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中“假懂”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qi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所讲的物理内容、反复强调的注意点,学生似乎都能理解和掌握.可在练习的时候还是常常错误百出,而且错得莫名其妙,让教师目瞪口呆、哭笑不得.师生双方都觉得很冤,学生觉得我上课都听懂了,怎么自己做题的时候出错;教师觉得该讲的都讲了,该强调的都强调了,怎么还会出这样的状况,百思不得其解.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都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假懂”惹的祸.
  1“假懂”现象的成因
  1.1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习习惯上:一知半解.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上,以为和初中学习时一样,只求课上听得懂,记几个公式,对概念、规律不求会叙述、会举例,对新知识本质的认识欠深刻,外延、内涵不清楚.如学习“摩擦力”这一概念时,学生认为初中就学过了,高中再学感觉也没什么新的东西,只不过增加了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可在具体涉及摩擦力的一类题目时,他们总是胡里胡涂,一直出错.例如常不注意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不理解“相对”一词的含义而把方向弄错,不理解“正压力”的概念而常常出错.就其原因,还是对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理解上的缺失,对其本质没有真正的把握,所谓“听懂”知识囫囵吞枣,似是而非.
  (2)学习态度上:浅尝辄止.现代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强,表现好动,但自控能力差,一旦自己感受不到成功,很容易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再加上社会上的诱惑,如电视、网络游戏等会牵制学生很大的一部分时间、精力和兴趣.课堂外作业抄袭或到网络上找答案,直接的后果就是误导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判断.对新知识的接收、储存、加工、组合及提取,往往也仅仅是应付了事,不能做到埋头钻研、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讲功时有这样一题: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当斜面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并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距离l的过程中,作用在木块上摩擦力做功多少?有同学的答案是零,理由是木块相对斜面静止,位移为零.其实,这里是木块与斜面的相对位移为零,而“功”中的位移是相对地面的.这样的错误就是“假懂”造成的.
  (3)学习能力上:怕苦畏难.物理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高考要求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反复地去磨炼、去摸索、去探索、去感悟.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高,常常在生活中怕吃苦,怕动手,怕动脑,做事马虎.这些现象迁移到物理学习上,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做题时漏洞百出.对一些稍微有些障碍的题,就不愿思考、缩手缩脚、思维呆滞;遇到一些力电综合题、动量能量综合题,题目长一点就举手投降.物理学习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能力得不到根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是长期的地位徘徊.
  (4)知识迁移上:知识凌乱,粗枝大叶.任何学习必然以利于以前的学习,并影响着以后的学习.所以,迁移是物理知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迁移是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但学生常会由于自己已有的经验或已学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干扰,出现负迁移.例如,在关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周期的学习,常有学生由于有体育比赛中速度越大,时间就越短的经验,从而得出了粒子速度越大,周期越小的错误结论.又如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一些物理量,如电容C=Q/U,常会有学生由于受数学知识的干扰,错误认为电容C与电量Q成正比,与电势差U成反比.在方法的迁移上,同样也有不顾条件的乱迁移.
  1.2教师方面的原因
  (1)学情认识上:过高估计或凭经验.虽然很多物理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对每一届不同学生原有的学习状况的了解上,如对学生物理学习的态度、基础、能力等方面,缺少细致的了解.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出现的新变化,往往不甚了解.如不清楚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清楚与物理密切联系的数学学科要求的变化.比如高中数学不讲反三角函数、学生不学,学生在高一时对三角函数的基础比较薄弱等.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地方脱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连接点、生长点,忽视了新旧知识的间断点.虽然有时发现问题了也会补充一下,但缺乏系统的讲解,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被“假懂”、“假会”而掩盖.
  (2)要求把控上:任意拔高,加大难度.由于应试教育观点的作祟,误导部分教师、家长、学生认为高考要成功,要得高分,上课就要加大难度,平时物理的教学要求任意拔高,一步到位,与高考要求接轨等等.于是大容量、快节奏成了课堂的通病,造成了新授课许多教师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用所谓节约时间的办法得出,对发现过程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更少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把本应学生探索的时间“节约”下来,大搞题海战.忽略了基本方法的探索、归纳、提炼的经历,取而代之的是题型、技巧的反复训练、反复评讲.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常常出现高考的综合试题.学生死记硬背公式、题型和方法,缺乏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问题变化规律的把握.如动能定理的教学,有的教师只告诉学生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接着就开始解题,而不讲其实质、适用的条件、应用步骤及注意点,导致“假懂”.
  (3)方法指导上:要么忽视,要么蜻蜓点水.学生的智力并无太大的差别,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方法的优劣.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本来是件好事,可现在许多教师不加指导,学生预习不会突出重点和难点,只为完成任务.课堂上教师“节省”时间,赶进度,同时补充大量的习题,讲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从而在物理素养的培养上、在物理能力的提高上,人为地设置了障碍.没有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水平.解题要做到“三思”:解前“慎思”、解中“善思”、解后“反思”.特别是解后的反思,不善解后“反思”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不足缺乏对策甚至熟视无睹,常常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活动,也造成了学生“假懂”现象的层出不穷.   2消灭“假懂”现象的对策
  2.1改变传统、激发内驱
  长期以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次要地位,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物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要引领学生在“误”中“悟”,“错”中“磋”.教学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才有可能找到打开学生“假懂”这把锁的钥匙.
