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鉴赏,领悟提升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等待学生去挖掘与感受,并从中获得启发与感悟。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教师的随意解读,而让初中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缺乏“品读”“鉴赏”的机会,“领悟提升”更加无从谈及。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需要教师针对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找出品读鉴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方法,让初中生在文本阅读的品读与鉴赏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与互动,真正领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文化因素,进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应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内容,掌握分析方法,体味并推敲其意义与作用,能够通过文本的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阅读体验,赏析文本中的经典语言。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普遍存在“泛阅读化”“伪解读”“无序解读”“与生活脱节”等问题,语文阅读教学在严重的随意解读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比如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但是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有限,学生还没来得及品读鉴赏所读内容,就被教师点名提问,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问中,学生忙于应付或记录教师所给出的正确答案,整节课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总结正确答案的循环中就结束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虽然课堂中实施师生互动频率并不低,但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并未真正发挥主体性,语文阅读课堂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学生缺乏文本品读鉴赏的时间与机会,品读鉴赏在蜻蜓点水中流于形式,从而制约了初中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以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品读文本,赏出乐趣与情趣
  语文阅读内容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抒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触摸,大胆想象,在生活化的文本品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与情趣。
  走进语文,想象自己身处“桃花林”的理想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你的想象似乎都能够成为现实。端起酒杯可以与李白对饮畅谈,拿起笔可以和苏轼挥洒泼墨,甚至会被猪八戒逗得捧腹大笑,会为唐僧误会孙悟空而愤愤不平,会被林黛玉的悲伤情绪所感染,还可以与弗罗斯特畅谈古今。其实,品读文本就是感悟生活的一个过程。在文本阅读中学生应走进作者的世界,能够在文本的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人物的喜而喜、悲而悲,随着文本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找到自己精神的归宿,在歡呼、雀跃、悲伤、惋惜中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与情趣。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多一些感悟、领略的机会,不要霸道地解剖文章,将其中的观点、情感强行灌输给学生。如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一文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品读鉴赏,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关注作者是一个美食爱好者,有的学生更加关注端午的有趣丰富习俗,还有些学生在感受汪曾祺语言之美中成为作者的语言推崇者。语文阅读品鉴让初中生走出了整齐划一的格局,在品读文本中感受语文之美,品味出文本中的情趣与乐趣。
  (二)品读文本,赏出意境美与哲学美
  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语文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阅读内容、情感、情境的影响,陶冶情操与心性;在品读鉴赏中细细咀嚼文本中的意境之美、哲学之美,塑造独特的精神品质。
  孔子与孟子传递的是仁爱之道,庄子告诉了我们为人需清心寡欲,陶渊明诉说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苏轼诠释了阔达的人生态度,“桃园三结义”演绎了情义的厚重,“羚羊飞渡”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语文中的一字一句,都在描述着真实的意境,体现着人生态度、人生哲理,因此,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品读赏析出文本中的意境与哲学之美。如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或者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营造出父子之情的情感氛围。通过精读让学生感受到父亲亲自送“我”、为“我”照看行李、拣定座位、嘱托、买橘子等细节体现出的父爱,在深沉的父爱中学会感悟亲情,回报父母,在文本的阅读品鉴中体会人生哲理,领悟哲学之美。
  (三)品读文本,赏出艺术美
  知情合一、文质兼美是语文阅读教学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要培养学生理解艺术美、分析艺术美、创造艺术美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变成享受文字艺术美的过程,使阅读如沐春风,以文本的品读与鉴赏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艺术的追求,摆脱被动化的学习状态。
  如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发现课文中的艺术之美。如“课文中作者两次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什么作用?”“课文中提到了‘昆明的雨’有哪些特点?”“文中写道‘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煤”……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这句话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与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通过对课文中“昆明的雨”特点的分析以及优美语句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所表达的艺术之美,从而学会感悟生活,表达情感,品味内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品读鉴赏教学模式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阅读、赏析、感悟的机会,使其走出了随意解读的困境,对于初中生阅读能力、文字感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思维辨析力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具体阅读内容及学情,给学生更多自主品读的时间、合作鉴赏的空间,让学生在品读鉴赏中读懂作者,领悟提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提出了“预测”这个阅读策略。预测即猜想、推测,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前猜想,并在阅读过程中验证猜想,从而了解内容之间的衔接、作者的写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语言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笔者也有尝试,小有收获,短文记之。一、在疑惑处预测,激发探究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
期刊
一、课前预习,培养阅读感受力  微课主题:走进四季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学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微课设计:小朋友们,我是大自然的使者——美丽的蝴蝶精灵(出示动态蝴蝶),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我轻轻一点……(音乐渲染播放春夏秋冬四季风景图)  有一位作家被四季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一首儿童诗《四季》(出示课文图片和文字)。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
期刊
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频频进入他的梦境。这个梦是他魂牵梦绕的往事,往事中的主人公是他的父亲还有那条破旧的船。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平白如话的语言里流淌着舐犊之情,伟大的父爱感人至深。  每个人对父爱的理解各不相同。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时父爱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期刊
六大解放,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原则。他的核心内容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充分自由地生活,从而解放创造力,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习作教学,问题频现:不会观察生活,没有生活积累,提笔不知道该写什么;语言表达能力弱,平时聊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常把父母老师怼得无言以对,可写的作文
期刊
现今农村入学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古诗词的接触较少,积累的古诗词的量也就寥寥可数。教师可以将“诗”和“画”结合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农村低段小学生在乐趣中进行古诗启蒙。一、以画引诗——得趣  学习一事,以趣为先,以画入诗,给孩子开辟一方思维、创造、想象的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古诗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对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阅读提出的要求,笔者觉得小学高年级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应定位在“正字音、明节奏、懂大意、悟情感、重积累”这几方面。现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一、正字音,渗透文化  文言文的学习,初读要做到正确流利。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只需在困难处予以点拨指导。  师:“少”在古文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从这个要求可以看出,阅读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如何理解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引领和点拨”的角色定位,笔者结合《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案例略谈自己的看法。一、分析文本,找准切入点  《愚公移山》是部编版八年级上
期刊
语文作业是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延伸。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作业的维系和深化。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语文作业的潜在功能和价值,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有趣:链接生活,注重综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因此,语文作业
期刊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情境课程设计  人类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有关信息媒体技术的知识迅速传播,学生能很容易接触到各种高含量的专业知识。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成果之间有差距。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千变万化的信息环境中,洞察在具体教学情境下所遇到的困难,在已有基础上加以吸收改进,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课程
期刊
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展开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就目前语文课堂的授课形式而言,方法单一,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有效地将“读写相融”,让语文课堂富有成效呢?一、锁定教学起点,彰显“读写相融”的精准性  这里的“起点”,即语文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情,要认识到网络化背景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