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生活环境及传统“授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向来羞怯怕生,总是低声低气的,紧张得不知所措;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恨不能找个地洞钻下去。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语境,引起学生想说要说的欲望,激发他们敢说会说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起话来,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一、“玩”中提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生活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多组织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有趣活动,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兴趣和能力。例如在上《找春天》一课前,我们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他们边玩边看,边看边画,灿烂得象春花一样美丽。回到课堂,结合《找春天》的教学,继续让孩子们玩游戏:
(1)春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_____;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_____;春天来了,我们在_____。
(2)春天来了,我们来到茂密的小树林,听_____;翻过小山丘,来到小河边,又听_____;还听见了_____。
(3)一场春雨过后,我们推开窗户,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气,啊!我闻到了_____。
孩子们纷纷走上讲台,快快乐乐地展示着自己的画画和贴图,并用自己最美好的语言赞美着春天。台上台下,有问有答,有唱有和,交流互融。这样的活动很容易触发学生有话要说的动机,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他们乐于和大家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二、“赛”中激趣
比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当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与比赛相结合时,学生们就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西湖》中,我们紧扣单元主题导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同学们,想做导游吗?好!那现在就让大家来做一回小导游,比比看“谁是最棒小导游”!
课件播放歌曲《郊游》,学生背诵《西湖》一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老师板书:谁是最棒小导游!
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每位导游都要给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名胜,介绍中要有好词佳句,看谁能打动游客,吸引游客。
导游结合自己熟悉的景点和课前准备的资料,按小组交流、讨论。
导游依次上台介绍;教师根据“导游”的表现,板书、归纳、点评、表扬。
这样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增加了对导游和旅游业的认识,还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演”中增趣
扮演课文内的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钟爱的活动。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会待客》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设置了六个场景来训练孩子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课件展示:妈妈有事要出去一会儿,要小红一个人待在家里。妈妈对小红说:“好孩子,你一个人在家里,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说话要注意有礼貌。”课件展示可增加课堂容量,并且生动形象,易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最快进入角色。
师:小朋友们,妈妈出门前,嘱咐小红一个人在家时要注意什么呢?因学生容易被课件画面吸引,而忽视人物的语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养成孩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明白一个人在家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防护的意识。
课件显示,教师讲述:真巧,妈妈刚出门,就响起了门铃声。是谁来了呢?小红该怎么办呢?
画面显示来客。教师提醒:上节课,我们给人物进行了分类。想一想,长辈来了如何接待?小伙伴来了怎样接待?陌生人来了又怎么接待?要注意礼貌待人哦!
课件画面:一个戴帽子男人,笑咪咪地拿着一个大苹果在按门铃。小红站在门里,画面上有“不认识的叔叔”几个字。老师:大家讨论一下,小红该怎么做才对呢?思考后发言,生1:小红不能开门。生2:小红应该问问他有什么事,叫他走开。生3:不是叫他走开,是叫他等妈妈回来了再过来,现在不开门。这里的思考、讨论,是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该怎么说、怎么办才对,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师:小朋友,快开门呀。瞧,我给你买了个大苹果呢。生:你是谁呀,找我有事吗?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呀,你小时候不是见过我吗?我是来找你爸爸的。生: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来吧。师:我有急事呢!你开了门,让我进去等他吧。生:对不起,我不认识你,所以不能开门。妈妈快要回来了,你还在门外等着吧。师:哦,这样啊!那我等会儿再来吧。(转身,自言自语:这小鬼,还蛮警觉的嘛。)
这段对话目的在于让小学生既要牢记“陌生人来了不开门”的要求,还要注意礼貌用语。这种以生活为基础的口语交际应变能力的对话,我们每学期都要训练一两次。这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口语交际的应变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吃”中品趣
农村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广阔天地和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农庄、果园,实地看种植,现场摘果子,孩子们也可以自带瓜果,开交流会。大家通过观赏、采摘、品尝,来感知水果和土特产的颜色、形状、滋味等,这样交流起来语言就更形象、更生动了。在“瓜果品尝会”上,课堂成了瓜果的世界。瓜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兴奋。老师在欢乐的气氛中揭示出“瓜果品尝会”的主题——我最爱吃的瓜果。并通过“猜瓜果”、“观赏瓜果”、“品尝瓜果”、“夸夸瓜果”等环节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五、“评”中添趣
人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通过激励来唤醒学生心底的表达欲望,用肯定、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不失时机地对不同对象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对已经养成口语交际习惯、一贯积极主动的“红花”学生应作高层次的表扬,以激起他们在交际中创新、创优的精神;对表现欠佳,常作“绿叶”的学生,只要他们表现出一点“红花”的倾向,哪怕只是一句说得好,一处评得妙,一个质疑提得对,便要做适度“夸张式”的表扬,以挖掘他们心中更大的交际潜能。
(王丹,南京市天景山小学,211112;李德富,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211155)
一、“玩”中提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生活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多组织一些适合孩子们的有趣活动,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兴趣和能力。例如在上《找春天》一课前,我们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他们边玩边看,边看边画,灿烂得象春花一样美丽。回到课堂,结合《找春天》的教学,继续让孩子们玩游戏:
(1)春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_____;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_____;春天来了,我们在_____。
(2)春天来了,我们来到茂密的小树林,听_____;翻过小山丘,来到小河边,又听_____;还听见了_____。
(3)一场春雨过后,我们推开窗户,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气,啊!我闻到了_____。
孩子们纷纷走上讲台,快快乐乐地展示着自己的画画和贴图,并用自己最美好的语言赞美着春天。台上台下,有问有答,有唱有和,交流互融。这样的活动很容易触发学生有话要说的动机,让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他们乐于和大家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二、“赛”中激趣
比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当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与比赛相结合时,学生们就跃跃欲试,兴趣盎然。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西湖》中,我们紧扣单元主题导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同学们,想做导游吗?好!那现在就让大家来做一回小导游,比比看“谁是最棒小导游”!
