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红壳文蛤因其独特的喜庆颜色且在自然界中存量少,市场价值较高。随着水产育种、扩繁和养殖技术的发展,人工选育出了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等重要经济性状的红壳文蛤新品系并实现规模化养殖。风味是影响文蛤市场接受度和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于红壳文蛤的风味品质特性尚缺乏系统研究,红壳文蛤与其他品系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红壳文蛤因其独特的喜庆颜色且在自然界中存量少,市场价值较高。随着水产育种、扩繁和养殖技术的发展,人工选育出了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等重要经济性状的红壳文蛤新品系并实现规模化养殖。风味是影响文蛤市场接受度和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于红壳文蛤的风味品质特性尚缺乏系统研究,红壳文蛤与其他品系文蛤间的风味品质差异及其物质基础尚不明确,对于红壳文蛤新品系在传代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也不清楚,限制了红壳文蛤养殖效益的提升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以红壳文蛤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营养成分组成、风味活性物质定量分析及熟制过程中食用品质变化等方面综合评价红壳文蛤与市场主导品种花壳、黄壳文蛤的品质差异,然后基于文蛤的主要风味品质指标,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建立文蛤品质评价综合模型,并结合感官评价进行模型验证,最后进一步研究红壳文蛤选育传代过程中风味品质变化。本研究对于探明红壳文蛤风味品质特性及其鲜味的物质基础以及揭示传代对红壳文蛤风味品质的影响具有学术价值,同时也对构建经济贝类的品质评价方法和促进文蛤养殖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为探明红壳文蛤与其他壳色品系文蛤的食用品质差异,以形体特征、基本营养成分、非挥发性滋味、挥发性气味等为指标研究自然群体中红壳文蛤与市场主导品种花壳和黄壳文蛤熟制前后的风味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在基本营养成分方面,不同壳色文蛤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滋味方面,熟制前后三种壳色文蛤整体滋味轮廓均有差异;游离氨基酸中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核苷酸中腺苷酸(AMP),无机离子中Cl-、Na+、K+、PO43-,糖原均是文蛤熟制前后的重要呈味物质;熟制后文蛤的重要呈味物质含量除PO43-和糖原外均有所减少;熟制前红壳文蛤在味精当量(EUC)和无机离子方面具有呈味优势,熟制后红壳文蛤呈味优势不明显。在气味方面,熟制前不同壳色文蛤间的整体气味均有差异,熟制后红壳和黄壳文蛤气味差异小;生鲜文蛤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醇类化合物,熟制文蛤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醛类化合物,熟制前后红壳文蛤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均最高。2.为构建文蛤风味品质评价方法,以滋味强度值(TAV)大于1为筛选条件,通过对生鲜文蛤20个、熟制文蛤15个主要风味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建立文蛤品质评价综合模型。结果表明:生鲜文蛤的品质指标与大部分熟制文蛤的品质指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可以通过生鲜文蛤的品质指标来分析推断熟制文蛤的品质;对生鲜文蛤的主要风味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评价模型如下:Z=-0.204X1+0.055X2+0.112X3-0.156X4-0.087X5+0.052X6-0.106X7-0.166X8+0.223X9+0.206X10+0.142X11+0.220X12+0.196X13-0.213X14+0.219X15-0.214X16+0.013X17+0.166X18+0.162X19+0.161X20;对所得模型进行验证,其预测结果和感官评价结果相一致,说明所得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且模型得分越高,文蛤风味越好。3.为揭示红壳文蛤选育传代过程中风味品质变化和稳定性,通过非挥发性滋味、挥发性气味及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对选育不同代次红壳文蛤的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形体特征和基本营养成分方面,红壳文蛤子代的形体规格均大于原代,并随着选育代次的增加,红壳文蛤的整体规格呈上升趋势,到子代F3后趋于稳定,但不同代次红壳文蛤的基本营养成分无明显差异。在滋味方面,游离氨基酸中丙氨酸、组氨酸、甘氨酸、精氨酸、核苷酸中AMP,无机离子中Cl-、Na+、K+、PO43-,糖原是不同代次红壳文蛤的重要呈味物质;随着选育代次的增加,红壳文蛤的滋味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子代F5的滋味强度明显强于原代F0。在气味方面,不同代次红壳文蛤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醇类化合物,随着选育代次的增加,红壳文蛤中醇类和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子代F4和F5的醇类和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高于子代F2和F3,且远高于原代F0和子代F1。应用文蛤风味品质模型对不同代次红壳文蛤进行评价,F0和F1的得分较低,随着选育代次增加红壳文蛤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在代谢组学方面,红壳文蛤原代F0和子代F1-F5的主要代谢差异物为脂类、氨基酸类、糖类、核苷类等,且与原代相比子代上调差异物数量远多于下调;甘油磷脂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色氨酸代谢是红壳文蛤选育传代过程中主要代谢变化通路。
