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预习走向“实习”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candy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教学的第一环节,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一般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这是最为常规的设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有落实意识,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预习情境和条件,为学生设计预习目标、规划预习路线、优化预习指导、丰富预习活动,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实际需要,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奠定坚实基础,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品质。
  一、设计预习目标,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阅读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预习正是这个操作活动的起点,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明确的阅读任务和目标,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节,建立应有的学习认知基础。在预习情境创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诉求,利用多种辅助学习手段,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预习机会。预习目标包括知识、方法、情感、技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实际作出综合判断,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性。
  教师在为预习任务和目标进行设计时,需要提高覆盖面,任务要求呈现一定的梯度性,让更多学生都能顺利进入预习环节。例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之前,教师为学生设定了预习任务:阅读文本,找出一些典型的词语,揣摩这些关键词句的语境意思,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找出景色描写内容,理解描写的作用;展开梳理阅读,体会作者材料取舍的方法。为提升学生预习效果,教师还为学生做出专门提示:“社戏”其实没有什么好看的,也没有什么好写的,但归航途中发生的事情却是有意思的,作者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经历,预习时,需要把握作者心理展开操作,提升预习有效性。学生拿到预习任务后,都能够展开有针对性操作,对文本进行梳理性阅读,找到相关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个性阅读认知。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专门进行预习检查,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完成预习任务,为顺利进入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从预习任务设计情况能够看出,这些目标都没有太高的难度,什么群体的学生都可以接受,教师给出的特别提示,也让学生有了明显的思考方向。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说明教师的预习设计比较适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启迪。
  二、规划预习路线,启动自主探究程序
  学生预习有了鲜明的目标,教师还需要对具体操作路线进行规划。中学生预习大多是为完成任务而预习,教师要用任务进行具体的安排,也要为其提供清晰的思考路线建议,让学生展开科学有序的学习探索,以提升预习的效率,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习惯。预习是独立思考和操作的学习,如果有需要,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预习路线方案,启动预习活动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体现的是一种科学设计意识,教师要注意展开合理设计,提升预习操作效率。
  在教学《春酒》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诵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作者浓浓的乡思之情。画出最为经典的描写语段,自行进行语言分析,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预习任务下达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展开对应学习。課堂展示阶段,学生表现大多令人满意。教师让学生列出文本中一些有趣的语段,并自行解读鉴赏。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段话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情态,对这样的活动充满期待,写出了童年的美好。特别是关键词语“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还有“鼓鼓的”等,都能够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情态。一个“跟蜜蜂似的”比喻句,写出了作者的“馋嘴”和急切的心情。表达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
  教师为学生设定了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找出经典描写展开语言鉴赏,给学生提供清晰学习路线。学生顺利展开语言鉴赏操作,抓住不同角度展开解析,赢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为教学顺利打开创造条件。
  三、优化预习指导,激活自主探究思维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预习任务和目标,这样还无法保证学生预习能够顺利展开,更不能保证预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为学生传授一定的预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保障。预习需要阅读文本,也需要梳理情节内容,还需要集中学习语文知识,教师要在不同方向上给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预习环节。如果有可能,教师不妨开设网络信息共享平台,让学生借助网络信息交互平台,与教师形成互动,对预习进行及时的指导。
  《安塞腰鼓》描写了宏大的场面,语势极为强烈,非常适合诵读展示,教师在预习设计时,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课下对教辅材料进行梳理,找到更多相关信息材料,对安塞腰鼓进行重点认识,说说其主要特点,了解更多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准备诵读并参与课堂诵读比赛活动的同学,在诵读时,需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技巧的把握,要读出那种宏大的气势。学生开始预习准备,特别是在诵读环节,都能够展开特别的训练。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自由介绍安塞腰鼓的相关背景材料,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介绍比较全面。在课文诵读比赛环节,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然后对诵读比赛规则进行介绍,最后发动学生进入比赛环节。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很高,诵读训练获得丰富成果。
  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搜集信息和诵读比赛两项预习任务,给学生做出明确的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预习环节,预习成效显著呈现出来。学生在诵读中存在一些认知短板,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确保学生诵读训练顺利推开。
  四、丰富预习活动,提升自主探究品质
