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视角下《破产姐妹》中的隐含表达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任何言语行为都由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构成。已有的口语教学研究缺少对输入内容的特点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奥斯汀(J. L. Austin)和赛尔(J.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以《破产姐妹》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实例为语料,在言语行为视角下探讨英语日常口语中抽具象选词推进的隐含表达。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口语表达隐藏的信息多于汉语,但根据选词类型不同,情况也会略有不同。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抽象选词;具象选词;隐含表达;语义推进
  【作者简介】郭慧如(1999.11-),女,汉族,浙江衢州人,华东理工大学英语系学生;卫文清(1999.8-),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华东理工大学英语系学生;张岳诚(1999.01-),男,汉族,上海人,华东理工大学英语系学生。
  前言
  英语表达相较于汉语,在很多情况下比语义向事件发生的现实或可能的状态更进一步。而这种语义上的推进通常是在选词及构句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生活的口语对话中,生活化的用词以及句式出现频率较高,且经常伴随话语成分的省略以及倒装(将个别话语成分提前),从而达到强调的作用,也使表达更简练、沟通更高效。笔者注意到,在以生活场景为主的美剧中,抽象及具象选词对语义的推进较为典型,且对于非英语母语者的口語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本文中将着重以抽象和具象选词推进为对象,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对美剧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口语表达进行论述,从而为已有的汉英母语者英语口语表达差异的研究理论提供另一个视角的补充和思考方向。
  一、文献综述
  1.英语口语表达及教学研究。目前针对汉语母语者英语口语表达的问题研究已有许多,多为探讨口语教学方法、口语表达能力的量化研究,对于汉英母语者表达差异的研究集中在母语迁移方面。
  口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方面,有的针对教学媒介,研究在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学生口语的学习情况;也有的针对学习方式进行试验和研究,例如角色扮演对英语口语的影响和培训式教学法等。
  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语流利性研究,词块结构类型与语用功能研究等方面。
  已有的使用母语迁移理论在英语口语表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于语音、词法等较为细节的方面,都针对不同的方面得到了比较明确的结论。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难以得出共性结论,缺乏对英汉口语表达差异的共性研究。所以关于汉英母语者不同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差异至今难以比较。
  2.英语口语中的隐含表达在言语行为中的表现。20世纪50到60年代,英国的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由美国的赛尔(J. Searle)加以修正和发展。奥斯汀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特异行为方式,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应是词和句子,而应该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其中心课题应为研究这种言语行为的本质和内部逻辑的构造。在奥斯汀的理论中,他认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由三个次行为构成: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3. 奥斯汀(J. L.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1)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是指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即说出的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例如:
  ①All we need is holy water.
  我们现在就缺圣水。(《破产姐妹》第六季第四集)
  ②I timed my medication to it.
  你一提我就该吃药了。(《破产姐妹》第六季第一集)
  在说例(1)这句话时,all(所有的)、we(我们)、need(需要)、is(是)、holy water(圣水)这些词汇(组)的选择,以及通过主语从句的句法原则来构成这句话的行为就是言内行为。同样,在例(2)中,选取I(我)、time...to ...(根据……安排……的时间)、my(我的)、medication(药物)、it(指前面剧情中提到的事情)等词语以及短语,并通过某种句法原则构成了整句话,也是言内行为。
