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是专指运用有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声音所制作成的音乐。在电子音乐发展的这些年来,西方音乐理论也在不停地进化,先后出现了勋伯格,梅西昂等一大批音乐家,他们著作的出现,颠覆了整个西方基础音乐理论。新的变化,新的方法,以及新的口号,无一不是令人为之惊叹的。
【关键词】电子音乐;发展过程
一、 电子音乐的产生
就狭义而言,电子音乐是专指运用有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声音所制作成的音乐,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电子音乐最初搬上音乐的舞台是在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进行的电子音乐试验,而影响最大的是西德的斯托克豪森,他于1954年制作了《习作Ⅰ、Ⅱ》并灌成唱片。电子音乐的制作,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它用正弦波 造成无泛音的所谓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音,也用人声和具体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再经其它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结处理,使之再生、复合,组成作品。在50年代前期,电子音乐是经过计算后才制作的。50年代末产生的电子音乐合成器,可以直接控制音调、节奏、力度和音色,制作者选择应用电钮就能产生各种奇妙的音乐。
二、 电子音乐的发展过程
(1)最初利用阶段
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在学术界一般把1876年看作电子音乐元年。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这为电子音乐的产生提供了必要地前提,假设没有电话的发明,首先声音不会转化为电子信号,那么电子音乐的诞生将遥遥无期。
1877年,留声机的诞生威音响世界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如同是音乐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首先得到收益的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长久以来,人们欣赏音乐无一不需要亲临演奏现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演奏者的风采,然而却限制了音乐的传播广度,妨碍了音乐艺术的发展。留声机的出现使这些不利因素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步发达,这种改变也越来越有成效。
早在1922年,著名的美籍法国作曲家瓦雷兹就预言过:为创作出二十世纪的音乐,作曲家必须与电子学家合作。在他创作的《离子化》、《积分》以及《八面体》等作品中,已显示出了一些电子音乐的构思,只是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局限,表现手段的匮乏,才没能实现其原来的设想。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在这方面的做法显得是那样直接了当。他在《罗马松树》這部作品中,用留声机在乐队演奏过程中重现夜莺的啼鸣,音响效果使人耳目一新。然而这些又都是利用电子技术的最初阶段,是音乐艺术与电子技术最简单的结合方式,并没有体现出电子技术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没有引起大多数人对电子音乐的足够重视。要实现其奋斗目标,除依赖于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达,还要求当代作曲家们为此应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新勤的劳动,以促使电子音乐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电子乐器阶段。
(2)早期的以电子乐器为主的电子音乐
到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电子管的产生,点燃了音乐家们寻找新乐器的热情。先有人开始使用电振荡产生音响的原理来制造新型的乐器,随后,又开始运用光电技术来探索新的音乐形式。电子琴的产生,是电子乐器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总结了在此之前人们在这方面的各种尝试,吸取了人们在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同时也以其特点,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发展前景。
进入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型电子乐器合成器的诞生,才使电子乐器真正成为管弦乐音响家族中的一员。从那时起,作曲家才开始运用频率与频谱合成的电子技术,在若干电路中产生无穷的音响变化,为创作具有二十世纪特点的,音响效果神奇多变的音乐作品提供了技术条件。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制作出来的合成器大多价格昂贵,体态笨重,不可能广泛应用,此后电子音乐便进入了一个停滞时期,一些志于创新的作曲家竭尽全力,大胆探索,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创作出了一些电子音乐作品。也有不少作曲家先后放弃了电子音乐方面的努力,使原本轰轰烈烈的电子音乐热潮,由于电子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渐渐冷却下来。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半导体技术的应用才使这一局面得到根本的改变。
电子技术的总趋势是朝着小型化和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电子乐器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趋势。在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后,更多的作曲家和科学家开始将其应用于对电子音乐合成器的控制上,从此标志着电子音乐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3)近期的以电脑音乐为主的计算机音乐
计算机的出现对于电子音乐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音乐家可以借助计算机,方便的模拟出所需要的各种波形,并对其进行更加夸张的处理,来为自己的创作所服务。
对计算机音乐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科学家迈休斯在计算机上运用数字形式构成各种波形,产生不同的音响,进而形成一首乐曲。尽管这样的乐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但人们还是在这所迈出的第一步中得到一些经验。除此之外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作曲家为计算机音乐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推动了计算机音乐创作的极大发展。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这个概念,解决了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MIDI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它指示MIDI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它们被统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日本。1982年雅马哈的DX-7合成器使用了数码技术,同时日本合成器制造商Roland无可比拟的TR-808鼓机和TB-303贝司机发行。从此,日本机器开始了在电子音乐领域里漫长的统治生涯。
一种新的观念是任何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在音乐创作、制作中使用。例如美籍华裔作曲家谭盾,他的作品《水》的演出非常特别,使用水来作为独奏乐器。谭盾为水制作的多种器材让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他对水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 童忠良.现代乐理教程[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4第一版
[2]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10第一版
