有价值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幼儿,已成为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但如何从园本出发,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彰显幼儿的个性,如何使原本就拥有不同特质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追寻如何建设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确立了以“活动区”为主的教育,旨在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起来,让“我能行”伴随每个孩
胡金波  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知行统一推动科学发展李如密  陈彩萍“生一生”课堂提问模式探析李建军  从教育实践意蕴的转型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梅广稳  谈共生型学科教研(备课)组建设金荷华  敏于探究、善于总结:科研型教师的必备素养王丽琴  小学语文教师薛瑞萍的课程意识与教学信念廖圣河  论语文教师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周久璘  独立人格-创新品质·潜能开发
内容摘要:“微话题”是指带有专用标记“#……#”的微博话题,这种话题在使用过程中发展出了说明化、语篇化、主观互动化的非常规用法。本文认为微话题的这种功能扩展与汉语“名动包含”的词类格局相适应,也与“指称并置”的流水句特征相适应。可以进一步指出的是,结尾的微话题是一种特殊的概述回指,发展出了言域功能,具有话轮转换的构拟特征和移情效果。   关键词:话题 词类 流水句 概述回指   一.汉语的词类格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导师黄克剑教授有一句名言:“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三个相贯通的层次去理解,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偶然的机会,听了我市一位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们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生命在场”中“点化或润泽生命”。  课前的困惑与不安——文本取向有争议  课前,我熟读了教材,《三个儿子》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四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陈鸿祥先生的《王国维传》,用大量翔实、生动的历史资料,全方位、多层面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的超逸风姿。王国维以“国学”研究闻名于世,但他对于教育教学也有精深的认知与独到的理解,他在并不算长的教师生涯中所做出的不俗教学实践,对同事和学生形成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感召,令人瞩目。更让人感喟的是,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并不是在他做了一个“教育人”之后的被动应对,而是出于一个普通国人的社会自觉!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
长期以来,班主任科研领域一直忽视一个领域的研究。这个领域一般不会见诸教育科研部门立项的课题,不会出现在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材上,也不容易在专业杂志上找到相关的研究文章,网上更搜寻不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在实践领域,广大班主任却无不在这一领域跌打滚爬,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这一领域的知识或指导,以便更好地胜任工作。但是,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理论研究的薄弱,再加上一些人经验的不足,所以在实践中带
【摘 要】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都表明数学教师需要通过适合的抓手架构学生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就是这个抓手。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成题,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情境设计,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将概括的内容丰富具体化,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情境设计;问题设计;启思教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
从某种意义来说,草根文化就是“身边文化”、“生活文化”、“地域文化”,学生的所见、所闻,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各种现象、活动,时时、处处都有草根文化的身影。把草根文化植入母语教学中,是传承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无疑从新的视角给母语教学开了一扇窗,给大语文教学展现一片新空。  语文教学需要从地域、社区等文化中开掘“草根”因素,让语文教学沐浴着乡土阳光,实现语文是一种“根疗”教育的学科
王 湛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陈桂生 话说“班规”  张鲤鲤 构建“学习型江苏”:从理念到行动  李传江 关于“苏北地区贯彻实施《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陈金干 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  束晓霞 走向优质均衡:“重点高中”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  徐敏南 简论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  王 晋 在“经”与“权”之间  陈 敏 浅议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