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了解其主要特点。方法:回顾并分析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75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静息心电图检查的特点。结果:心肌梗塞首发症状中心律失常及室性早搏的发病率分别为显著高于其他症状发病率;心电图中出现心肌梗塞图形显著高于未出现心肌梗塞图形患者所占比率;表现有ST段抬高患者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坏死发生部位有于心肌下壁、前壁显著多于下壁合并前壁及前间壁,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并不十分典型,因此诊断中还需心肌酶检测等其他检查方式的配合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塞;静息心电图
心肌梗塞又被称为心肌梗死,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的供血突然出现减少或者中断是诱发产生严重性持续心肌坏死的主要原因[1]。本次为了探讨分析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了解其主要特点,我院特作此研究调查,最终可得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75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38例,女27例,年龄6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8±4.2)岁。其中初发型患者65例,再发型患者10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气短、上腹部及背部疼痛等。同时上述患者均满足如下纳入标准:(1)无陈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肺血栓等临床疾病;(2)经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等生化检测确诊患者患病类型为老年心肌梗塞。
1.2检查方法
按常规对所有患者进行18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查,认真分析患者入院后所接受的第一次静息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观察记录患者心电图显示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肌坏死等相关改变,尤其关注患者心电图显示的ST段降低或抬高,T波的幅值及Q波的波形特点。根据以上观察的结果最终判断患者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否有心肌梗塞图形的出现。
1.3 诊断的标准[2]:
(1)非典型的心肌梗塞:非典型心肌梗塞分为两种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心电图显示仅有ST段抬高或仅Q波异常。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半小时以上的缺血性胸痛表现,静息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抬高,ST-T段发生动态演变及病理性Q波;同时心肌酶检测显示患者血清心肌酶标志物发生动态变化或者浓度水平显著上升。非ST段抬高型的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持续30min以上的缺血性胸痛,心电图上ST段无提高也无病理性Q波出现。血清心肌酶标志物浓度升高,肌酸酶激酶含量为2倍正常水平。(2)典型心肌梗塞:ST段抬高0.1mV以下幅值,同时出现病理性Q波(宽度0.04s以上,深度为R波的1/4)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c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2 心电图显示患者心肌梗塞图形情况
首份患者静息心电图显示:75例中有58例患者心电图中出现心肌梗塞图形(77.33%)显著高于未出现心肌梗塞图形患者所占比率22.67(17/75);表现有ST段抬高患者53例(70.67%)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22(29.33%);心肌坏死发生部位有:心肌下壁34例(45.33%)、前壁20例(26.67%)显著多于下壁合并前壁8例(10.67%)及前间壁2例(2.67%),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肌梗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8.5%左右,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肌梗塞又被称为心肌梗死[3],受老年患病者身心结构的影响,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具有隐蔽性、多样化及复杂性三方面特点[4],最终导致其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心肌梗塞首发症状中心律失常及室性早搏的发病率分别为显著高于其他症状发病率;心电图中出现心肌梗塞图形显著高于未出现心肌梗塞图形患者所占比率;表现有ST段抬高患者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坏死发生部位有于心肌下壁、前壁显著多于下壁合并前壁及前间壁,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部分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缺乏典型性特点尤其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显示都不具有明显特点,给患者的诊断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心肌传导能力较差,器官发生了退行性改变,梗塞面积较小而无法形成异常Q波及其他异常心电图表现,在临床上容易掩盖心肌梗死心电图显示结果造成漏诊而耽误治疗[3]。
综合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可知:虽然在老年心肌梗塞诊断过程中,静息心电图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心电图显示结果缺乏典型特点而容易导致发生漏诊、误诊现象,因此在老年新近梗塞诊断时还应增加心肌酶检测等其他生化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防止因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
参考文献:
[1] 向凝,吴立荣.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6):689,691.
[2] 唐亮.县级医院急诊科规范合理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方法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 13(19):139,140.
[3]ames C, Blankenship,Osvaldo S, Gigliotti,Dmitriy N, Feldman,Timothy A, Mixon,Rajan A G, Patel,Paul, Sorajja,Steven J, Yakubov,Charles E, Chambers . Ad hoc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J].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ac 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 2013,81(5):748-58.