  (2)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指的是表达说话者意图的行为,也就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或构成的行为。这个行为的主体是说话者。
  通过上述两个例句,可以看出:例①的言外行为即为“我们需要圣水”,而例②的言外行为是“把吃药的时间安排在发生某事时”。
  (3)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后行为是指言内行为对于说话对象产生的结果,即通过讲某些话所达到的行为,或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是由听话者的表现所构成的。
  在这里,为了方便读者理解,笔者将为读者提供这两句话出现的语境。例①出现在Caroline和Max商量举办洗礼所需的物品时,并且在这番谈话结束后,她们就决定去偷圣水。因此,在说话者Caroline表达出“我们需要圣水”的意思之后,它所导致的行为就是听话者Max以及说话者Caroline决定去偷圣水。
  例②这句话出现在Caroline反复提及甜品酒吧即将开业的事情之后,说话者为餐厅收银员Earl,在说完这句话之后,Caroline表情尴尬,但并未停止念叨甜品酒吧的开业。因此,说话者Earl说完这句话之后,它所隐含的意义是“Caroline你总是说甜品酒吧(desert bar)”,它所导致的行为是听话者Caroline尴尬。
  4. 赛尔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聚焦于对施为句的分析,根据不同施为动词的功能,将言语行为分为五类,并将每一种施为动词对应一种言语行为,将言语行为分为五类:判定(verdictives),如判断某人有罪;执行(executives),如任命、罢免;承诺(commissives),如保证、答应、盟誓等;描述(descriptives),如肯定、报告;反应(expositives),如感谢、致歉等。   对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及言语行为分类标准,赛尔认为奥斯汀的分类方法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缺少一个贯穿始终的分类规则。赛尔对言语行为分类标准进行了细分,将言外之的(illocutionary point)、适从向(direction of fit)和所表达的心理状态(expressed psychological state)纳入分类标准。
  言外之的指一类言外行为所具有的共同的目的,即设法使听话人或说话人做某事;具有相同的言外之的言语行为在表达强度上具有不同强度。适从向指言外之的带来的后果,即言后行为,也可理解为言语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有的说话人的言外行为与客观世界现实相符合,如描述、陈述;有的则使客观世界与话语相符合,如承诺、请求等;说话人所表达的心理状态,即其个人言外行为中所反映的目的、态度、情绪,以及希望听话人做某件事的愿望。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依据,赛尔把言语行为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即:1)阐述类(representatives);2)指令类(directives);3)承诺类(commissives);4)表达类(expressives);5)宣告类(declarations)。按照这五大分类的具体分析将在后文中详细阐述。
  二、言語行为视角下的生活口语表达
  王建国、何自然认为,在英译过程中,英语表达相较于汉语的语义更进一步,且英语重结果,汉语重过程,而这种语义上的推进通常是在选词及构句上体现出来的。在日常生活的口语对话中,生活化的用词以及句式出现频率较高,且经常伴随句子成分的省略以及倒装(将个别句子成分提前),从而达到强调的作用,也使表达更简练、沟通更高效。笔者注意到,在以生活场景为主的美剧中,经常会出现原文字面意思和中文翻译的不同,可表现为英语表达通过抽象及具象选词的方式,隐含了一部分汉语中必不可少的语义,从而导致英语较汉语的语义推进。
  1. 抽象选词推进在隐含表达中的运用。在美剧中,英语口语的日常表达通常伴有很多抽象意义的动词、名词,这些词语可以直接表达很多中文中表达比较隐晦或者委婉的说法。因此在对比同一句话的原文和汉语字幕翻译时,可以发现汉语的表达往往比英语表达“慢了一步”,有时需要更换话语语句的主语进行翻译。例如:
  ③…but you deserve better than that guy.
  但我觉得那家伙配不上你。(《破产姐妹》第一季第一集)
  ④ Get ready for something heavenly.
  享受美味到上天堂的感觉吧。(《破产姐妹》第一季第四集)
  ⑤ I’ m the creative inspiration.
  我就是一切创作灵感的来源。(《破产姐妹》第五季第五集)
  例③的这句话从抽象选词推进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使用了“deserve(值得)”这个词,整句话的直译版本为“你值得比那个男的更好的人”。中文字幕中的翻译改变了语序,把“那家伙(that guy)”提到了“你(you)”之前,语义出现后退,英语中隐含的“那家伙配不上你”在汉语翻译里表现出来。
  从言语行为的视角来看,这是在Max发现男朋友Robbie出轨后,Caroline对Max说的话,而在这部分对话结束之后,Max和Robbie提出了分手。构成这句话的每个词,以及这句话的句法结构等是这句话的言内行为,而句中透露的“你值得更好的”“他配不上你”则是言外行为,而使Max“反省”意识到Robbie不值得,并提出分手,则是这句话的言后行为。
