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所薄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1012m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书上记载:大明成化年间,顺天东安人施纯担任鸿胪寺少卿,负责主持国家礼仪大典。当朝的皇帝朱见深讲话有些口吃,朝对奏答之时,赞同大臣的意见要应“是”,而皇上常常为不能顺利说出这个字而犯难。于是,施纯密奏,请改用“照例”二字。朱皇帝采纳后,果然“玉音琅然”。皇上大喜,立擢施为侍郎,不久升任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这离施纯进士及第仅仅十年时间。时人为之语曰“何用万言书,两字做尚书”(《万历野获编·补遗》)。史学家以为:“被恩非正,为时所薄
  如此。”
  古人许多模模糊糊传下来的“臧否”,实在无理可讲。许多人对施纯的蔑视,实际上并不是“浩然正气”。没有哪个敢批判皇上的“滥赏”,于是,雷公打豆腐,便只能对高度熟悉职责的老实人,发泄妒忌之火。多少年来,施纯就因为“两字尚书”而被钉在“马屁精”的耻辱
  柱上。
  施纯之“为时所薄”是不是有些冤屈?这样的舆情,显然蛮横有余而事实不足、逻辑混乱。分不清什么是应该鞭挞的丑恶,什么是正常的上下级之间的关爱,表面上洁身自好、唯恐撇不清慕腥附膻的背后,却往往是用足心计、谋略的巧言令色。
  口吃,这种不痛不痒之症,却让“领导”欲哭无泪。因为器官的紧张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要叙述优秀的思想、亲民的措施,却不幸“卡壳”了,脸红脖子粗,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拍大腿,统统无济于事,硬是吐不出该说的那个字来,尊严荡然无存。皇帝自己痛苦,闻者又何尝不痛苦?然而大家都能屏气似不息者,比赛耐心和忍受力,静候“佳音”,似受酷刑折磨而又竭力表现得通情达理。谁都明白,此时此刻的庙堂之上,轻轻地咳嗽一声,都是一种公开的歧视、大大的不敬,是在糟践皇上的自尊心。口吃者也会有异常的时候,突然之间,结结巴巴竟然一下子变得流畅起来,转变为一种带有攻击性和力量感的自信了,这时候,如释重负是他自己的第一感觉,而如履薄冰则是听众集体的切身体会。看来,冷眼袖手观天下之弊,是一大智慧,鲁迅先生在《最先与最后》里提到的中国人“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传统,早就具备
  了雏形。
  对口吃者自卑的内心世界缺少理解和支持,对巧妙地补齐“短板”、解除了大家的尴尬与痛苦的施纯,蛮横地彻底否定,终于让正直的人们发觉了有些人的蕴蓄——反对所有的“穴上着针、痒处着手”,一切都得循规蹈矩,凡是能切实解决问题的建议、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几毛钱就让患者痊愈的处方,都有投机取巧的嫌疑,皆暗藏自私自利的玄机。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偏偏就有人以为:除了自己欣赏的筚路蓝缕,其他人的努力与成功均为歪门邪道。
  每个生命都有平等的价值。对于口吃者来说,不论引车卖浆的,还是端坐龙椅的,无关乎身份,都应该具有尊严。所有手到病除的语言治疗师,包括像施纯那样的非专业人士,只要是为口吃者迅速地恢复尊严的招数,都很人性化,都在弘扬人道主义,非常了不起。
  不由得想起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年轻时饱受口吃之苦,由于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他居然成为最后一个从怀特岛皇家海军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不能回答一半的一半是多少,因为他无法拼读出“四分之一(quarter)”这个单词,单词开头的辅音字母对他来说实在太难读了。
  影片中,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为国王治疗时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情节。在国王要发表演讲前,罗格帮助他揣度语调、纠正错误、润色每一个词汇,并换掉存在风险的词语。罗格替国王的“顶层设计”,远远要比施纯殷勤、仔细、周到,而那里却没有产生关于他“阿谀奉承、依附权贵”的谴责。罗格一直受到英国人民的尊重,这应该是为善之后的“祥”;而施纯根本没有逢迎溜须的言行,只是因为建议用了“照例”两个字,就遭到五百多年来舆论主流的嘲讽,那难道是行恶招致的“殃”?读书人分不清是非,不敢或不想运用理性,人云亦云或者亦步亦趋,毁谤和误解也就应运
  而生了。
  如果罗格在我们这里,为“领导”这般尽心尽力,估计也得穿上“马屁精”的马甲。我们的有些“国情”确实是存在若干问题的——施纯们的“汗水”洒得太少,却对“领导”的帮助太大,且得利又甚多,而对其他愤愤不平者的刺激又来得实在
  凶猛。
其他文献
国运倾颓、危机四伏之际,执政者若自我封闭、自欺欺人,执着于细微处小修小补,沉溺在“天朝上国”美梦中不肯醒来,必致错失改革良机,将国家民族陷于苦难深重的困境之中。前车覆辙,足为后车之鉴。  说起“裱糊匠”,人们一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鸿章。晚年的李鸿章自嘲是一个没落时代典型的“裱糊匠”,而清王朝则是一间“破屋”,自己作为一个“裱糊匠”只会“修葺”却不能改造。李鸿章“裱糊理论”的完整表述是:“我办了一辈子
期刊
