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向东坡传语,
  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
  江上一犁春雨。
  (《东坡全集》)
  【品读】
  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黄州好几年。这期间,他带领家人开垦了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后来,朝廷又重新启用他,任职翰林学士。这首好读的小词,就是任职时期的作品。依词可见,他虽身居高位,然似很怀念黄州那四年开荒种地的躬耕生活。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苏东坡说的“一犁春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先说这“犁”。犁,是一种农耕工具。早前,是由木制的支架与铁犁铧组成。现在,支架也都演变成铁制的了。犁铧,说白了就是块铁片儿,是原始社会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来的。将犁铧系在木制支架上,由牲畜或机动车牵引,用以翻松土地。这项农事,叫作犁地,也叫耕地。
  耕地,即每年秋收后,大片田地空下来,这时,需用犁把当年生长过庄稼的土地翻松一下。所谓翻松,就是把上面的土倒扣于下,把下面的土翻上来。这样做,是为让当年生长过庄稼的乏土扣在下面休养,而把下面休养过一年的新土翻上来,充分接受秋阳的晒烤,并很好地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以待来年播种。
  农村的土地,承包时就会按等级划分。每家每户都有头等、二等、三等几种地。这等级,就是指土地的地力,即长出好庄稼的能力与劲气。能力大劲气高的土地,要靠人为施肥的辅助,但关键还是要看土地的土质,及其含氧含水量的饱和度。以犁耕地的作用,就是为提高后者。农民将此工种称作“保墒”。当然,保墒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暂不例举。
  天道酬勤。在农村,就不能有懒汉。乡话讲,你得天天刨土土,一日发懒,土地就僵了。
  耕地,就是刨土土。看似简单,实则很有讲究。一是耕的时间,最好是庄稼收割完,稍待些时日,即耕。这样,翻松的土壤可以多晒些时日的秋阳。如果耕得早,雨水多,翻松的土地就会被雨水浸瓷了;耕得晚,则日晒不足,起不到保墒的作用。还有,耕地也是有深浅之说的。耕得太浅,翻不透表层的土,不顶用;太深,则会将老底里常年不见日晒的死土(也叫阴土)掘出,也不好。按照农民的经验,一般犁深为四寸左右,就恰恰好。
  一犁深,四寸。一犁雨,就是雨量之大小,刚好可以下渗到土壤的四寸之处。
  “一犁”知道了。那这“春雨”的玄机又在何处?
  其实,这很好理解。你想,秋天才翻了土地,雨一多,自然就又浸硬了,实乃费力大,收效小。然而到了春天则不同,春暖花开,大地冰雪消融,这个时候如果恰恰地下上一犁雨,正好可以下渗到四五寸处,与下面未翻的土壤相接,成为一体。土壤中间没有虚浮的干土,自然有利于播种,有利于庄稼生根发芽了。
  农谚有句话:春得一犁雨,秋收万粒粟。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另外,乘着知时节的春雨播种下的麦子、玉米、葵花等作物,待日后还得耙、耢、锄,还需除草、喷药、灌溉。哪一项上,都含糊不得。记得小时候,我常常跟随父亲下地干活儿,却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做不在正经点儿上。每每这时,父亲就会笑说:“三天能学个读书人,一辈子也学不会个庄稼人。”真是这样的。
  父亲现在老了,腰驼骨松,再也种不动地了。我们则个个都离开了农村,把一些个犁、粑、锄之类的农事都渐渐淡忘了,也把曾经养育自个儿长大的土地,彻底丢开了。不过,暇时偶尔想起过去与父母贫居乡下的日子,还是觉得很有滋味。
  “一犁春雨”,只是苏东坡《如梦令》二首之一。他还有首同题词曰:“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想来,苏东坡这份念农耕的心,真真可叹,亦可佩。(杨蓉)
其他文献
事碎难治,大处着眼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求多难澹也a。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b。石秤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故无益于治,而有益于烦者,圣人不为;无益于用,而有益于费者,智者弗行也。  (《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  a澹:通“赡”,满足。  b铢:一两的二十四分
期刊
明朝官场吃喝风中的第一号名人,当推建国初期的左丞相胡惟庸。此公不仅经常拉拢一帮子权贵在家中酣饮,而且挖空心思,把十几只猴子训练得能打躬作揖,跳舞吹笛,宴客时,就让它们端茶斟酒,并雅称为“孙慧郎”。而比起胡惟庸来,嘉靖时的权相严嵩,则更为荒唐离奇,他和其子严世蕃,不仅生活奢豪,连尿壶都是金、银制成,日享珍馐百味。而且每当贪赃受贿满百万两,就大肆请客以示庆祝。严嵩垮台后,从他家抄出的金酒杯、酒盂、酒缸
期刊
晏子谏齐景公登路寝之台  景公登路寝之台a,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b,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c:“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d。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灵台e,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
期刊
在我国的历史上,与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交往和交流始终是很频繁的。即使在“闭关锁国”的明清时期,也一直与遥远的欧洲国家保持着贸易关系乃至官方往来。在这几千年间,我国有很多人“走出去”,为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当属西汉时期的张骞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是汉武帝时的人,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西汉从建立起,就一直被北方的匈奴困扰。汉初
期刊
人民是国家的基本。我们所研究的时期之始,中国或意大利的人口不多,但种类繁杂、风俗纷乱。经过长久的冲突交会,他们终于在秦汉皇朝或罗马帝国的统一政权下,融合为一个主体民族:后称汉人的华夏族,或以罗马为名的意大利人。民族形成的过程艰难,体现了华夏族和罗马人较为开通的性格。  一位现代史家说:“古意大利的居民,原有百端异样的种族成分、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宗教言语、物质文化。这是我们极难明白的。”古中国的情
期刊
个人品行的堕落,为官道德的滑坡,很多时候,问题其实出在难以察觉的风气浸染与人性陋习上,日积月累,终成大祸;清代名臣孙嘉淦的一封奏疏,明确地指出了这些问题。  同治四年(1865)一月,攻克南京之后的曾国藩抽空编选了一本书,取名《鸣原堂论文》。这是一部很特别的书,它由17篇汉唐以来名臣的奏疏组成。这不是一本打算赚稿费的书,用意是编来教育子弟的。  在书中,曾国藩对一篇奏疏有很高的评价:“我当年在京城
期刊
史书上记载:大明成化年间,顺天东安人施纯担任鸿胪寺少卿,负责主持国家礼仪大典。当朝的皇帝朱见深讲话有些口吃,朝对奏答之时,赞同大臣的意见要应“是”,而皇上常常为不能顺利说出这个字而犯难。于是,施纯密奏,请改用“照例”二字。朱皇帝采纳后,果然“玉音琅然”。皇上大喜,立擢施为侍郎,不久升任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这离施纯进士及第仅仅十年时间。时人为之语曰“何用万言书,两字做尚书”(《万历野获编·补遗》)。
期刊
廉耻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
期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
期刊
盖烈士徇名a,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若南、董之仗气直书b,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c,无所阿容。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而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与夫王沈《魏书》d,假回邪以窃位,董统《燕史》e,持诌媚以偷荣,贯三光而洞九泉f,曾未足喻其高下也。  (《史通·内篇·直书》)  注释:  a徇名:为美好的名声而舍身。  b南、董:南指南史氏,董指董狐。南史氏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良史,他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