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也别样精彩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f_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教师对生成性教学可以有所预见、有所预计,但难以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自如,因为很多情况仍会出乎教师意料之外,但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捕捉,巧妙转化,使一些含有积极因素的生成性问题成为有用的生成性资源,从而不断丰富我们的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让意料之外也同样呈现精彩.
  1. 节外生枝,因势利导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历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是动态存在的,经常会出现我们预设外的“节外生枝、旁逸斜出”,即使是“节外生枝、旁逸斜出”,灵活处理也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学生问:老师,我看我妈买蔬菜、水果时,总是讲买了几斤,斤就是千克吗?针对课堂上预设外的生成问题,教师并没有回避学生“节外生枝”的问题,而是顺势引导学生说:我们生活的区域,都习惯用“斤”作计量单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千克”这个计量单位. 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有谁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积极捕捉了学生学习中的“节外生枝”,并充分利用了这一生成性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弥补了教师教学的薄弱和不足之处,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使课堂的预设外“生成点”变成了一个背后的“亮点”.
  2. 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在学生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发生偏差,教师根据课程目标,顺水推舟,抓住学生探究的契机,从新生成的思路上,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从而完成课程目标.
  一位教师在“厘米的认识”这一内容中的原设计是学生提出用尺来量以后,就出示尺,然后通过观察来认识尺. 在实际教学本内容时,开始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不同工具量自己的课桌,得到不同的数据…… “同样的桌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面对测量结果,学生心中产生“尺也是有长有短” 的疑问把教学拉出了预设的轨道.“那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测量结果呢?”教师抓住契机,顺水推舟——让学生去感受和经历“尺”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在“创造尺”的过程中体会了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进而认识了厘米. 教学从新生成的思路上走过来,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走出了个性,走出了学生的创造.
  3. 将错就错,因“错”利导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将错变优更是一门艺术. 平时教学中,常会发生学生、教师出错的现象,教师不必惊慌“失色”,视“错”为禁忌,而应想方设法加以纠正和利用,有时师生之“错”经过教师的合理利用,反而会转化成为一笔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教学更加出色.
  在“乘数是一位数乘法”课始,教师出示17 × 3,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解法,教师针对这么多种的答案,并没有急于讲解正确的计算方法,而是将多种答案(17 × 3 = 31、17 × 3 = 51、17 × 3 = 321)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剖析,学生在分析中很快知道了错误原因:17 × 3 = 31是错的,忘记了进位;17 × 3 = 321是错的,17 × 3 = 321连100都不到,怎么会有300多?(应用了估算的知识)教学中利用对错题的分析,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进一步理解,比单纯的例题讲解更有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特别是对这一过程中生发的错误,要牵而带之,引而不发,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4. 借题发挥,点石成金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信息往往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其实换个角度,你会发现有一些信息与我们的预设仅一步之遥,这时就需要我们巧妙引申,让意外的生成迅速进入课堂正轨,为我所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位老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球的认识”中正当要引出课题时,教室的走道上“扑扑扑”地跳出了一个皮球引起大家哈哈大笑,学生A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没去碰它,是它自己从我的桌子里滚出来的. ”教师这时并没有责备学生,而是借机发挥对学生说:“他说的话是真是假,请大家拿出带来的工具(盒子、罐头、球等)探究一下,并说明理由. ”大家情绪高涨,提出了许多理由:“球没有一个地方是平的,所以容易滚动. ”“球可以这样滚,那样滚,所以才会从桌子中滚出来. ”
  案例中的随机事件,是教学中的“不和谐音”,但教师并没有责怪,而是别具匠心地过滤其消极影响,提炼其有用的成分,进行剪切和放大,粘贴到知识场,转化为一首美妙的“插曲”. 其实面对课堂上意外生成的信息,我们要灵活应对,采取缩小、放大、引申、搁置等策略,让意外生成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5. 以小见大,别有洞天
  鲜活的课程资源常常是转瞬即逝的,课上,教师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就应该善于捕捉,把星星之火生成燎原之势.
  一位一年级教师出示图片(小白兔拔7个萝卜,小黑兔拔5个萝卜,小灰兔拔3个萝卜),看到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活动,老师提出了“你会计算小白兔、小黑兔和小灰兔一共拔了多少萝卜?”的问题,一学生马上回答“7 6 3 = 16,一共拔了16个萝卜”,这时另外一名学生回答说,“老师,我还有其他的方法. 我先用7 3 = 10,再用10 6 = 16,一共拔了16个”. 老师对这名学生进行了两个字的简单评价:“也对.”
  学生补充计算方法时提出用7 3 6 = 16的方法求和 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能够使用凑十法计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教师没有能够抓住生成资源,让它一闪而过了,只是轻描淡写,仅用了“也对”两个字评价. 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的信息,尤其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闪光点,如果能被教师抓住并很好地评价,对师生的成长都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应在预设时设想着生成,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恰当应对,灵活处理,使动态生成的资源变成源头活水滋润我们的课堂,使动态生成更加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更显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师来讲,首先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充分地了解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也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使他们能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向往和兴趣. 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构建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实施方法和策略  “生活化数学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把与学生
根据学校的要求,年级组教师之间要开展常态课研究,应组内老师要求,让我上一节课,因为是常态课,刚好教到平均分,就把这节课拿来研究. 这节课公开课上得也比较多,在教法上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先动手操作,然后再进行抽象,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从教学效果来看,好生明白,差生被老师牵着走,没有自主参与的热情,对每份数和份数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也是稀里糊涂,看起来场面热闹,差生掌握得不理想,尤其是几个几个来分,摸不
【摘要】 思维启发灵感,思维激发活力.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互动中,完成对实际数学问题的探究、讨论、思考,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一次深刻的“思维体操”,这些都是新时期初中数学教育者着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从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出发,就改进和创新课堂策略展开教学论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議,目的在于抛砖引玉.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思维;课堂策略;教学实效  
【摘要】 “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
【摘要】针对“构建绿色生态课堂”这个现实问题,我以一线教师的视角,在理论层面上作了一些探究,并在实践上作了部分的初步尝试.  【关键词】生态课堂;问题分析;启导式教学法;尝试  新课程中提出了“一切以生为本”,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是春种秋收的整体,而不是各司其职的零部件生产.亲近‘生本’,共建大课堂;远离‘灌输’,回归原生态.”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对课堂进行研究,构建
放手,是生活的大智慧.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想说:“放手,让爱更滋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适时、适度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方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课堂才是活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 学生思维是开放的、有差异的,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这就使课堂教学呈现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巧妙利用数学课堂中兴趣与夸奖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夸奖;妙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让枯燥的数学教学变活跃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用心、主动地学习数学,必须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幽默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夸奖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另外,老师还要运用生动的语言,让数
“课程论之父”泰勒(R.Tyler)提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为每名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把“获得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标明确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实现这个目标要靠基本的活动,而数学活动既包括外显感官行为,又涵盖内在思维活动. 因此,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积累应该立足于外“行”与内“心”的有机整合.   一、心动始于行动  在哲学上,“经验”
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反馈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 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 然而,如果内容欠妥,方法不当,就会事与愿违. 因此,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应当是广大教师需要探究的课题.  一、围绕教学中的难点设置问题  为了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
【摘要】中专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其发展的程度往往与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关系.但是对于生源质量不高的中专来说,数学变得更加难以理解,这样导致数学“学困生”的数量呈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数学是中专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怎样转化中专数学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已成为当前中专数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学困生特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调查,企图找出能够转化数学学困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