历朝历代都不缺贤才。能不能得到,就看求与不求。然而,求贤也不是只靠嘴上说说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看是真求还是假求,求的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对待贤才的态度如何,等等。  治国平天下,必依赖贤才;凡贤明君主,必求贤若渴(亦说“思贤若渴”)。一提到求贤若渴,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我本来是一个布衣百姓,在南阳耕田种地……先帝(指刘备)不嫌我地位低贱,放低身份委屈自
期刊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云台编》)  【品读】  郑谷这首《莲叶》写得实在好,我初见便喜欢得不得了。一来,喜欢他用的两个叠词:“差差”与“柄柄”。试想,撑舟行水,舟动水起,波纹如淘气的小手,拨弄摇曳着荷叶,参差的绿浪,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来回地涌。薄薄日色,浅浅浮于这绿浪上,闪闪烁烁,真能把人眼晃花了。此乃一“色”美。而人倚在船边的栏杆旁,有习习
期刊
同心协力 行事谨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a。”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  处b,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  兰c。”“初六,藉用白茅,无咎d。”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e,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周易·系辞上》)  注释:  a《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出自《同人》卦的九五爻辞。《同人》卦()是《易经》六十四卦
期刊
事碎难治,大处着眼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求多难澹也a。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b。石秤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故无益于治,而有益于烦者,圣人不为;无益于用,而有益于费者,智者弗行也。  (《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  a澹:通“赡”,满足。  b铢:一两的二十四分
期刊
明朝官场吃喝风中的第一号名人,当推建国初期的左丞相胡惟庸。此公不仅经常拉拢一帮子权贵在家中酣饮,而且挖空心思,把十几只猴子训练得能打躬作揖,跳舞吹笛,宴客时,就让它们端茶斟酒,并雅称为“孙慧郎”。而比起胡惟庸来,嘉靖时的权相严嵩,则更为荒唐离奇,他和其子严世蕃,不仅生活奢豪,连尿壶都是金、银制成,日享珍馐百味。而且每当贪赃受贿满百万两,就大肆请客以示庆祝。严嵩垮台后,从他家抄出的金酒杯、酒盂、酒缸
期刊
晏子谏齐景公登路寝之台  景公登路寝之台a,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b,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c:“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d。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灵台e,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
期刊
在我国的历史上,与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交往和交流始终是很频繁的。即使在“闭关锁国”的明清时期,也一直与遥远的欧洲国家保持着贸易关系乃至官方往来。在这几千年间,我国有很多人“走出去”,为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当属西汉时期的张骞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是汉武帝时的人,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西汉从建立起,就一直被北方的匈奴困扰。汉初
期刊
人民是国家的基本。我们所研究的时期之始,中国或意大利的人口不多,但种类繁杂、风俗纷乱。经过长久的冲突交会,他们终于在秦汉皇朝或罗马帝国的统一政权下,融合为一个主体民族:后称汉人的华夏族,或以罗马为名的意大利人。民族形成的过程艰难,体现了华夏族和罗马人较为开通的性格。  一位现代史家说:“古意大利的居民,原有百端异样的种族成分、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宗教言语、物质文化。这是我们极难明白的。”古中国的情
期刊
个人品行的堕落,为官道德的滑坡,很多时候,问题其实出在难以察觉的风气浸染与人性陋习上,日积月累,终成大祸;清代名臣孙嘉淦的一封奏疏,明确地指出了这些问题。  同治四年(1865)一月,攻克南京之后的曾国藩抽空编选了一本书,取名《鸣原堂论文》。这是一部很特别的书,它由17篇汉唐以来名臣的奏疏组成。这不是一本打算赚稿费的书,用意是编来教育子弟的。  在书中,曾国藩对一篇奏疏有很高的评价:“我当年在京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