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信心在语文活动课上飞扬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追求一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认为可达到的成就。高中阶段,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将逐步形成稳定的态度倾向。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教育者应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探索、活泼进取的良好个性形成。
  现今高中生自信心不足表现在:①没有学习积极性。上课不专心,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甚至不听课,在教室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②没有上进心,有许多不良行为。不参加班级活动,对教师的教育消极对待,进网吧,逃学,打架,等等。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学习成绩差是根本原因,心理缺失是主要原因。
  学生的心理缺失是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有上进心但没有自信心。
  在以前的学习中几乎没有进入过优秀生行列,几乎没有被学校学业考核部门评定过“优秀”,几乎没有被老师作为榜样表扬过,几乎没有让家长满意过。尽管他们天天努力,但未见多大的成效。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最终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了,也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2)缺乏意志。
  这类学生基础知识较好,内心里相信自己,但在努力的过程中由于客观的现实将自己的努力不断否定,因经不起挫折和失败而意志消沉。他们在学校学习一个学期或一年后,感觉学习比“蜀道难”,想逐渐地放弃学习,混过三年走向社会就算完。
  为此,可以结合活动课教学特点,对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尝试。
  (一)创设轻松环境,培养参与信心。
  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引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信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充分展现,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发展创造了条件。活动课不能让学生过多处在静态中被动学习,而要让学生的兴趣、需要作为活动“中心”,因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情境。如,举行座谈会,可让学生先进行自我介绍或讲故事、笑话等来打开学生的思路,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如,话剧《雷雨》的表演活动课,根据学生的活动目的,教师可把自己扮成一个角色先做示范,再让学生加以评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激励机制,坚定尝试信心。
  训斥只会使人产生沮丧,而表扬才会激励人不断进取。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语言表达因紧张而语无伦次时,教师可以给以适当的安慰;当学生词不达意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提示和概括,以使其谈话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不要吝啬使用激励,尽量找学生活动时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如,用目光微笑地对视、点头等。“说得不错,很有道理!”“刚才这句话朗读得情绪很好,再稍微夸张地试一遍会更好!”“你的话虽然不多,但却给我很深刻的感受和思考,我想你的内心还有一些想法,能告诉我们吗?”这些评价和激励的语言及表情动作,可极大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使他们更加自信。
  (三)设置障碍磨难,提高抗挫信心。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在活动课中应有意识地设置适度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磨练。如,设置特定情境下的人物对话训练、电影或话剧经典对白、紧张激烈的自由辩论等,让学生自己讨论、理解和尝试。这样,他们会感受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经过不断培养,逐步增强学生抗挫折的信心,今后遇到困难,就不会束手无策,而会深信自己有能力,积极想办法去克服。当然,活动课中障碍磨难的设置一定要适度,使学生抗挫折信心有所提高,又有继续尝试的信心。
  (四)“隐化”指导痕迹,增强自主信心。
  口语交际活动的教学必须贯彻“自主性、实践性”等原则,也就是说要正确处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关系。“隐化”指导痕迹,并不是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排斥教师的有效指导,反而要增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最好是隐性的,隐含在活动设计中,隐含在活动过程中。指导的隐含性更能体现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伙伴,是助手,是参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由依赖走向独立,更好地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应着力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克服困难的同时克服自身的缺点。在提高智力、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个性,在不断领略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中,增强积极进取的自信心。
其他文献
新课程高中语文课文教学以阅读鉴赏为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常从整体感知切入,再到品味鉴赏,然后研讨探究。由此可见,从教学设计看,整体感知应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它和鉴赏、探讨等步骤在教学流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阶段,而后面的几个阶段是整体感知的强化、细化和深化。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或以“教师全盘教”、或以“学生自由学” 的角色设计,漠视了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切入。  误区一:整体感知如同一顿快餐  在新授课的
期刊
作文教学中,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文体的作文,首要的就是认真审题。写文章的人在动笔之前对题意(题目、材料的含义)、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领会的过程,就叫审题。命题作文要深刻理解题目含义、要求,抓住题眼;给材料作文要全面理解材料,完全消化材料。审题稍有编差,便全盘皆输。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考试时即使时间不够,宁可字数达不到要求,长文短写,让他扣分,也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地审题。  新材料作文提炼
期刊
理趣诗,顾名思义,就是要说理而有趣的诗。那么,何为理趣?前人并没有明确的解释。“理趣”一语,来源于佛典。较早拈出“理趣”一词论诗的似乎是南宋理学家包恢,他在《敝帚稿略》卷二《答鲁子华论诗》中说:“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他认为凡“状理”好的诗,必能做到“理趣浑然”。葛晓音先生认为:“蕴涵在诗歌感性观照和形象描写之中的哲
期刊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原则是创新原则,这一模式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设置的。而“疑”和“探”两个关键词中,“疑”超出传统的课堂形式,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之处。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结合语文学习的目标,怎么引导学生问对方向,让学生问出广度,问出深度,问出水平,无疑是上好三疑三探课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首先解放思想
期刊
阅读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对此,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一、重视阅读教学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
期刊
对《劝学》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内容的分析,众评家基本一致,即两段都在说“为什么”即学习的重要性。当然,有些评家认为第一自然段是说“学习的意义”,第二自然段是说“学习的作用”。但“意义”和“作用”的分界一直比较模糊,想把这一点对高中生说清楚更是不易,也无太多必要。那么,荀子是在反复说理吗?用这样大的篇幅和如此多的比喻论证,只在同一层次展开,似乎没这必要。  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第一自然段用“青与
期刊
今年担任高一语文教学工作,开学后不久,便发现这批学生写作能力特别差。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不是翻开作文书东抄一句、西摘一段,拼凑起一篇应付了事,就是胡编乱造,文不对题。更有甚者,干脆就一直不动笔,几次催促也不交作文。逼急了,就说不会写,一切惩罚随你便,一副顽抗到底的神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中展开调查,通过和他们谈心,了解到他们对写作有抵触情绪的原因。原来,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很多老师忽视作文课的教学,
期刊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有很多的快乐,成为串串记忆的明珠。这是接近十年的工作生涯中的点滴幸福,现记录一次与学生同题写作的乐趣。  一直比较青睐晚自习时段的写作教学,在进行完方法点拨和完成师生智慧的碰撞后,布置给学生写作任务,学生便可以在接下来的50分钟里进行写作练习了。这样学生便有了一种紧迫感,临场发挥的优势便会发挥出来了。  这次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
期刊
语感是什么?王尚文先生这样精辟地概括:“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和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
期刊
高三一轮复习扣紧课本、回归教材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很多时候,发现从头到尾把课本复习一遍,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一些字词、几篇文言文和几首诗而已;其他方面收效甚微,至于应试能力,还要靠课外的习题来训练。其实,语文课本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它们与高考考点结合紧密。只要仔细研究,认真挖掘,就会发现它是一块相当不错的宝石。  一、打破常规,以本为本,以本带点  在一轮复习中,打破原先从必修一到必修五,从必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