课件播放歌曲《郊游》,学生背诵《西湖》一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老师板书:谁是最棒小导游!
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每位导游都要给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名胜,介绍中要有好词佳句,看谁能打动游客,吸引游客。
导游结合自己熟悉的景点和课前准备的资料,按小组交流、讨论。
导游依次上台介绍;教师根据“导游”的表现,板书、归纳、点评、表扬。
这样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增加了对导游和旅游业的认识,还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演”中增趣
扮演课文内的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钟爱的活动。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会待客》口语交际课中,我们设置了六个场景来训练孩子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课件展示:妈妈有事要出去一会儿,要小红一个人待在家里。妈妈对小红说:“好孩子,你一个人在家里,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说话要注意有礼貌。”课件展示可增加课堂容量,并且生动形象,易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最快进入角色。
师:小朋友们,妈妈出门前,嘱咐小红一个人在家时要注意什么呢?因学生容易被课件画面吸引,而忽视人物的语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养成孩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明白一个人在家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防护的意识。
课件显示,教师讲述:真巧,妈妈刚出门,就响起了门铃声。是谁来了呢?小红该怎么办呢?
画面显示来客。教师提醒:上节课,我们给人物进行了分类。想一想,长辈来了如何接待?小伙伴来了怎样接待?陌生人来了又怎么接待?要注意礼貌待人哦!
课件画面:一个戴帽子男人,笑咪咪地拿着一个大苹果在按门铃。小红站在门里,画面上有“不认识的叔叔”几个字。老师:大家讨论一下,小红该怎么做才对呢?思考后发言,生1:小红不能开门。生2:小红应该问问他有什么事,叫他走开。生3:不是叫他走开,是叫他等妈妈回来了再过来,现在不开门。这里的思考、讨论,是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该怎么说、怎么办才对,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师:小朋友,快开门呀。瞧,我给你买了个大苹果呢。生:你是谁呀,找我有事吗?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呀,你小时候不是见过我吗?我是来找你爸爸的。生: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来吧。师:我有急事呢!你开了门,让我进去等他吧。生:对不起,我不认识你,所以不能开门。妈妈快要回来了,你还在门外等着吧。师:哦,这样啊!那我等会儿再来吧。(转身,自言自语:这小鬼,还蛮警觉的嘛。)
这段对话目的在于让小学生既要牢记“陌生人来了不开门”的要求,还要注意礼貌用语。这种以生活为基础的口语交际应变能力的对话,我们每学期都要训练一两次。这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口语交际的应变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吃”中品趣
农村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广阔天地和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农庄、果园,实地看种植,现场摘果子,孩子们也可以自带瓜果,开交流会。大家通过观赏、采摘、品尝,来感知水果和土特产的颜色、形状、滋味等,这样交流起来语言就更形象、更生动了。在“瓜果品尝会”上,课堂成了瓜果的世界。瓜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就像过节一样兴奋。老师在欢乐的气氛中揭示出“瓜果品尝会”的主题——我最爱吃的瓜果。并通过“猜瓜果”、“观赏瓜果”、“品尝瓜果”、“夸夸瓜果”等环节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五、“评”中添趣
人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要通过激励来唤醒学生心底的表达欲望,用肯定、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不失时机地对不同对象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对已经养成口语交际习惯、一贯积极主动的“红花”学生应作高层次的表扬,以激起他们在交际中创新、创优的精神;对表现欠佳,常作“绿叶”的学生,只要他们表现出一点“红花”的倾向,哪怕只是一句说得好,一处评得妙,一个质疑提得对,便要做适度“夸张式”的表扬,以挖掘他们心中更大的交际潜能。
(王丹,南京市天景山小学,211112;李德富,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2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