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天下一气耳”。“气”遍布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气”的义项之多,近可说遍天下事,堪称文化之奇观。“气”是中国人对外部世界和自我认识的结晶。汉字气最初的意义是古人视觉感官所观察到的具象的物质之“气”,但其虚幻飘渺、不可捉摸、无处不在的特性却给了人们最初联想的可能。“气”的语义具备多义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模糊性。从语言研究的视角,前人对“气”的字源做了细致的研究,梳理总结了“气”的语义并简要讨论了其引申路径,分析和讨论了汉语“气”的文化特性。
从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以来,语言意义的研究被纳入认知视野,加深了人们对认知和语言关系的探讨和认识。概念隐喻是概念和意义的生成机制,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体验哲学认为,体验性为概念隐喻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基础。从体验性入手,能更好的探讨意义和概念生成的动因。
本文采用基于体验哲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文化关键词“气”进行研究,以系统、全面地探讨汉语“气”概念网络的形成与构建机制,具体研究问题包括:
(1)汉语“气”概念网络是如何通过转喻和隐喻来构建的?
(2)这些转喻和隐喻的体验基础是什么?
(3)作为体验基础的身体体验和文化在这些转喻和隐喻的形成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本文在语料库驱动方法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历时和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以上四个问题,得出以下发现。
基于人类普遍的身体体验,“气”被识解为生成世间万物的能量。在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大背景下,中国独特的“神”观念使其既呈现出物质性更具有精神性,同时中国农业文明塑形了以四季中植物的生长过程来认识“气”能量的变化,并将“气”能量珍视为古代时常短缺的粮食,从而阐述文化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以不改变身体体验的方式对其所起的镌刻作用。
虽然人体具有共性,但中国文化身体观使得“气”能量在原因代结果的转喻基础上被用来全面、系统地识解生命的生成、生命的特征以及生命的运行,进而构建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以揭示文化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对身体体验所起的折射作用。
本文用历时的方法解析在天人感应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气占术以及风水理论如何使得“气”这种神秘的能量在原因代结果的转喻基础上用来说明世间万物的运势,从而展示文化如何将身体体验和主观经验强行关联起来以构建文化隐喻的。历时研究显现了隐喻认知的演进性。
本文还用对比的方法论述两种逆向的隐喻映射:一是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以水之天道解释说明“气”的运行规则;二是将人仁之道映射到“气”的身体体验之上,以人的情感、道德和角色分工等抽象特性来解释说明“气”的各种功能,从而说明文化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将相对抽象的文化内容投射到具体的身体体验之上的构架作用。
因此,在身体体验和文化的互动中,形成了QIASENERGY、LIFEASQI、FATEASQI以及QIASDAO的气隐喻,进而构筑了汉语“气”的概念网络。通过对汉语“气”概念网络的深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理论启示:
(1)概念隐喻的映射可以是双向的。它不仅可以通过具体的身体经验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抽象的概念来解释具体的概念。在QIASDAO隐喻的构建中,一方面具象的水被用来说明“气”的抽象运行规则,另一方面人的抽象特征被用来说明“气”的具体功能。
(2)隐喻的概念映射有时具有互动性。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身体对世界的操控与世界对身体的改变似乎很难分而治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看清概念和意义形成的全貌。中国古人体认到呼吸与人体能量的密切联系以及自然界的气对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因而形成了QIASENERGY的认知。与此同时,中国农业文明塑形了QIASPLANT的隐喻来认识“气”能量的变化,以及将“气”能量珍视为古代时常短缺的粮食。
(3)概念隐喻并不代表进化的衰落1,构成抽象概念的概念隐喻的源域绝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体验。隐喻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进的。FATEASQI隐喻是以QIFORFATE转喻为基础形成的,到了现代转喻消失、隐喻从天命义拓展出机遇的意义。
(4)文化不仅仅只对身体体验起筛选的作用,它也可以镌刻、折射、文化概念化和文化支架的方式对身体体验产生作用。基于身体体验所构建的基本概念并不一定具有绝对的普遍性,也可能表现出文化异质性。尽管人类的身体在生理特性上具有共性,但中国独特的身体观催生了LIFEASQI的特有生命观。
语言不仅是生物体的产物也是文化规约的产物(Evans &Levinson, 2009)。因此,在语言研究中,对身体和文化的作用两者不可偏废。既不可将身体的作用置于神坛而忽视文化的作用,也不可无限夸大文化的作用而无视身体的作用,应采用多视角、多层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从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以来,语言意义的研究被纳入认知视野,加深了人们对认知和语言关系的探讨和认识。概念隐喻是概念和意义的生成机制,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体验哲学认为,体验性为概念隐喻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基础。从体验性入手,能更好的探讨意义和概念生成的动因。
本文采用基于体验哲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文化关键词“气”进行研究,以系统、全面地探讨汉语“气”概念网络的形成与构建机制,具体研究问题包括:
(1)汉语“气”概念网络是如何通过转喻和隐喻来构建的?
