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建设之浅见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ko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高效课堂,不同的学者各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他们所切入的观察点不同,得出的定义或者进行的诠释就不尽相同,但指向都是相同的、明确的,这就是对课堂教学效率、效果的审视。高效课堂不是新生概念,因为教育一诞生,就自然有了效果、效率这些方面的思考,有了落实的具体措施,更有评估的策略。只是前几年,以中国教师报为代表的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讨论,从而将这个概念或者说这个话题推到热点上了。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从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切入,对教学结果的一种评估,这个评估是从整体的感觉而言的,没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指标,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牵扯的因素非常多,况且,有时候,表面上看很有效率的课堂,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有显性的,还有许多隐形的,一时还不能评估。作为一线教师,不要做无法厘清的理论探讨了,只要把教学目标拟定准确,把教学过程简化,把教学方法用得当,教学效果与效率就自然提高了。
   一.拟定简约而又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不少教师把拟定教学目标看成备课的一项程式化工作,只是在教案中反映出有此项内容而已,但仔细推敲他们所写出来的目标内容,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所拟定的目标大而空,比如,有老师写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等等。这些目标,不能说它不对,但一节课就能培养学生的这些思维、情怀、品质吗?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创新思维的内容很多,这一节课到底要着眼于那个方面呢?教师自己没有具体的切入点,学生肯定就不知方向了;同样,爱国情怀与科学品质也没有具体指明朝那个“点”着落,只是一个学生无法摸清楚的大空间而已。与此同时,老师的教学目标繁杂,比如,有的老师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牵强附会的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大方面去思考,每一个大目标下又有两三个小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多达七八个。凡事从事过教学的人都知道,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能切切实实地完成一两个目标就非常不错了,那么多的目标,只能是走马观花而已了。我们要认识到,有些目标不是每一节课要专门去落实的,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的,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些内容,我在拟定目标的时候可以完全删去,这种删除,不是说不要这些目标,而是让这些目标渗透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之中。对于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目标,我们在拟定课时目标时,也要有着力点,即有具体的载体,比如,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比如,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特点;比如,掌握水结冰的原理。这样的目标,就做到了简约而明确,客观地反映出了教学目标的核心指标——“教什么”与“教到什么程度”,这样的目标,有具体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也具有可测试性。为此,教师要反复研读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的那些“理解”“掌握”“学会”“会用”“感知”“尝试”等能动词烂于心头,准确选择它们的使用学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遴选出重点,找出难点,有的放矢,切忌面面俱到,每一节课都是三大目标的“全景式”展示。
   二.遴选简约而又实用的教学过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刮起了教学模式之风,将能够用极其简约的过程能够解决问题的模式,硬是改革成繁杂的程序,显示自己在这方面的突破与创新,让课堂教学显得花里胡哨,没有实际的效果。比如,一道不太难的例题,显示通过自学,就可以懂得八九份,老师做一点提示或者指导就能很快解决,但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学模式,就硬是让学生先自学,再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然后全班讨论,得出结论,五分鐘能够解决的问题,十五分钟还没有攻下来,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没有一点模式意义。既然拟定了简约的目标,教学就直冲目标而去,不要搞那些拐弯抹角的活动或者程序。课堂教学不是演戏,不需要跌宕起伏的情节,教师一定要删繁就简。比如,一篇课文,第一堂课,就是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他们在老师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引导下一边又一边地读,读通顺了,再往流利来读,读流利了再朝逐步了解内容的方向努力,读得把内容熟悉了,再往“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目标上努力。这个程序就是一个字——读!不需要繁琐的环节,一节课能把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读出自己的理解,这个目标就足够高的了,不要应用“自读——小组合作读——比赛读——交流读”这样繁杂的程序了。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专心于书本,才能自读自悟,那些自己都没有读通顺的学生,怎么能有所交流呢。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微话题”是指带有专用标记“#……#”的微博话题,这种话题在使用过程中发展出了说明化、语篇化、主观互动化的非常规用法。本文认为微话题的这种功能扩展与汉语“名动包含”的词类格局相适应,也与“指称并置”的流水句特征相适应。可以进一步指出的是,结尾的微话题是一种特殊的概述回指,发展出了言域功能,具有话轮转换的构拟特征和移情效果。   关键词:话题 词类 流水句 概述回指   一.汉语的词类格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导师黄克剑教授有一句名言:“教育所要做的事可以放在三个相贯通的层次去理解,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偶然的机会,听了我市一位青年教师李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进了一层——我们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生命在场”中“点化或润泽生命”。  课前的困惑与不安——文本取向有争议  课前,我熟读了教材,《三个儿子》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四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陈鸿祥先生的《王国维传》,用大量翔实、生动的历史资料,全方位、多层面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的超逸风姿。王国维以“国学”研究闻名于世,但他对于教育教学也有精深的认知与独到的理解,他在并不算长的教师生涯中所做出的不俗教学实践,对同事和学生形成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感召,令人瞩目。更让人感喟的是,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并不是在他做了一个“教育人”之后的被动应对,而是出于一个普通国人的社会自觉!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
长期以来,班主任科研领域一直忽视一个领域的研究。这个领域一般不会见诸教育科研部门立项的课题,不会出现在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材上,也不容易在专业杂志上找到相关的研究文章,网上更搜寻不到相关的信息。但是,在实践领域,广大班主任却无不在这一领域跌打滚爬,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这一领域的知识或指导,以便更好地胜任工作。但是,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理论研究的薄弱,再加上一些人经验的不足,所以在实践中带
【摘 要】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都表明数学教师需要通过适合的抓手架构学生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就是这个抓手。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成题,教师应采用恰当的情境设计,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将概括的内容丰富具体化,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情境设计;问题设计;启思教学;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
从某种意义来说,草根文化就是“身边文化”、“生活文化”、“地域文化”,学生的所见、所闻,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各种现象、活动,时时、处处都有草根文化的身影。把草根文化植入母语教学中,是传承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无疑从新的视角给母语教学开了一扇窗,给大语文教学展现一片新空。  语文教学需要从地域、社区等文化中开掘“草根”因素,让语文教学沐浴着乡土阳光,实现语文是一种“根疗”教育的学科
王 湛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陈桂生 话说“班规”  张鲤鲤 构建“学习型江苏”:从理念到行动  李传江 关于“苏北地区贯彻实施《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陈金干 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障  束晓霞 走向优质均衡:“重点高中”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  徐敏南 简论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  王 晋 在“经”与“权”之间  陈 敏 浅议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价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基础作用, 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全部教学的难点,因此,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小学语文 古诗 应用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以及对进行语言的描绘,使得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到创作主体的
受生活环境及传统“授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向来羞怯怕生,总是低声低气的,紧张得不知所措;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恨不能找个地洞钻下去。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语境,引起学生想说要说的欲望,激发他们敢说会说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起话来,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一、“玩”中提趣  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生活的主题
为加快我市小学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全市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目标,受江阴市教育局委托,我校于2008年9月举办了江阴市第三期小学名师基础工程培训班。两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扎根教育实践,研究教师发展,服务基层学校,促进专业成长”为宗旨,创新理念,勇于实践,真诚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培训班各项目标要求。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承载使命: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