  例④的heavenly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该句所在的语境是Caroline给Max推荐寿司,因此汉语直译过来是“天堂般的东西”,它所表达的意思应为,“让你感觉仿佛上了天堂的东西”。中文里“天堂般的”不能直接形容“寿司”,而英文表达可以,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英语的表达something heavenly隐含了对于“感受”的描写,而是直接修饰“某物”,从而达到了语义上较汉语的推进。
  从言语行为的视角分析,这句话出现的场景是Caroline给从未吃过寿司的Max带回了寿司,并保证寿司的美味,之后两人品尝寿司。这句话的言内行为和上述分析的几个例子相近,言外行为是表达“寿司很美味”,言后行为即使听话者Max产生吃寿司的期待,并引导她去做“吃寿司”的行为。
  例⑤中inspiration是一个抽象的名词“灵感”。这句话的直译是“我就是创作的灵感”,但很显然这个表达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故汉化版加上了英语表达中隐含的“来源”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英语的表达隐含了汉语表达中的信息,因此更为推进。
  这句话出现的场景是Max发现Caroline在接受媒体对甜品酒吧的采访时,只将Max称为partner,而后Caroline心虚辩解。因此,这句话的言外行为其实是表达不满,言后行为则是使听话者Caroline感到羞愧。
  对比例句,英语的抽象选词包含的语义通常更为浓缩、直接。许多在汉语中无法修饰或搭配的词汇,在英语表达中可以直接搭配,减少了很多句子成分,构成语义推进,这也是所谓的“隐含”表达。对应言语行为理论,抽象选词是言内行为,其语义的隐含也是言内行为的一部分。正因为言内行为中存在词语的隐含表达,在解释言外行为时,字面意思相同的一句话,英语表达可能会有引申意,或表达讽刺、揶揄,或表达期待,但若用汉语直译,可能导致歧义、少义。对言外行为的解释,也最终影响言后行为,导致听话者的误解。
  2. 言语行为分类与具象选词推进。借用赛尔的分类标准,笔者将美剧生活场景中的具象选词推进(言内行为)例子与这五大类言语行为一一对应,观察具有不同言外行为的表达在具象选词推进上的不同,分析生活场景口语中具象选词推进所隐含的言外行为。   (1)阐述类(representatives)。阐述类表达是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描述,是客观世界对话语的反映,話语适从于客观现实,说话人的言内行为取决于其对客观事物的反应,说话人相信所阐述内容的真实性。例如:
  ⑥You can’t put a price tag on those kind of emotional rewards.
  情感上的满足是无价的。(《破产姐妹》第一季第十集)
  ⑦When I had millions of dollars, I had no idea why guys were coming to see me.
  当我还是个百万富翁时,我无法确定男孩们来找我的真正原因。
  (《破产姐妹》第一季第九集)
  ⑧Oops, wrong page.
  不好意思,念错了。(《破产姐妹》第五季第四集)
  阐述类是具象选词推进的“多发地”。阐述内容、语境、心理状态的不同都会导致阐述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发生改变。这一类表达的适用范围广,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言外行为——抱怨,在很多英语场景下选词更倾向于具象。例如“He is a terrible driver”,其中terrible driver即隐含了“驾驶员的驾驶技术糟糕”的意思,强调其作为driver十分差劲,而不是直接评价驾驶技术。这种表达在英文中非常常见,如用“I’m a good swimmer”来表示“擅长游泳”,用代表身份、职业的具象词汇代替行为;而汉语表达往往直接说明过程,用“驾驶技术超烂”“游泳游得很好”强调这些过程中人的表现。
  例⑥发生于说话者帮助别人后的自我评价,其言外行为即自我肯定与强调观点,表达自己满足的心情并让听话者了解、接受自己的观点。put a price tag是一个非常生动且具象的表达,直截了当地表明情感上的满足感无法用金钱衡量,使话语不会因含义抽象而显得空洞。在汉语中少用“给……标价”的表达,在不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情况下,汉语母语者更习惯用抽象词表达抽象概念,如“情感上的满足是无价的”中的“无价”,与英文中的put a price tag相比,其结果导向性与动词put的过程倾向性无需赘言。
  例⑦体现了阐述类具象选词推进适用的另一种言外行为——反映事实、表达身份。在前半句话中,说话者在阐述自己经历的同时也在表明身份,增加话语的真实性、可信度。When I had millions of dollars与“当我还是百万富翁”相比,had millions of dollars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充分必要条件,这说明had millions of dollars在“是百万富翁”前,具有更强的过程性,这一过程性一是由实义动词had带来的,二是由其中关于充分必要条件的论证逻辑得出。在汉语中,说明个人身份常用的“是”有下定论的言外行为,隐含信息更少。
  例⑧包含解释说明以及致歉两种言外行为,其中,解释说明原因更加明显,道歉的含义稍弱。这类表达中不需要出现动词,wrong page即解释自己念错的原因,不需要向汉语口语“念错了”一样用动词来解释,wrong page既是原因,又是结果。
  在英语口语的阐述类表达中,可以看出隐含在言内行为里丰富的言外行为和其他说话人的信息。英语母语者习惯用更多的具体名词来代替过程性动词阐述客观事物,较汉语有更明显的结果导向性。
  (2)指令类(directives)。指令类表达的言外行为是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承担某种义务或做某事,是客观现实适从话语的适从性表达,即言后行为可以改变客观事实,说话人的心理状态是希望或要求,表达强度强且力度大。例如:
  ⑨Leave it! That’s my Saturday night.
