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学生的培养有新的要求,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材为例,探讨一下一年级的数学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为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育;数学识图;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310
引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从幼儿园刚进入了小学,学习的内容还是主要以图像为主,并且他们在幼儿园进行的学习也是由图像开始的。因此对于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也从图像开始,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会更容易接受。但是相比于幼兒园图像认知式的学习对于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这就对于学生识图并从其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了要求。还有就是现在的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强,很多时候在利用数学语言对问题或者图片形容时不能十分的准确,因此本文就对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策略,希望对教学有益处。
一、轻松课堂氛围、进行情感培养
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渗透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以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他们并不是很适应,因此老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理解的切入点,从这个切入点进入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们会更加的容易接受。还有就是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情感,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1]。
比如说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认识图形》中,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个关于图形的情景课堂,让学生们对各种简单且不同的图形进行拼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组成的图形以及特点进行介绍,一来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二来也可以增加学生们对于这些图形特点记忆。
二、利用图像描述培养表达能力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度相当的高,当然他们在接受了事物之后就会进行模仿,以增加自己的相关能力。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过程中增加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两者的结合对于两个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作用,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1-5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自学,毕竟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对图片中信息的提取有了相关的学习,然后让学生们对图片中几个的物象进行分类,这节课的第一张图片上面已经列举出了一到三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象,那就需要学生们在这张图中找到四和五代表的物象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寻找,找到四个和五个相同的物象。
这样学生们在寻找中对于数字的认识也就更加的深刻了,而且他们也在数的过程中对于加法的认识增加了很多。还有就是这一个图片中拥有相同数量的物象不止一个,这样学生们对于数字的使用也会更加熟练,并且不同的学生找到同一个数字代表的不同物象,这也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
三、教师进行引导,规范学生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形成对外界的认知思维,但是却没有对自己思维的梳理能力。但是数学本来就是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即使在进行看图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顺序以及相应的技能,不然可能导致遗漏其中的关键信息[2]。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生这方面能力培养时做好引导,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和完善的能力。
对于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图像的内容进行适应性改变。比如说对于单一图像的解读,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第一张图片中信息比较少,图像中也只有一个问题“9+4=?”,对于这种情景老师应该让学生们先进行计算然后再通过数图片上的酸奶数量得到正确的答案。而后面的练习二十第一题中是对人数的计算,这里面信息比较多,包括现在的人数以及即将来的人数,因此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个图片中的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再列出式子进行计算。
对于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读图能力的培养基础上进行,在学生观察图片、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在脑海中自然会有一个整理的过程。不过学生们的整理思维没有条理性,这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图片中提取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进而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识图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因为小学生在方式方法的应用上面并没有多少的经验。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模仿案例,这样学生通过模仿可以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掌握,然后在通过模仿时学到的相关技能对新的图片进行识别和信息的提取,并且进行总结和表达。
参考文献
[1]王莹莹. 初中生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季利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研究[J].考试周刊.2014(20)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育;数学识图;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310
引言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从幼儿园刚进入了小学,学习的内容还是主要以图像为主,并且他们在幼儿园进行的学习也是由图像开始的。因此对于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也从图像开始,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会更容易接受。但是相比于幼兒园图像认知式的学习对于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这就对于学生识图并从其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了要求。还有就是现在的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是很强,很多时候在利用数学语言对问题或者图片形容时不能十分的准确,因此本文就对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策略,希望对教学有益处。
一、轻松课堂氛围、进行情感培养
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渗透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以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他们并不是很适应,因此老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理解的切入点,从这个切入点进入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们会更加的容易接受。还有就是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情感,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1]。
比如说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认识图形》中,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个关于图形的情景课堂,让学生们对各种简单且不同的图形进行拼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组成的图形以及特点进行介绍,一来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二来也可以增加学生们对于这些图形特点记忆。
二、利用图像描述培养表达能力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度相当的高,当然他们在接受了事物之后就会进行模仿,以增加自己的相关能力。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过程中增加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两者的结合对于两个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作用,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1-5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自学,毕竟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对图片中信息的提取有了相关的学习,然后让学生们对图片中几个的物象进行分类,这节课的第一张图片上面已经列举出了一到三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象,那就需要学生们在这张图中找到四和五代表的物象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寻找,找到四个和五个相同的物象。
这样学生们在寻找中对于数字的认识也就更加的深刻了,而且他们也在数的过程中对于加法的认识增加了很多。还有就是这一个图片中拥有相同数量的物象不止一个,这样学生们对于数字的使用也会更加熟练,并且不同的学生找到同一个数字代表的不同物象,这也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表达能力。
三、教师进行引导,规范学生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形成对外界的认知思维,但是却没有对自己思维的梳理能力。但是数学本来就是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即使在进行看图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顺序以及相应的技能,不然可能导致遗漏其中的关键信息[2]。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生这方面能力培养时做好引导,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和完善的能力。
对于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通过图像的内容进行适应性改变。比如说对于单一图像的解读,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第一张图片中信息比较少,图像中也只有一个问题“9+4=?”,对于这种情景老师应该让学生们先进行计算然后再通过数图片上的酸奶数量得到正确的答案。而后面的练习二十第一题中是对人数的计算,这里面信息比较多,包括现在的人数以及即将来的人数,因此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个图片中的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再列出式子进行计算。
对于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读图能力的培养基础上进行,在学生观察图片、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在脑海中自然会有一个整理的过程。不过学生们的整理思维没有条理性,这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图片中提取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进而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识图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因为小学生在方式方法的应用上面并没有多少的经验。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模仿案例,这样学生通过模仿可以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掌握,然后在通过模仿时学到的相关技能对新的图片进行识别和信息的提取,并且进行总结和表达。
参考文献
[1]王莹莹. 初中生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季利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研究[J].考试周刊.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