  2.2积极应对,适时引导
  引导和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它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敏锐的洞察力.还要能创设良机进行适时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搭桥铺路,搭出学生到达成功彼岸的桥梁,铺出学生通往知识宫殿的大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多创造一些探究的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让学生善于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并从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在猜想的同时发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并在此过程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消除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在“假懂”到“真懂”的演变过程中,适时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2.3立足课堂,注重过程
  物理教学不应该是“结果”的教学,而应该是“过程”的教学.物理活动的教学,就是要把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就是要把问题的提出过程、知识的获取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问题的深化过程等分析、解决问题的艰难曲折过程展现出来.这些是化“假”为“真”的关键.
  如:位移这一概念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力学研究的机械运动,实质是物体位置的改变,所以我们必须引入量化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我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到上海,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用怎样的一个物理量来表示这个位置变化呢?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
  A说:用位移这一物理量来表示.(A成绩较好,可能预习过,但没有真正搞懂)
  B说:用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表示.
  C说:用汽车通过的路程来表示.
  D同学马上反驳C:如果汽车沿不同的公路从南京到上海,汽车走的路程不同,但汽车的位置变化还是相同的吗,所以说C的观点不对.
  E同学反驳B:汽车从南京向东到上海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汽车向西也开这么多的距离,但汽车的位置变化不是不同了吗,所以B的说法也不对.
  我说: E同学的回答说明了什么?(方向)我又说:那我们又怎样来表示方向呢?
  接着引导同学一起总结归纳得出位移的概念.这样便解决了问题,而且比教材的文字叙述更让学生接受.及时捕捉学生生成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冲突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开启了抽象思维之门.
  在物理问题的讨论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的敏感.对习题教学,要先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尝试、练习等探究活动,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该学生做的是教师绝不插手,教师从中窥见学生的思维误区,让“假懂”无处藏身.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顺利地找到教学的着力点,让辨析和归纳、引申和迁移成为可能.
  2.4把握本质,着眼能力
  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升华是物理学习的根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增强是物理学习的归宿.因而我们的物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都要紧扣这样的主题,紧紧围绕着这样的主旋律,无论是概念的讲解,例题的剖析,还是练习的讲评,都必须自始至终注重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与提炼,都必须着眼于学生几大物理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实验能力、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物理素养提高了,物理意识增强了,物理能力提高了,那“假懂”现象自然而然地就会大大减少,就会学得“死”去“活”来.
  2.5指导感悟,形成思想
  感悟是一种体验和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换思考角度,伴以直觉猜想、假设、灵感悟性等非逻辑成分,升华事物的本质,实现认识的飞跃.感悟跟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程度有关,跟教育者的诱导启发相联.不通过感悟的物理知识对学习者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物理知识内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并使其有所体悟,这样的知识学习者在应用时才能迅速检索、迅速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外部信息——物理知识,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方式溶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中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外部信息和自身的内部智慧相互结合、相互糅合、相互撞击的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看法、形成新思想、感受新经验的心智活动.
  “假懂”现象是物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即不能手足无措、怨天尤人,也不可熟视无睹、放任自流,而应群策群力,积极应对,让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更加丰富,思维品质不断优化,物理素养不断提升.这样,“假懂”现象才能真正走向消亡.
其他文献
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它帮助学生真正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上的转变.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的时候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甚至,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探究课堂将会变得盲目,离题万里,课堂的有序变成了无序.探究课堂应当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探究素质,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1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时机要恰当 
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课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所以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的手段.做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物理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养成不畏挫折、乐于探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那么,如何切实可行地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想法.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创设教学情
目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和接纳,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条主线.“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把某课题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不同层次或类型的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建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逐步完成本课题内容学习,达成相应的三维目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体验的、合作的、创新的人本发展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条践行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 
一、故事内容There are eight apples on the tree.Little Mouse wants to get one.But the tree is tall, and Little Mouse is very short.He can’t reach the apples. Mi
期刊
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里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递给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教学的基础.  现在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非常简单,答案为“是”与“不是”,“对”与“不对”不需学生动脑思考的假问题;二是教师提出问题只要学生阅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落实现代教学理念,满足物理课标要求,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收集与整理信息,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教师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1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预热:创设教学情景  在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可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设置一定的教学情
用矿泉水瓶做物理实验,取材身边,操作简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  1 做“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  器材 带盖子的白色透明矿泉水瓶,内部盛一点水.  做法 尽可能挤压矿泉水瓶,然后迅速松开瓶盖.  现象 会听到“嘭”的一声响,同时看到瓶内产生了“白雾”.  解释 “嘭”的响声是瓶内的压缩空气膨胀推动瓶塞时振动发出的声音,“白雾”是瓶内空气对外做功后,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
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材中出现的否定句和高考试题对否定句的考查要点,对英语否定句的意义、类型和用法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mea
期刊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种观点与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用教材”,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忠实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此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电子产品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得了普遍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形、音像和视听等多种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感觉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然而,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多媒体过度滥用现象,超越了其“辅助”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