  预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在预习活动设计时,要注意在预习方式上展开创新探索,利用一些灵动的预习活动,成功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信息搜集、诵读展示、合作互动、游戏竞赛、课本剧创编、质疑阅读等,都属于预习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以有效激活学生预习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预习探索活动,让学生自行创设一些预习活动,会获得不错的调动效果。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预习设计时,充分观照了文体特点:阅读文本,判断说明顺序,找出常见的说明方法,准备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如果有条件,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搜索平台,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熟悉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教师任务布置后,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时时监控,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干预,并给出一些预习建议。经过一番努力,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教师没有集中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而是在课文分析解读中,对学生预习认知情况进行验证。学生表现可圈可点,说明教师预习设计和调动是卓有成效的。
  教师根据文体特点设计预习任务,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为一些学生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赢得了良好的操作效果。学生预习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教师及时给出帮助,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预习是教学准备,也是学生学习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最为基本的道理。教师为学生设计预习目标、规划预习路线、优化预习指导、丰富预习活动,能够全面提升预习效率,这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品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新河初级中学(224000)
其他文献
乡土,是家乡故土,是地域国土。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追寻它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熟悉的乡土人情,沉淀为一份深入骨髓的热爱,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一、寻源:日暮乡关何处是  荣格说:“乡土情怀是一种与记忆相关的无意识组合,或者说是一种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冲动,是心理活动聚集而成的一组组心理丛。”可见
期刊
散文是时下比较流行的美文。之所以说散文是美文,主要因为散文的字字珠玑,形神兼备,意蕴深厚。可谓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找到生命的渴求、灵魂的慰籍。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指出:散文的“形”是散文的外在形式,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技巧、材料和结构等;“神”指散文的主题,蕴含于“形”中的思想和情感,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优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课前导入”虽然形式简约,时长不过几分钟,却是课堂教学环节中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理论和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做好“课前导入”这一功课,不仅有利于快速有效地俘获人心、提精凝神,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引人入胜、活跃思维的正引领
期刊
孔子提出“诗教”,他认为诗要起到对人们的教化作用,何晏在《论语集解》中说:“言修身必先学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人类的认识规律来看,道德修养的提升都是从对具体榜样的感悟开始的。当然,诗毕竟是一种文学艺术,如果将其单纯地看作是“施教化”的教科书,则会抹杀文学作为艺术的魅力。  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选文的标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沉思是指文学创作者创作时的想象活动,而翰藻则是指文学作品华美
期刊
中国文化的特有气质决定了文人墨客对“秋”情有独钟,咏秋之作汗牛充栋、蔚为壮观,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自问世以来一直传诵不衰,读之如啜香茗,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历来的论者对其魅力之因多有论述和探究,或归结于思想精粹,或归因于意境隽永,或侧重寻求语言的魅力,等等。后来,郁达夫也写下了大量为人所称道的古体诗佳作,他本人对古典诗歌的内在积淀和修养影響着其他文体的写作,刘海粟曾评论到:“从气质来讲,他
期刊
本课的设计思路突破了对文章从前往后的分析思路,而是反其道而思之,先由本文的结尾引入本文的写作对象——几只猫的故事,再重点探究造成第三只猫亡失的结局。  一、找结局  学生通过课下预习文本,课上跳读课文,找到文章的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笔者铺设悬念,让学生思考作者做这个决定前家中养过几只猫,它们的性情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这几个小问题的设置难度不高,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比较
期刊
在当代汉语语言环境中,初中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深入优化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教师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先进教学思想,采用五步法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注重诵读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揣摩并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但是这种诵读不是盲目的念课文,教师要加以指导。例如,教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要在示范朗
期刊
名著历经时间的淘洗,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财富。将经典放回到名著中去,使名著节选教学与名著对接,有利于确立大阅读教学思想,丰富经典小说阅读教学的生长点。下面以《智取生辰纲》为例,简要阐述“大阅读”视野下经典小说阅读教学的生长点。  一、强化文体意识,寻求内容生长点  部编本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化学生文体学习意识,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编排了《智取生辰纲》《
期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必须讲究艺术性。艺术对教学的介入,使教学成为“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从而学生乐学,爱学,在充分体味语文学科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悟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一堂真正的富有艺术性的课应有趣——使学生兴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奇——出乎意料,有感——留有思考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演员的修养,诗人的气质,哲学
期刊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版块,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更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作文也是学习的薄弱环节,是长久以来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  写作文的好处甚多,历年来都是考试中的重点,写作文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地用词、熟练顺畅地表述,学会写事记物的方法。作文的优劣直接而形象地反映了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作文里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名士兵,每一个标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