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随着地理新课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逐步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便是“问题”。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往往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问题设计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设计问题要针对性强
  
  提问题如果含糊其辞,不着边际,就会耽误课堂时间,甚至使这节课的思路不甚明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有充分、准确的把握,精心备课。如七年级上册绪论中,在讨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为什么衰落”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地理的角度去分析,使他们围绕“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河床加高→河堤加高→河流淤塞、泛滥→失去家园”的主线,得出“人类不尊重自然规律,最终自毁家园”的结论。从而避免了使学生陷入对政治、军事原因的纠缠中。而如果教师在地理课上提问:地球是怎样的一个球体?这样的问题就很难回答,答案不确定,可以回答“两极略扁,赤道鼓出的球体”,也可以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球体”、“有生命的球体”等等,这样的问题摸棱两可,让学生难以回答。
  
  二、问题之间要有梯度
  
  人们认识问题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所设计的问题往往不只一个,可能是一连串的。这就要求这些问题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层层深入,可以从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由表及里。这样也能最大程度地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例如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中“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时,教师如果上来就直白地问: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而如果把这个问题分解开,分层设问,效果大不一样。例如,可这样设问:同学们知道么,构成气侯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不同地区气侯差别很大,例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而两极地区却终年严寒,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异呢?这得从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谈起。那么,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你能用实例来说明每个因素又是怎样影响的吗?
  
  三、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
  
  新课程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新的地理课程也倡导用联系的关点看待周围的社会和世界。同时新的地理课程也提供了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应充分挖掘新课程资源,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丰富地理课堂大有益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才会使问题便于理解。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如教七年级下册“日本”一节时,课后活动中关于防震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引入:同学们,谁能描述一下去年(注:2005年)2月和8月、我们这儿两次发生地震(注:微震)时的情景吗?学生都记忆犹新,都有话说,自然都很感兴趣。
  
  四、要善于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引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要有思维含量,理寓其中,它讲究“情绪”和“意象”,它注重学生的想象。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教师可以这样:教师在射入阳光的窗前立一教竿,说明该现象可打一成语。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一系列相关问题,如:立竿为什么见影?立竿未必见影,为什么?竿影的指向和长度在一天中、一年中有何变化,为什么?
  
  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每个地理问题不一定就一个答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了体现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做到:书中有确切结论的不问;简单地通过肯定或否定来回答的问题不问。如在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的学习过程中,在讨论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侯的主要成因时,较多同学都会回答:①属于温带;②靠近海洋;③大陆轮廓破碎,加深海洋影响;教师在黑板上一一写下来,及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并进一步启发:“海洋是怎样影响的呢?”学生讨论后又回答:④处于西风带内,西风把海洋暖湿气流吹向大陆;⑤地形以平原为主,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对回答“⑥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的同学,教师应特别表扬其思维的敏捷。
  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己的思维活力。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中,可以充分表现自己,体会到合作与分享的乐趣,更能懂得接受他人意见并客观评判他人。
  (作者单位:843300新疆阿拉尔十三团中学)
其他文献
单元测试是高三生物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试题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堂高质量的试题评讲课往往能达到做几份练习的功效。因此,我们应重视单元试题讲课的教学。笔者认为,单元试题讲评课的重点在“五个注重”。    一、注重错误分析    讲评时,教师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出错误的症
期刊
【摘要】用自制的温水摧芽箱对蔬菜种子进行摧芽。结果表明,此法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方法摧芽时,因菜种数量少,上堆不易来热,摧芽过程中水分易失调等问题,发芽率高、芽子整齐、粗壮,摧芽效果好。    1、简易温水摧芽箱  由木箱、棉絮、细砂、5~15W灯泡、塑料纸、温水及温度计构成。木箱可就地取材,大小随摧芽种子多少而定;木箱内的四壁及底板均要用破旧棉絮铺好。在木箱底部的棉絮上铺一层细砂,细砂上放电灯泡一个
期刊
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而且对于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变被动为主动。那么,怎样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一、启发教学,激发兴趣    现在的中学生精力充沛,富有想象力,爱动脑筋,会提出许多老师想不到的问题。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启发创造性教学,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关键。一但对历史
期刊
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外因,而内因则是学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扮演好作为一个教师的角色。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呢?本人认为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设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激情。    一、用“设问”
期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抛弃前嫌,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在极其艰苦的抗战过程中,为团结最广泛的社会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显得极其重要,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探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1937年9月,中共中央工农民主政
期刊
历史学科是一门讲述事物以往的发展历程的学科,较为抽象枯燥。如何将事物以往的发展轨迹实事求是地、活生生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这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加强语言修养,增强语言感染力    对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位演说家。历史教师应增强语言组织能力,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来创设当时的历史环境,紧紧抓住学生的
期刊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有形资产。存货既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损益表中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来源。因此,对存货收入、发出、结存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否正确,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正确,进而还会影响所得税负、收益分配和对企业管理当局的业绩评价等各个方面。    一、审查存货数量计算的正确性    存货数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存
期刊
初中思想政治新授课结束后,马上要进行总复习。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知识的广度问题    初三政治复习包括我国基本国情的知识和法律常识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涵盖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很多,在复习基础知识时要有足够的广度,不能凭想象、经验侥幸猜押。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用足够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因此,知识上要有一定的广度。    二、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要求每一个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风貌,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发展是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关爱每一位受教育者,促使其自信与成功是我们永久的信念,笔者就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略谈浅见
期刊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地理,非中考统考科目,学生成绩的好差与升学无直接关系,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可有可无,甚至利用地理课做语数外作业。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但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新课标地理教学实践中,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