[4] 林晖,田俊萍,杜凤和.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J].山东医药,2011, 51(28):87,89.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塞;静息心电图
心肌梗塞又被称为心肌梗死,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的供血突然出现减少或者中断是诱发产生严重性持续心肌坏死的主要原因[1]。本次为了探讨分析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了解其主要特点,我院特作此研究调查,最终可得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75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38例,女27例,年龄6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8±4.2)岁。其中初发型患者65例,再发型患者10例。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气短、上腹部及背部疼痛等。同时上述患者均满足如下纳入标准:(1)无陈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肺血栓等临床疾病;(2)经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等生化检测确诊患者患病类型为老年心肌梗塞。
1.2检查方法
按常规对所有患者进行18导联静息心电图检查,认真分析患者入院后所接受的第一次静息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观察记录患者心电图显示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肌坏死等相关改变,尤其关注患者心电图显示的ST段降低或抬高,T波的幅值及Q波的波形特点。根据以上观察的结果最终判断患者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否有心肌梗塞图形的出现。
1.3 诊断的标准[2]:
(1)非典型的心肌梗塞:非典型心肌梗塞分为两种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心电图显示仅有ST段抬高或仅Q波异常。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半小时以上的缺血性胸痛表现,静息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抬高,ST-T段发生动态演变及病理性Q波;同时心肌酶检测显示患者血清心肌酶标志物发生动态变化或者浓度水平显著上升。非ST段抬高型的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持续30min以上的缺血性胸痛,心电图上ST段无提高也无病理性Q波出现。血清心肌酶标志物浓度升高,肌酸酶激酶含量为2倍正常水平。(2)典型心肌梗塞:ST段抬高0.1mV以下幅值,同时出现病理性Q波(宽度0.04s以上,深度为R波的1/4)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c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2 心电图显示患者心肌梗塞图形情况
首份患者静息心电图显示:75例中有58例患者心电图中出现心肌梗塞图形(77.33%)显著高于未出现心肌梗塞图形患者所占比率22.67(17/75);表现有ST段抬高患者53例(70.67%)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22(29.33%);心肌坏死发生部位有:心肌下壁34例(45.33%)、前壁20例(26.67%)显著多于下壁合并前壁8例(10.67%)及前间壁2例(2.67%),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肌梗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8.5%左右,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肌梗塞又被称为心肌梗死[3],受老年患病者身心结构的影响,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具有隐蔽性、多样化及复杂性三方面特点[4],最终导致其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心肌梗塞首发症状中心律失常及室性早搏的发病率分别为显著高于其他症状发病率;心电图中出现心肌梗塞图形显著高于未出现心肌梗塞图形患者所占比率;表现有ST段抬高患者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坏死发生部位有于心肌下壁、前壁显著多于下壁合并前壁及前间壁,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部分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缺乏典型性特点尤其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显示都不具有明显特点,给患者的诊断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心肌传导能力较差,器官发生了退行性改变,梗塞面积较小而无法形成异常Q波及其他异常心电图表现,在临床上容易掩盖心肌梗死心电图显示结果造成漏诊而耽误治疗[3]。
综合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可知:虽然在老年心肌梗塞诊断过程中,静息心电图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心电图显示结果缺乏典型特点而容易导致发生漏诊、误诊现象,因此在老年新近梗塞诊断时还应增加心肌酶检测等其他生化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防止因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
参考文献:
[1] 向凝,吴立荣.心电图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6):689,691.
[2] 唐亮.县级医院急诊科规范合理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方法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 13(19):139,140.
[3]ames C, Blankenship,Osvaldo S, Gigliotti,Dmitriy N, Feldman,Timothy A, Mixon,Rajan A G, Patel,Paul, Sorajja,Steven J, Yakubov,Charles E, Chambers . Ad hoc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J].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ac 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 2013,81(5):748-58.
[4] 林晖,田俊萍,杜凤和.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J].山东医药,2011, 51(28):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