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英语知识,不同的人在英语学科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学生水平,使用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教学、测试和评价。并且要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材料、教学方式、阅读测试和评价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主渠道,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主要方式,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获取分析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根据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既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应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开展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阅读材料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
一、阅读材料的分层次。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
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
小学低段的英语阅读材料主要以短对话为主,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中段的阅读材料以比较长的对话和配图小故事为主;中低段的对话一般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而高段的阅读教学多以小短文方式呈现。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首先是没有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新环境中理解体会学过的单词或短语。随后,生词量一点点递增,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3%-5%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
二、教学方式及阅读要求上的分层次。
入门阶段: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或运用实物、或播放录音、或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再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发展阶段:
教师可采用图片、录像和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呈现阅读内容,或让学生自读课文。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操练。在语言操练过程中,要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层意义,更要注意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与文章内容及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于读下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使学生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文章录入:中育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提高阶段:
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让学生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的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课言语内容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是非题、选择配对题、句子或图片排序题以及趣味调查等,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如课本剧表演、看图复述和故事续编等。这种分层训练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英语水平上尽可能得到发展。同时,由操练型任务向实践型任务的过渡,拓宽了学用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检测和评价方式上的分层次。
由于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在阅读检测上也有层次上的要求。低段的学生阅读材料简单,主要是对话,而且不强调书写,所以可以采用很活泼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表演即可达到检测的目的。中段的学生已经要求自己能认读,所以检测时既要要求学生能表演,以展示口语能力,又要要求能做一些笔头的练习,比如:根据阅读材料选择填空,判断正误、句子排序、或者根据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等等。高段的阅读检测在中段的基础上还要增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概意思、续写或改写材料等要求。
四、精读泛读层层递进,校内校外相结合。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理想水平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是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的阅读材料而不进行课外泛读,学生就无法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也无法摒弃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反之,不重视精读课本的研读而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對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即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量的课外泛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材料、教学方式、阅读测试和评价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主渠道,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主要方式,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获取分析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根据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既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应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开展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阅读材料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
一、阅读材料的分层次。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
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
小学低段的英语阅读材料主要以短对话为主,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中段的阅读材料以比较长的对话和配图小故事为主;中低段的对话一般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而高段的阅读教学多以小短文方式呈现。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首先是没有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新环境中理解体会学过的单词或短语。随后,生词量一点点递增,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3%-5%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
二、教学方式及阅读要求上的分层次。
入门阶段: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或运用实物、或播放录音、或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再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发展阶段:
教师可采用图片、录像和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呈现阅读内容,或让学生自读课文。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操练。在语言操练过程中,要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层意义,更要注意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与文章内容及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于读下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使学生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文章录入:中育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提高阶段:
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让学生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的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课言语内容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是非题、选择配对题、句子或图片排序题以及趣味调查等,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如课本剧表演、看图复述和故事续编等。这种分层训练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英语水平上尽可能得到发展。同时,由操练型任务向实践型任务的过渡,拓宽了学用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检测和评价方式上的分层次。
由于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在阅读检测上也有层次上的要求。低段的学生阅读材料简单,主要是对话,而且不强调书写,所以可以采用很活泼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表演即可达到检测的目的。中段的学生已经要求自己能认读,所以检测时既要要求学生能表演,以展示口语能力,又要要求能做一些笔头的练习,比如:根据阅读材料选择填空,判断正误、句子排序、或者根据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等等。高段的阅读检测在中段的基础上还要增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概意思、续写或改写材料等要求。
四、精读泛读层层递进,校内校外相结合。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理想水平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是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的阅读材料而不进行课外泛读,学生就无法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也无法摒弃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反之,不重视精读课本的研读而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對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即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量的课外泛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