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世纪(版)数学(1—6年级)教材中得到了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就应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首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积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些硬币不方便,于是小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华3张1元的纸币,小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大家说小华拿30个1角硬币换了3张1元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同学们讨论。有的同学将这30个硬币一个一个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其次,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等于10角”。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识结构。
  2、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在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的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这个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应设计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3个黄球,2个绿球;设有三个奖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们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应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总之,生活中有数学,即是“生活经验(解决)一数学问题(获得)一数学知识(解决)一实际问题”,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其他文献
纵观历年高考,病句修改这一知识考查点都少不了,为保学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的教学方法是根据病例让学生了解各类病句特征,然后进行强化训练。下面就各种类型的病句进行辨析。    一、词语误用    指该用这类词而用另一类词,比如名词一般不用作动词,除非出于修辞,否则是名词误用。  例:从大量的统计材料看,吸烟致癌是不容疑问的。  句中带点“疑问”属于名词误用为动词,应改为“置疑”。  动词的误用,主要
期刊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育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
期刊
语文课程独具特色,它的文字形态优美、富于形象,语句形式多样、含义深刻、富于变化。我们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保护、开启、发掘、创造孩子的想象力。而孩子富于想象的特点又可以为语文教学服务,使语文轻松、愉快,富有美感。  下面,我就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三个方面简单地谈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想象让拼音字母变成一个个美丽的画面    拼音是孩子入学以来最早接触的知识,字母虽简单
期刊
“作文、作文,难死人。”“作文、作文,想到你,头都晕。”“又写作文了!老师,可以不写吗?”……  只要说到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是如此反应。学生对作文可说是畏之如虎。该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他们才不会害怕写作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就是把我
期刊
很多师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不易激发学习兴趣的学科,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发现数学其实是一门美的学科:数学概念的简单化、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层次性、协调性、对称性,练习与命题的结合性、概括性无一不渗透着美。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挖掘数学内容中美的因素并进行处理,也就是采用审美手段对教材进行分、合、增、删的调整,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直至产生兴趣。    一、挖掘层次
期刊
[摘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初中数学学科教育中采用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使学生乐学、持学、会学,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并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反作用于学习指导,形成良性效应。  [关键词]学习指导 导向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必须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得以不断获取新知、创造新知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情境设计生
期刊
几何证明讲究严密的逻辑推理,有时仅一步之遥而将你拒之门外。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下面谈谈笔者的体验。  一、介绍“四点共圆”  在初中几何《圆》一章中,用反证法可证明:在一条线段同一旁有两个点,如果它们对这条线段两端所形成的视角相等,则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  二、证明“四点共圆”  如图⑴所示:M、N为线段AB同旁两点且∠M=∠N,则A、B、M、N四点共圆。  证明:设过A、B、
期刊
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所教过的学生更是包含了各种层次,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成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这当中会有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困惑,在交流中,他们反馈给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其实你上课讲的我都听懂了,下课我也做了知识点复习,但是一到做题的时候我就没有了办法,无论怎么分析,就是没有解题思路。”我想,笔者所遇到的这样一种情况,很多数学老师恐怕多少都经历过。其实,这些学生都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
期刊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她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