  别动!这是我周六夜的娱乐活动。(《破产姐妹》第六季第四集)
  ⑩You’ve got to put some heart into this thing.
  你的音乐需要用心,放入感情去做啊。(《破产姐妹》第一季第九集)
  指令类表达常以祈使句的形式出现,言外行为有命令、要求、希望等。例⑨场景中说话者要求听话者不要动自己的物品。leave it是口语中常用的表达,有“去吧”“算了”等意思,在例⑨中表示的意思为“别动”。与汉语中常说的“别动”相比而言,leave it是不“动(某物)”引发的结果,换言之,不“动(某物)”则是产生leave状态的前提条件,可见此处英文隐含了“动(某物)”这一信息,直接点明了“动(某物)”的结果。
  例⑩也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表达,具有指导、要求等言外之的,常出现于领导与职员、师生等具有上下级关系的听话者与说话者的谈话中。英文原句中,put some heart这一动作的施动者为主语you,动作实施的对象为this thing;而汉语中,更常用“用心做某事”,而不是“用心在某事上”来表达,重点在“做(某事)”这个过程而不是这件事本身,说话人点明希望听话人“做(某事)”的动作,隐含信息少,而英文则隐含了这一动作。
  (3)承诺类(commissives)。承诺类表达的言外行为是说话人自觉、自愿承担某项义务或完成某事,是客观现实适从话语,说话者的心理意愿表达力度较大。例如:
  ?Got it.
  来了。(《破产姐妹》第一季第一集)
  ?Well, whichever of those you don’t use, I’ll take.
  你用不到的,统统都给我。(《破产姐妹》第五季第一集)
  例?的语境是餐厅厨师出菜后提醒服务员上菜,服务员取菜时说的台词。这一表达不限于服务行业的场景,被召唤或被求助时都可以使用。从选词上看,got it表示已经取到菜,但是事实上服务员还在去取菜的路上,故这一表达具有明显的结果导向性,隐含了服务生取菜的过程;在汉语口语中,“来了”是最常用的表达,强调“来”的过程而不是取到菜的结果,同样,隐含信息少。   例?的语境是Max向朋友表示,朋友用不到的东西,她照单全收。I’ll take这一表达不仅可以表示拿东西,还可以表示解决问题、接任务等,其中隐含的言外行为是“把这些东西或问题交给我”,用将来时加上动作结果来暗示听话人;汉语中更习惯用“给我”这一表过程的动宾结构来解释隐含的言外行为。
  (4)表达类(expressives)。表达类与阐述类的区别在于,表达类言语表现的是说话人对命题中的某种事物所产生的某种心理状态,此类言语行为不存在适从性,因为说话者的言语没有改变客观世界,也并未由客观世界所控制。简单地说,表达类揭示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想法,而阐述类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
  ? More clean-shaven than I expected.
  大胡子比我想象中剃得整洁。(《破产姐妹》第五季第四集)
  ? Oh, man, tub legs.