其他文献
我国具有丰富的芸豆资源,芸豆中存在α-淀粉酶抑制剂(α-amylase inhibitor,α-AI),可以抑制哺乳动物和昆虫体内α-淀粉酶的活性,阻碍淀粉水解与消化,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天然物质。芸豆α-AI纯品提取过程复杂、周期长、成本高,其粗提物提取简单,对α-淀粉酶也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凝集素(Phytohaemagglutinins,P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如促进脑细胞、视网膜发育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但DHA无法在人体中直接富集,因此需要通过摄入食物获得,鸡蛋便可作为DHA的优良摄入来源。蛋黄中DHA受蛋鸡饲料中ω-3 PUFA的调控,因此可以通过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含有ω-3 PUFA的物质,得到DHA营养强化鸡蛋,从而为人们获取DHA提供重要途径。本论文选择富含ω-3 PUFA的奇亚籽为富集
救援食品是指在突发灾难、事故或野外遇险等紧急状况下,用以满足人体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最低需要、尽可能维持遇险人员生存的一类食品,具有携带方便、保质期长、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当前使用的救援食品可基本满足遇险人员在待救援期间的需要,但是普遍存在能量密度偏低、原料多为分离性原料、蛋白质含量高(对水的需求量大、而待救援期间的水分供应难以保证)、供能营养素配比不合理、未根据遇险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设计
乳杆菌是一类具有维持肠道菌群稳态、提高免疫力、拮抗病菌等功能的益生菌,要使乳杆菌可以发挥理想的益生效果,必须保证乳杆菌的数量足够并具有活力。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并加入适宜的冻干保护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乳杆菌制剂制备方法。但是冻干保护剂的保护效果具有菌株特异性,同种保护剂对不同种属的乳杆菌保护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而要对每一种乳杆菌都进行保护剂的筛选优化显得费时费力。因此,本论文从调节乳杆菌细胞膜组成提高抗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如禽蛋中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污染爆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峻挑战,因此亟待开发有效的杀菌技术。蓝光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杀菌技术,在杀菌的同时几乎不会影响食品品质,而蓝光对禽蛋中S.enteritidis的杀菌研究尚无报道,因此本论文首次将蓝光应用于禽蛋中S.enteritidis的杀菌保鲜,对杀菌效率、禽蛋品质进行
谷朊粉是小麦深加工产品之一,其中小麦面筋蛋白含量约占70%~75%,目前对其高值化利用较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活性肽产品的关注,酶解小麦面筋蛋白制备小麦肽产品也逐渐受到小麦深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小麦面筋蛋白半胱氨酸含量丰富,而含半胱氨酸的肽具有抗氧化、螯合重金属、维持体内巯基平衡等生物活性。论文以谷朊粉为原料分离富集含半胱氨酸肽,首先考察水解对小麦面筋蛋白水解液中半胱氨酸的含量与回收率的影
我国是第二大芒果生产国,每年会因芒果的深加工而产生大量废弃的芒果皮,芒果皮中含有约15%~20%的果胶,果胶经酶解产生的果胶低聚糖(POS)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特殊的抑菌性,可作为新兴的天然防腐剂应用到食品工业。为了实现芒果皮副产物的有效利用,以及POS的高效制备,本课题首先成功固定化聚半乳糖醛酸酶,然后将固定化酶制备成填充床柱式反应器连续水解芒果皮果胶,实现抑菌性POS的高效制备,最后
多孔淀粉是一种具有孔状结构、优良吸附和缓释性能的改性淀粉。然而,传统多孔淀粉一般由原淀粉经酶解制得,酶解效率低下,且不溶于水,制约了多孔淀粉的应用。V型颗粒态淀粉(VGS)冷水可溶,且具有颗粒形态和V型单螺旋空腔结构,是制备多孔淀粉潜在的良好原料,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课题首先研究了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乙醇溶液中的酶活性,接着通过醇水热处理法制备了VGS,进一步在乙醇水溶液中酶解VGS制备
食盐作为生活中最基本的调味品,具有赋予咸味、调节风味的作用。但是受到烹饪习惯和食品加工的影响,人们的食盐摄入量远远超过膳食指南推荐量。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开发减盐产品迫在眉睫。美拉德反应产物不仅能够增强咸味、鲜味和醇厚味,还能给食品带来特征性香味,改善其抗氧化活性。本文以豌豆肽为底物,构建复合美拉德反应体系,考察反应条件对产物色香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确立具有减盐不减咸的热加工风味肽制
咖啡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备受消费者喜爱,是典型的嗜好饮品。从咖啡生豆的品种、产地到咖啡豆烘焙、研磨和萃取的每一个环节,任一参数变化都会影响咖啡液的感官风味并决定消费者的好恶。研磨所得咖啡粉的粉体特征是影响萃取动力学、风味物质萃取率及咖啡液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不同研磨条件下的咖啡粉体特征(颗粒形貌和填充相关系数)分析为基础,探讨影响咖啡液萃取率和风味的关键粉体特征参数及萃取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关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