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作为新兴国家的中国后发企业发展取得了非凡的发展,实现了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的有效追赶。事实上,存在技术和市场劣势的后发企业在与国际领先公司竞争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追赶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高度重视。中国学者从21世纪以来,对于后发企业如何实现追赶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虽然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与实践中后发企业的追赶程度而言,目前的追赶理论还无法完全解释相关问题。 因此,本文尝试从吸收能力的视角,来解读具有所有权劣势以及技术和市场劣势的中国后发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先发企业竞争,并成功实现追赶。基于对吉利集团的案例研究,本文分析了后发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阐述了不同进入模式的优缺点,并对照吉利集团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基于此,本文发现,对于后发企业来说,出口是其进入国际市场最基本的一个选择。此外,跨国联盟、跨国合资以及跨国并购,都有助于后发企业的国际追赶。 此外,本文基于吸收能力的三个组件,探索性学习、转化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来说明吉利集团如何实现跨国并购中的国际追赶战略,并在此基础上以吸收能力时间构建了有关后发企业国际追赶战略的相关模型。本文发现,后发企业为实现国际追赶的战略,基于探索性学习来识别和判断外部知识的本身价值和匹配价值,这一阶段依靠的是企业价格员工的认知能力;基于转化性学习来消化外部所得知识,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减少知识交流摩擦、建立对话委员会、积极培养相关人才来实现;基于利用式学习来利用这些知识进行价值创造,主要方式有跨国合资和建立研发中心。通过这三阶段式的知识获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后发企业得以实现技术和市场的有效赶超。 本文以吸收能力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后发企业的国际追赶战略,有利于补充和完善吸收能力理论,同时对于后发企业的追赶理论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此外,对于众多中国后发企业来说,为其在后续的国际追赶战略中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