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椎体成形应用于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没有伴椎体内裂隙样变,治疗组患者伴椎体内裂隙样变,两组患者均给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椎体前缘高度、目测类比评分及发生骨水泥外漏的特点与类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及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同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应用于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对脊柱活动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对椎体高度却无法完全恢复。
关键词:椎体成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病理性骨折,其中,脊柱压缩骨折是临床脊柱外科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后,患者极容易出现腰背背痛或下肢神经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保守治疗的方法,但治疗后的效果和功能恢复情况并不能完全实现患者的需求。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椎体成形应用于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效果,现做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带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骶部位疼痛感,当患者平卧后,疼痛感会有所缓解或适当减轻,保持站立姿势时则会明显加重,患者伴或不伴有脊柱畸形侧凸,其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自理;②全部研究对象均经过正规或不正规的诸如药物或理疗等保守治疗,但效果不明显;③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后,确定患者的骨折椎体密度值符合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经CT检查后显示骨折椎体后壁不完整且呈现明显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的患者;②经术前检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没有伴椎体内裂隙样变,治疗组患者伴椎体内裂隙样变,治疗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5例,患者年龄65-95岁,平均年龄(75.5±4.7)岁,病程2-60d,平均病程15.7d,其中单椎体41例,2个椎体2例;对照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0例,患者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65.5±9.7)岁,病程1-59d,平均病程11.5d,其中单椎体39例,2个椎体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取患者俯卧位,在其胸部及髋部予以软枕,保持其腹部悬空状态,指导患者双手自然攀附在手术台前端,按照术前检查资料(包括患者体征检查、CT、DR影像资料)并采用DSA机透视图确定压缩骨折的具体位置,通过不断调整球管角度确定病变椎体的双侧弓根投影,以体表清楚标注刺点具体位置。做好消毒准备后,采用利多卡(1%)经穿刺点行通道麻醉。经病变椎体的双侧或单侧弓根投影的外上象限穿刺开口作为入口,慢速推进,同时要尽量保持骨穿针沿着椎弓根走向行穿刺术,待其压缩至椎体前1/3处或椎体裂隙内部后,以透视桩体的后侧位确定骨穿针尖端的正确位置。放置到工作通道后,当骨水泥完全靠近拉丝期以后,以低压注入病变椎体,直到骨水泥与椎体后缘平行或使椎体裂隙完全注满后方可停止推注。在围手术期内,切不可采用抗生素,嘱患者保持平躺姿势1h左右,12h以后可允许患者下床行走,腰围保护则需要4周左右。
1.3观察指标
①以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作为目测类比评分标准,其中无痛为0分,最痛为1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对治疗前、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4周内评分变化做好记录。②测量患者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4周内病变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③按照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程度作为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评价标准,采用0-5分6级评分法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及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同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就目前而言,临床上将椎体内裂隙样变归属于椎体内骨缺血性坏死的表现,认为其主要诱发因素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针对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本组实验为例,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止痛效果也比较明显。但相比较而言,椎体后凸形成治疗的费用远超于椎体成形治疗,因此,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4-5]。
本组实验中,两组患者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及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同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椎体成形应用于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对脊柱活动功能可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对椎体高度却无法完全恢复。
参考文献:
[1]侯增涛,陈伯华.椎体成形治疗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3):2077-2082.
[2]信维伟,程光齐,冯宇等.經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52):9873-9880.
[3]张其亮,王峻,林勇等.不同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1):3831-3838.
[4]朱雪娥,吴春根,张继等.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2):102-105.
[5]李洪德,何仕诚,张年明等.单发和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再发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2):2330-2333.
关键词:椎体成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病理性骨折,其中,脊柱压缩骨折是临床脊柱外科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发生后,患者极容易出现腰背背痛或下肢神经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保守治疗的方法,但治疗后的效果和功能恢复情况并不能完全实现患者的需求。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椎体成形应用于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效果,现做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带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骶部位疼痛感,当患者平卧后,疼痛感会有所缓解或适当减轻,保持站立姿势时则会明显加重,患者伴或不伴有脊柱畸形侧凸,其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自理;②全部研究对象均经过正规或不正规的诸如药物或理疗等保守治疗,但效果不明显;③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后,确定患者的骨折椎体密度值符合WHO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经CT检查后显示骨折椎体后壁不完整且呈现明显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的患者;②经术前检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没有伴椎体内裂隙样变,治疗组患者伴椎体内裂隙样变,治疗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5例,患者年龄65-95岁,平均年龄(75.5±4.7)岁,病程2-60d,平均病程15.7d,其中单椎体41例,2个椎体2例;对照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20例,患者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65.5±9.7)岁,病程1-59d,平均病程11.5d,其中单椎体39例,2个椎体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取患者俯卧位,在其胸部及髋部予以软枕,保持其腹部悬空状态,指导患者双手自然攀附在手术台前端,按照术前检查资料(包括患者体征检查、CT、DR影像资料)并采用DSA机透视图确定压缩骨折的具体位置,通过不断调整球管角度确定病变椎体的双侧弓根投影,以体表清楚标注刺点具体位置。做好消毒准备后,采用利多卡(1%)经穿刺点行通道麻醉。经病变椎体的双侧或单侧弓根投影的外上象限穿刺开口作为入口,慢速推进,同时要尽量保持骨穿针沿着椎弓根走向行穿刺术,待其压缩至椎体前1/3处或椎体裂隙内部后,以透视桩体的后侧位确定骨穿针尖端的正确位置。放置到工作通道后,当骨水泥完全靠近拉丝期以后,以低压注入病变椎体,直到骨水泥与椎体后缘平行或使椎体裂隙完全注满后方可停止推注。在围手术期内,切不可采用抗生素,嘱患者保持平躺姿势1h左右,12h以后可允许患者下床行走,腰围保护则需要4周左右。
1.3观察指标
①以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作为目测类比评分标准,其中无痛为0分,最痛为1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对治疗前、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4周内评分变化做好记录。②测量患者治疗后24h以及治疗后4周内病变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③按照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程度作为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评价标准,采用0-5分6级评分法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及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同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就目前而言,临床上将椎体内裂隙样变归属于椎体内骨缺血性坏死的表现,认为其主要诱发因素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针对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本组实验为例,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止痛效果也比较明显。但相比较而言,椎体后凸形成治疗的费用远超于椎体成形治疗,因此,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4-5]。
本组实验中,两组患者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值、目测类比评分及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同比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椎体成形应用于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对脊柱活动功能可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提高患者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对椎体高度却无法完全恢复。
参考文献:
[1]侯增涛,陈伯华.椎体成形治疗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3):2077-2082.
[2]信维伟,程光齐,冯宇等.經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52):9873-9880.
[3]张其亮,王峻,林勇等.不同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1):3831-3838.
[4]朱雪娥,吴春根,张继等.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2):102-105.
[5]李洪德,何仕诚,张年明等.单发和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再发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2):233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