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把握文本的多元解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往往总希望通过阅读的种种方式或步骤,引导学生实现对文本本来的唯一的意义的把握。这恰恰符合了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诠释学的理论观点。古典主义诠释学认为,理解和解释科学的目的在于恢复理解对象的本来的唯一的真实意义。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又不难发现,不同的语文教师教授同一篇文章,不单单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上有明显差异,就是在对文本的理解上,也往往存在着理解层次和理解方向上的显著不同。若从更为广阔的时空来观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在理解层次与方向上的差异就更为显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本的多元解读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存在。海德格尔从本体论出发,明确指出:对象之所以能对理解者呈现出种种意义,主要是他带着理解的前结构。他着重强调理解的前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理解在本质上是通过先行具有(指此在所从属的文化结构在整体上对此在的领会的制约)、先行见到(指已经被领会了的东西对理解的制约)、先行把握(指某种已经确定的思维方式对领会的制约)来发生作用。因此,理解对象的意义就不是,也不必是所谓的本来的唯一的客观意义。实际上,理解是对世界再构造的思考。
  文本的多元解读是一种客观的必然存在,但也不能泛化,并不是说任何一个文本,都必须呈现出解读的多元化,更不是说多元解读可以无所依凭、漫无边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了解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法。”从这个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标》将我们常见的文本明确地划分为三大类,即理论类、实用类和文学类。在解读实践中,理论类和实用类文本的多元解读并不多见,而且这两类文本,无论是写作还是解读,都应该以确切和唯一作为基本的追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通知、一则新闻或者一条法令,总呈现出多元解读的后果。
  文学类文本的多元解读既然是一个客观的必然存在,那么,我们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合理把握呢?
  首先,多元解读的方向取舍,要基于学生理解的前结构。
  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的时间性分析,把理解作为此在的存在方式来把握。按照海德格尔的“事实性诠释学”,任何理解活动都基于“前理解”,理解活动就是此在的前结构向未来进行筹划的存在方式。中学生的文本解读或者说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自然也不例外。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合理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多元解读的这个“理”,就是指我们语文教师在学生作品解读能力的现状(即学生理解的前结构)与作品公认的解读指向二者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契合点。班级授课的方式,还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秉承学生整体与个体兼顾的原则。具体到某一篇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作出不同层次的区分:一是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共同基础,二是基于学生个体兴趣、特长的个性化解读。
  第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文本多元解读的实现,要基于言语实践活动。
  面对高一年级的学生,老师自己冒充一个《诗经》研究家的角色,将各家说法絮絮叨叨逐一展示给学生,再拎出自己的认同,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卖弄。现实的做法是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先将作品词句读清楚,读明白,背诵下来,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中赋与兴的艺术手法,体会它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构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至于这首诗的主旨及作者身份,教材导读提示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伐檀》是伐木的奴隶斥责不劳而获的贵族的歌。这就是基本理解,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这个共同基础就可以了。
  当然教材的这条导读提示作为唯一的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对他们理解这首诗起到引导的同时,也对他们经由言语实践实现多元解读构成了比较严重的干扰。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形成明确的理解,必须经由具体的言语实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两句话的意蕴,要提示学生独立尝试一下,这两句话该如何翻译,有几种翻译的可能。
  课堂上,经由学生自己的翻译、揣摩,很快就得出两个方向上的意见。学生在课堂上经由思考、品味、商讨、争执之后,就希望老师给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此时,老师只需要告诉他们,文本解读,只要是有所依凭的,能够自圆其说,就能够成立,认同哪一种,学生自愿,就可以了——结论并不重要,言语实践的过程,就是文本解读的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解读作品过程中的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疏通词意、揣摩语句的意蕴、领悟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等等,都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文本的多元解读的实现,不是教师简单的为学生呈现怎样的结论,而是要他们经由言语实践活动去发现,去创造。
  最后,强调一点,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时时记取多元解读的目的。在全国性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曾经先后几次观摩过中学语文新生代、先锋派教师的阅读教学课。这些教师自己对文本理解的确与众不同,这一点足以让我们很多同行钦佩。但是,在课堂上往往一步步强拉着学生们接受教师自己的解读结论,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因为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文本解读,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在阅读中逐步掌握读的过程、方法,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二是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不是培养某一方面的专家,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就是媒体社会,信息社会的教育就是媒体教育,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在教育现代化的诸多要素中,教育技术这个积极的因素是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以推动整个教育的改革,它将引起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模式、方法等一系列变化。  所谓多媒体技术,是把声音、正文、图像、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再和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
期刊
大班适龄幼儿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过渡期,这也是幼儿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关注的问题。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关键所在。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伟大民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把汉族与少数民族历史有机结合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我认为可从一下两个大方面着手。  一、运用中国古代历史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  第一,利用教材具体阐述中华民族的民族大团结形成。  中国现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在长达五千年历史中不断融合,最后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具有极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从中国历史上看在尚未有民族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问现代文阅读教学教什么。初看这个话题似乎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歪解或错解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常是承包了一切:教学程序由老师预编,课文解读由老师展示,学生的任务仅仅是配合教师把“预案”演绎完成。这样的结果是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疲软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训练的时间,最后现代文的阅读还是没真正学好。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提出
期刊
我有幸连续几个月参加了各类中学校长班的培训,聆听了众多名校长的讲座。名校长们的办学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而他们的领导艺术,特别是上海市七宝中学仇海忠校长的讲座《学校领导的艺术》,让我接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特别是他说道 “当校长,必须坚守”,这 “坚守”二字让我的情感受到震撼,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其实,仇校长也是用他的经历娓娓诠释 “坚守”,坚守着足下的土地,坚守着校长的岗位,坚守着每一个平凡的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如果缺乏兴趣,教学则是死亡之吻;学习如果缺乏动机,教学不过是厌恶疗法。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学习兴趣更是对学习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不断的摸索规律,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学习成绩。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长期以来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多年的英语
期刊
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加法与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与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部分的内容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学好数学的关键,能否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重要标尺。  从本人对五年级学生的统一检测中可以看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分析
期刊
中国现在的教育正面临巨大的危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它所潜在的危机比任何危机的危害更大,一旦造成后果一时难以挽回,但人们却在水煮青蛙般地经历这场危机。  一、中国教育的现状  (一)基础教育: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教育、教学质量难以真正提高  1.目前素质教育是邯郸学步,缺乏科学性、可行性的实践和论证  2.教育的责权不明  3.短期效益权重过多,缺乏长效关注与激励  (二)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低劣,培
期刊
今年我接手新高一,正赶上课改浪潮,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新教材理念,更好的组织自己的教学,我特地买了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来研读,收获颇多,感触颇多。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希望大家也能从中获益。  一、高中英语学习的现状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独立与创造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虽然三年初中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但由于缺乏实践和
期刊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环节,所以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制冷学科教学质量,通过多年的制冷学科实践的经验积累,研制了电冰箱工作原理示教板,并且用此示教板参加县、市级自制教具比赛活动,均获得一等奖。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在此进行全面介绍。  一、电冰箱工作原理示教板的制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