  我坐浴缸脚麻了。(《破产姐妹》第六季第一集)
  表达类言语往往包含了讲述说话人主观情感与观点的言外行为。如邀请别人来做客时常说的客套话We would love to host you,言外之的是邀请;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用host(招待)一词,而汉语用的是“邀请”,很明显英文的结果倾向性更重,直接提出了邀请的结果,隐含了“邀请”过程,而中文恰恰强调此过程。
  例?表达评价,评价者看到被评价者后,提出自己的主观看法,用clean-shaven呈现评价者眼里被评价者的状态,没有过程性动词,只有最终呈现的结果,隐含了剃胡子的过程;汉语表达“剃得整齐”则包含了“剃”的动作过程和“整齐”这一结果,隐含信息少。
  例则表明,表达类具象选词推进除表达说明现状外,还可以同时隐含抱怨行为。此处说话者用简单的名词短语tub legs表明“在浴缸里坐久了腿麻了”的状态,不需要动词即可直接点出导致腿麻的原因——浴缸,暗含“在浴缸里坐得久了”这一过程。虽然在字面上,英文表达并没有明显的过程性词语,但其过程隐含在了由tub一词引出的具体的常见行为上。而在汉语的口语表达中,“坐浴缸脚麻了”既表达了原因“坐浴缸”,也点明了结果“脚麻了”,在这一场景中,可以感觉出,话语的侧重点仍是在“脚麻”这一结果上。
  (5)宣告类(declarations)。宣告类表达的言外行为是使所表达的命题与客观现实相一致。显而易见,这类表达的适从性为客观现实适从于言语。宣告类表达与指令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宣告类表达的内容往往即刻就能实现,一般情况下,宣告类表达的说话人的地位或等级高于听话人。
  ? I think I will take to bed or whatever.
  我要上床赖着或者随便干点什么了。(《破产姐妹》第一季第九集)
  ? Huh...pill time.
  吃药时间又到了。(《破产姐妹》第五季第一集)
  与其他集中类型的表达不同,大部分宣告类表达在汉语英语的口语表达中,隐含信息均较少,甚至可以说,在不考虑时态、单复数等语法隐含信息的情况下,或是在说话者与听话者当面交流的情况下,大部分中英文的宣告类表达均不存在隐含信息。在英语口语中,宣告类表达的一个常见的典型例子为let’s take a short break,中文常译为“我们稍微休息一会”,其中short对应汉语中的时间状语“一会”以及程度副词“稍微”,名词break对应中文中的动词“休息”,两个表达对比,不难体会到英语口语偏结果性,而中文版本更强调休息的过程,“稍微”“一会”更是加强了其过程性导向。此例子中的中英文的隐含信息均较少。而其他宣告类的典型例子如declare the meeting adjourned(宣布休会),you are fired(你被辞退了),中英文表达的过程性与结果性倾向差异不大,也均不存在隐含信息。
  例?中,take to bed与中文“上床赖着”相比,都具有明显的过程导向与动词性,虽然中文翻译添加了“赖着”,似乎有结果性倾向,但实际上这一翻译方式是为了更加贴合汉语母语者的语言习惯。从“上床睡觉”“上床休息”“上床躺一会”这几个常见的汉语表达中可以发现,在汉语里,“上床”这一动词后往往连着一个动词,表明“上床”这一动作的目的,所以在这一语境下,“上床赖着”只是外化了这一动作的结果,让汉语母语观众的观剧体验更自然,与英文表达的过程性倾向差异不大。Whatever与“随便干点什么”对比,尽管whatever未与对应动词搭配,但在英文口语表达当中,用whatever表示动词意义是很常见的,不难理解whatever在话语中的动词性意味。两处的汉英表达对比,均不具有隐含信息,也无明显的过程或结果倾向性。
  与例?不同的是,例?具有非常明显的隐含信息。Pill time表示吃药的时间到了,这一表达既是表明时间点,同时也具有时间发展运动过程,即过程性,但说话人的言外行为并不仅仅是提醒时间,更是提醒听话人吃药;中文对应的翻译是“吃药时间到了”,也包含隐藏信息,虽然中文仍强调“到了”,但在语境中,中文也具有明显的结果导向。
  宣告类表达的具象选词推进与其他言语行为类型有所不同。大部分情况下,宣告内容在汉语英语的口语表达中,隐含信息均较少,甚至可以说,在不考虑时态、单复数等语法隐含信息的情况下,或是在说话者与听话者当面交流的情况下,大部分中英文的宣告类表达均无隐含信息。汉英口语宣告类表达差异较小,存在的少数汉英都隐含言外之意的例子不影响宣告类表达成为汉英語口语表达和思维方式中最为相似的一种言语行为类型。
  结语
  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分析了《破产姐妹》中抽具象选词推进案例。通过分析常用的生活场景口语表达,我们发现抽象及具象选词推进的方式隐含了说话人一部分言外之的,而这恰好是汉语与英语中均不可少的语义,只是在英语口语表达的许多情境中,英语母语者较汉语母语者更习惯于隐含部分言外之的,从而导致英语较汉语的语义推进;同时,将具象选词推进按赛尔的言语行为分类标准进行细分后,发现阐述类、 指令类、 承诺类、 表达类均存在英语隐含的言外行为多,而汉语隐含的信息少的情况,但中英文在宣告类表达中的隐含信息均不多。笔者认为此分析过程与结论对提高非英语母语者的口语水平具有一定启发性,但本文没有特意证明。
  参考文献:
  [1]黄媛.媒体及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思考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2):36-37.
