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之美在课堂绽放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第七册第24课《春联》是一篇优美的说明文,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特点以及读春联的好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真实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

一、字理识字,体验文字之美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此,识字教学也是寻觅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文化瑰宝的过程。
  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哪些知识。
  教学“浏览”一词,让学生通过观察“览”字猜测意思。“览”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一个“见”字,既然是眼睛看,那么这个词肯定跟看有关。再引导学生把这个词带到具体的句子中揣测。“各种各样的春联”一个个仔细看过来时间够吗?所以只能“粗略地看”,这就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汉字魅力在于同一个意思的字可以用很多种词语表达。抓住这一特点,课堂上我顺势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搜索和“看”有关的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如仰视、俯视、环顾……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赏读品味,感悟内容之美


  教材中到处都渗透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赏读品味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寻觅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春联》一文给我们列举了很多种类的春联,交流的时候,同学们对这一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朗读感受中体味春联独特的文化魅力。
  教学“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副春联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春联蕴含的文化底蕴。古人写梅花和竹子的很多。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象征着坚强的性格,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还是报春的使者,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的“一枝春”就是指“梅花”。“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一席地位,如竹报平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中的梅花就是报春的使者,竹子代表着平安。

三、学以致用,践行文化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传统文化必然承载着丰厚的价值,只有唤醒文化在学生生活中的价值,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而春联能够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一直传承下来,肯定有其独特的魅力。借着《春联》一课,我展开了以“走进春联世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赏春联,提高审美情趣。春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是我国最普及、最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春联》一课中也给学生展示了各种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针对这一特点,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各种形式的春联,并根据内容分类,然后班级里分组展开各种形式的赏读。如男女对读、师生共读、配乐诵读、表演赛读……学生在氛围浓烈的朗读声中对春联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
  2.写春联,提升品位修养。教师给学生展示《声律启蒙》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读读,感受对联的韵律美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等对仗特点。有了这样一个前置阅读,我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给学生出示“风拂千条柳,雨( )万朵花”,让学生展开讨论,括号里填什么字合适,并说说理由。学生们绞尽脑汁,开启头脑风暴,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想。接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大显身手,化身小小书法家,现场书法展示,把自己最喜欢的春联用毛笔写下来:有描绘自然风光的,有赞美祖国繁荣昌盛的,有表达幸福生活的,有抒发对新的一年美好祝愿的……学生们热情高涨。这个板块中,学生将已有知识和当前所学有机结合,在活动中研究体会使用文字的技巧,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提升了品位修养。
  3.送春联,培养崇高品质。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们写出的一副副饱含祝愿与爱的春联,应当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块:让学生拿着自己写的春联,看看适合送给哪个行业或者适合贴在什么地方,把自己写的春联送出去。这样的活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使其对春联的分类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接着进行一个全校的春联义卖活动,把春联义卖得到的钱款捐献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慈善事业献上一份微薄之力。这培养了学生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崇高品质,让传统文化之美发光发热。
  教材中的文本就好比一扇门,一扇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有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寻觅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之美在课堂尽情绽放,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应该“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名著导读教学中,必须以兴趣为先导”。本文就以八年级学生的《契诃夫小说集》阅读成果汇报为例,谈谈名著阅读成果汇报的几种形式,以期待通过这样的教学探索帮助学生深入作品,理解内涵,培养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一、幻灯片汇报  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使用是很感兴趣的。阅读汇报课上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主题要求进行幻灯片的制作,以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两度提到“对话”一词,其一是“教学建议”里的“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二是在“关于阅读”里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课堂教学也更是热闹非凡,似乎大家都开始“对话”了,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还是对“对话”的误读与误操作。一、概念的厘清——对话与教学对话  1.对话。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最早提出了对话的概念
期刊
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是我们组织学生即时性自我评价的根本目的。由于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学生的自我评价常常发生在一瞬间,具有随机性,所以它往往因匆忙而流于形式,从而减弱了其应有的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功能。那么,我们究竟应如何做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学生即时性自我评价的效果?一、帮助学生明晰自我评价参照  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他采用什么参照将直接影响到他的评价结果,进而影响他本次评价的最终效果。
期刊
《普罗米修斯盗火》改编于古希腊神话故事,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无火的困苦触犯天规,义无反顾为人类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人类文明从此迈进了一大步,而自己却受到了残酷的惩罚。本文赞颂了普罗米修斯聪明机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篇神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感人,结构清晰而明朗,语言准确而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富有语言美、结构美。为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我主要采用
期刊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依然不能完全取代“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活跃学生思维,形成语文素养。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免有这样的情况:问得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问得太勤,学生疲于思考;问得脱离文本和课堂,学生肆意回答。以及问得不注意时机,问得没有梯度,执着于设计好的问题不会追问、不知变通等现象也时常出现。这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它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故事,将古诗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篇课文。笔者以《黄鹤楼送别》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文包诗”类课文“扣诗学文,诵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入题,引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  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得动人吗?  生:应该先了解诗的意思,把诗读懂,才能读出感
期刊
区里举办青年教师“幸福课堂”赛课活动,许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许老师工作时间不长,但极具亲和力,对文本有研究,着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当然,也有值得商榷、有待完善之处。教学片段一:情趣模仿教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学生的朗讀能力,在低中年级理应受到教师关注与引导。教学片段中,读海底声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朗
期刊
语文教学要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位哲人曾说:“没有感情的认识就不是深刻的认识,深刻的认识需要在认识中融入情感,这样才能得到力量,引起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要在共性中发展个性。个性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否则很容易走向偏激。个性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文学的美、文学的情,从而感受文学的意境和空间,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境的目的。一、师情:课堂情感激发的主舵手  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特有的个
期刊
目前,高中作文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评改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并不能使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本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探究了不同作文评改模式的优点与缺点。一、语文教师对作文全评全改  学生课堂上或课下写完作文后,把作文交到老师手里,语文老师拿到学生的作文后,开始对全班学生的作文从前到后依次地评改。  其优点:语文老师可掌握全班学生作文的写作水平。可知道哪些学
期刊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季老以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奇妙有趣。全文饱含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运用了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技巧,还灵活运用了双重否定、反问等句式,有很大的学习价值。众所周知,散文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教学一直是小语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那么如何将《夹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