(2)这些转喻和隐喻的体验基础是什么?
(3)作为体验基础的身体体验和文化在这些转喻和隐喻的形成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本文在语料库驱动方法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历时和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以上四个问题,得出以下发现。
基于人类普遍的身体体验,“气”被识解为生成世间万物的能量。在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大背景下,中国独特的“神”观念使其既呈现出物质性更具有精神性,同时中国农业文明塑形了以四季中植物的生长过程来认识“气”能量的变化,并将“气”能量珍视为古代时常短缺的粮食,从而阐述文化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以不改变身体体验的方式对其所起的镌刻作用。
虽然人体具有共性,但中国文化身体观使得“气”能量在原因代结果的转喻基础上被用来全面、系统地识解生命的生成、生命的特征以及生命的运行,进而构建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以揭示文化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对身体体验所起的折射作用。
本文用历时的方法解析在天人感应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气占术以及风水理论如何使得“气”这种神秘的能量在原因代结果的转喻基础上用来说明世间万物的运势,从而展示文化如何将身体体验和主观经验强行关联起来以构建文化隐喻的。历时研究显现了隐喻认知的演进性。
本文还用对比的方法论述两种逆向的隐喻映射:一是在身体体验的基础上以水之天道解释说明“气”的运行规则;二是将人仁之道映射到“气”的身体体验之上,以人的情感、道德和角色分工等抽象特性来解释说明“气”的各种功能,从而说明文化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将相对抽象的文化内容投射到具体的身体体验之上的构架作用。
因此,在身体体验和文化的互动中,形成了QIASENERGY、LIFEASQI、FATEASQI以及QIASDAO的气隐喻,进而构筑了汉语“气”的概念网络。通过对汉语“气”概念网络的深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理论启示:
(1)概念隐喻的映射可以是双向的。它不仅可以通过具体的身体经验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通过抽象的概念来解释具体的概念。在QIASDAO隐喻的构建中,一方面具象的水被用来说明“气”的抽象运行规则,另一方面人的抽象特征被用来说明“气”的具体功能。
(2)隐喻的概念映射有时具有互动性。在概念的构建过程中,身体对世界的操控与世界对身体的改变似乎很难分而治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看清概念和意义形成的全貌。中国古人体认到呼吸与人体能量的密切联系以及自然界的气对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因而形成了QIASENERGY的认知。与此同时,中国农业文明塑形了QIASPLANT的隐喻来认识“气”能量的变化,以及将“气”能量珍视为古代时常短缺的粮食。
(3)概念隐喻并不代表进化的衰落1,构成抽象概念的概念隐喻的源域绝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体验。隐喻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进的。FATEASQI隐喻是以QIFORFATE转喻为基础形成的,到了现代转喻消失、隐喻从天命义拓展出机遇的意义。
(4)文化不仅仅只对身体体验起筛选的作用,它也可以镌刻、折射、文化概念化和文化支架的方式对身体体验产生作用。基于身体体验所构建的基本概念并不一定具有绝对的普遍性,也可能表现出文化异质性。尽管人类的身体在生理特性上具有共性,但中国独特的身体观催生了LIFEASQI的特有生命观。
语言不仅是生物体的产物也是文化规约的产物(Evans &Levinson, 2009)。因此,在语言研究中,对身体和文化的作用两者不可偏废。既不可将身体的作用置于神坛而忽视文化的作用,也不可无限夸大文化的作用而无视身体的作用,应采用多视角、多层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