  [2]李亚玲.培训式教学法在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4):143-144.
  [3]蒋长刚,戴劲.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流利性的多维度和测量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4):49-54.
  [4]胡元江,邵明月,季萍.英语学习者口语词块结构类型与语用功能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2):10-18,120,160.
  [5]李鸽.从英汉语的时空特性看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过去时的使用[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6]蔡金亭.母语迁移对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动名搭配的动态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1):60-73,160.
  [7]束定芳.言语行为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1989(2):10-16.
  [8]John Langshaw Austin.如何以言行事[M].杨玉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张瑜.文学言语行为论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10]顾曰国.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诠释与批判[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1):30-39,80.
  [11]孔慧.赛尔言语行为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12.
  [12]J.R.Searle. Speech Ac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13]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14]王建国,何自然.重过程,还是重结果?——译者的母语对英译文本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4(2):7-12.
其他文献
现阶段小学德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如何在启蒙阶段播下道德的种子,促进小学生品德的可持续发展,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基”,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在不断追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小学德育?”的过程中,尝试提出了“奠基教育”的概念。  “奠基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理论指导下,立足少年儿童品德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 eDevelopment),着力发掘建构其“价值关系、榜样主体和教育生态”等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这样的故事“情结”,这已经成为一种遗传性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也给道德教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就是我们喜欢用经典故事来感染人、教化人。  翻开我们的品德教材,经典故事依然在其中熠熠生辉。甚而,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也常常喜欢援引几则经典故事。因为每则经典故事都隐含着一定的“价值真理”和“行为典范”,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道德原型和隐喻,对学生的思想和
【摘要】以生为本是教育发展下衍生的新型教育理念,它强调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必须从学生本身出发,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落实课程教学。以生为本理念的出现为学科教师提出了鲜明的理论指导,即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坚持生本,实现教学互动。文章以中职英语学科为例探析以生为本理念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指导作用,并从优化预习环节、精选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方法、运用心理效应、开展多元活动入手,具体分析以生为本视角下中职英语高效课堂
开学初得到消息,我将代表上城区参加全市小学品德教学展示活动,将执教的课文《劳动成果要珍惜》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的第3课。为上好这节课,区教研员陆宏英老师、兼职教研员高军玉校长和陈明瑶老师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全程陪同我备课、磨课,让我收获良多。    课之初体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到任务后,我开始了备课前的准备。根据日常观察,我发现学生在校内有不少浪费行为,于是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在现阶段,注重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于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评价素养;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齐鸣,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直以来,教师是对于学生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教
[困 惑]  品德课程教材鲜明地体现着课改新理念,几乎每一课都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但是,教材中提供的这些内容和形式,常常妨碍了执教者的视线。老师们“依葫芦画瓢”,在教学中投注大量精力后却又大呼:“上品社课太累了!”  笔者也常思考:怎样才能既省时省力,又有效地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家常课”呢?  [故事启迪]  偶遇一则故事,深受启迪,心间似被投进一缕阳光。故事是这样的:  国
【摘要】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常常容易存在教学问题而影响写作教学效果,创新写作教学理念与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期有效提升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作者简介】朱艳娟,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昌松小学。  英语写作过程不仅需要综合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知识、重点句型等写作素材,而且还要充分地表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生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在此框架下提出的阅读素养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刻板,教师重视单词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和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信息,而是应该转向多模态形式的
【摘要】 情景教学法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参与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小学英语知识;将生活融入情景教学法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将游戏环节、故事模拟加入情景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小学英语知识,有效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概念整合理论为依据,通过多空间映射模式的分析来阐释英文电影片名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以及在源语空间与目的语空间认知图式不同的情况下所呈现的不同认知策略及翻译方法,从而为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及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关键词】概念整合;电影片名;认知机制;跨文化传播  【作者简介】杨顺慧(1996.10-),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武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