[3] 施图肯什密特 著,汤亚汀 译.二十世纪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4] 龚镇雄.音乐声学——音响?乐器?计算机音乐?midi?音乐厅声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关键词】电子音乐;发展过程
一、 电子音乐的产生
就狭义而言,电子音乐是专指运用有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声音所制作成的音乐,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电子音乐最初搬上音乐的舞台是在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进行的电子音乐试验,而影响最大的是西德的斯托克豪森,他于1954年制作了《习作Ⅰ、Ⅱ》并灌成唱片。电子音乐的制作,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它用正弦波 造成无泛音的所谓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音,也用人声和具体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再经其它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结处理,使之再生、复合,组成作品。在50年代前期,电子音乐是经过计算后才制作的。50年代末产生的电子音乐合成器,可以直接控制音调、节奏、力度和音色,制作者选择应用电钮就能产生各种奇妙的音乐。
二、 电子音乐的发展过程
(1)最初利用阶段
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在学术界一般把1876年看作电子音乐元年。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这为电子音乐的产生提供了必要地前提,假设没有电话的发明,首先声音不会转化为电子信号,那么电子音乐的诞生将遥遥无期。
1877年,留声机的诞生威音响世界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如同是音乐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首先得到收益的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长久以来,人们欣赏音乐无一不需要亲临演奏现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演奏者的风采,然而却限制了音乐的传播广度,妨碍了音乐艺术的发展。留声机的出现使这些不利因素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步发达,这种改变也越来越有成效。
早在1922年,著名的美籍法国作曲家瓦雷兹就预言过:为创作出二十世纪的音乐,作曲家必须与电子学家合作。在他创作的《离子化》、《积分》以及《八面体》等作品中,已显示出了一些电子音乐的构思,只是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局限,表现手段的匮乏,才没能实现其原来的设想。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在这方面的做法显得是那样直接了当。他在《罗马松树》這部作品中,用留声机在乐队演奏过程中重现夜莺的啼鸣,音响效果使人耳目一新。然而这些又都是利用电子技术的最初阶段,是音乐艺术与电子技术最简单的结合方式,并没有体现出电子技术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没有引起大多数人对电子音乐的足够重视。要实现其奋斗目标,除依赖于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达,还要求当代作曲家们为此应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新勤的劳动,以促使电子音乐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电子乐器阶段。
(2)早期的以电子乐器为主的电子音乐
到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电子管的产生,点燃了音乐家们寻找新乐器的热情。先有人开始使用电振荡产生音响的原理来制造新型的乐器,随后,又开始运用光电技术来探索新的音乐形式。电子琴的产生,是电子乐器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总结了在此之前人们在这方面的各种尝试,吸取了人们在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同时也以其特点,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发展前景。
进入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型电子乐器合成器的诞生,才使电子乐器真正成为管弦乐音响家族中的一员。从那时起,作曲家才开始运用频率与频谱合成的电子技术,在若干电路中产生无穷的音响变化,为创作具有二十世纪特点的,音响效果神奇多变的音乐作品提供了技术条件。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制作出来的合成器大多价格昂贵,体态笨重,不可能广泛应用,此后电子音乐便进入了一个停滞时期,一些志于创新的作曲家竭尽全力,大胆探索,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创作出了一些电子音乐作品。也有不少作曲家先后放弃了电子音乐方面的努力,使原本轰轰烈烈的电子音乐热潮,由于电子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渐渐冷却下来。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半导体技术的应用才使这一局面得到根本的改变。
电子技术的总趋势是朝着小型化和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电子乐器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趋势。在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后,更多的作曲家和科学家开始将其应用于对电子音乐合成器的控制上,从此标志着电子音乐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3)近期的以电脑音乐为主的计算机音乐
计算机的出现对于电子音乐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音乐家可以借助计算机,方便的模拟出所需要的各种波形,并对其进行更加夸张的处理,来为自己的创作所服务。
对计算机音乐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科学家迈休斯在计算机上运用数字形式构成各种波形,产生不同的音响,进而形成一首乐曲。尽管这样的乐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但人们还是在这所迈出的第一步中得到一些经验。除此之外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作曲家为计算机音乐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推动了计算机音乐创作的极大发展。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这个概念,解决了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MIDI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它指示MIDI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它们被统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日本。1982年雅马哈的DX-7合成器使用了数码技术,同时日本合成器制造商Roland无可比拟的TR-808鼓机和TB-303贝司机发行。从此,日本机器开始了在电子音乐领域里漫长的统治生涯。
一种新的观念是任何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在音乐创作、制作中使用。例如美籍华裔作曲家谭盾,他的作品《水》的演出非常特别,使用水来作为独奏乐器。谭盾为水制作的多种器材让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他对水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1] 童忠良.现代乐理教程[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4第一版
[2]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10第一版
[3] 施图肯什密特 著,汤亚汀 译.二十世纪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4] 龚镇雄.音乐声学——音响?乐器?计算机音乐?midi?音乐厅声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