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述题结构理论解析德语篇章信息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04468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主述题结构理论是德语语篇分析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以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马特修斯(V.Mathesius)的主述题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语言学家丹尼斯(F.Dane?觢)的主题推进模式(Thematische Progression)的相关理论,探讨德语语篇的内在结构和阅读方法。通过对大学德语六级模拟考试阅读文章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探讨主述题结构理论对解析德语篇章信息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证实其对于德语篇章信息解析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主述题结构理论 主位推进模式 德语篇章信息
  对于很多德语学习者而言,德语阅读——尤其是大篇幅德语文章的阅读,是一件让人十分头疼的事:抛开繁琐复杂的语法句法不说,有时即使弄懂了所有单词和语法的关系,还是不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在阅读时抓住文章的发展脉络,提高德语阅读能力,就成了众多德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笔者试图以大学德语六级考试阅读题《Ein Besuch im Deutschen Museum》为例,用主述题结构理论分析文章的信息结构,为读者宏观把握文章、提高德语阅读能力提供一条途径。
  一、主述题结构理论介绍
  主述题结构理论即TRG理论(Thema-Rhema-Gliederung),是由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马特修斯(V.Mathesius)创立的。他指出,一般句子都具有信息传递功能(Mitteilungswert),这一功能是由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共同实现的:主题和述题。主题是言语的出发点(Ausgangspunkt der Aussage),述题是言语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Kern der Aussage)。①同时,主述题结构理论也是“分解篇章信息的工具”。②人们通过对主题和述题及其连接方式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文章深层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真正读懂“吃透”德语文章。
  那么,什么是主题,什么是述题?
  主题(Thema),又称“主位”,与述题(Rhema)相对,指句子的第一个主要构成成分,是篇章的出发点,是已知内容,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属于最低程度的交际动力。③充当主题的成分可能跟话题、甚至跟主语重合。如:“Jenny is’t verheiratet.”这句话中,“Jenny”既是话题又是主语。但有时主题不与主语重合,反而用状语充当主题,如:“Gestern hat Jenny einen deutschen Roman gekauft.“主题是时间状语”Gestern“(昨天),而主语是“Jenny”。
  述题(Rhema),又称“述位”,与主题相对,是句子表述的内容和核心,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是信息传递动力最强的一部分,一般表达新信息。④比如上文提到的例句“Gestern hat Jenny einen deutschen Roman gekauft.“ Gestern(昨天)是已知的,而昨天做了什么事情——买个一本德语小说——刚开始读者并不知道,这是本句的述题,也是本句传递出来的新信息。
  19世纪60年代,语言学家丹尼斯(F.Dane?觢)通过对主题和述题结构的分析⑤,提出了“主题推进模式”(Thematische Progression)。⑥他认为,主题的设定是作者设置篇章框架结构的手段,是信息安排的“纲”;述位则是传达新信息的“目”。对于如何以纲带目,将杂乱的句子串成一篇具有完整连续意义的篇章,丹尼斯提出了两种连接方式:
  1.线性连接方式(Lineare Progression):第一句的述题是第二句的主题,第二句的述题又是第三句的主题……以此类推,信息呈线性连接关系。这种连接方式符合线性逻辑思维,主题富于变化,既不会让读者阅读时因为逻辑混乱而疑惑,又不会使文章显得太单调乏味。⑦其主述题结构如下图⑧:
  T1 → R1
  ∣
  T2(=R1) → R2
  ∣
  T3(=R2) → R3
  ...
  2.串联式连接方式(Durchlaufendes Thema):语篇中各句共用一个主题。每一句话都从同一主题出发,述题从不同角度补充说明主题,结构简单清晰,易于理解。⑨其主述题结构如下图{10}:
  (T1 → R1)
  ∣
  T2(=R1) → R2
  ∣
  T2(=R1) → R3
  ∣
  T2(=R1) → R4
  二、主述题结构理论分析在阅读实践中的应用
  在了解了主述题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连接方式后,笔者以大学德语六级模拟考试阅读文章《Ein Besuch im Deutschen Museum》{11}为例,分析TRG理论对德语篇章阅读的实际作用。
  ①Im Jahr 2003 feierte es seinen 100sten Geburtstag: Das
  T1 R1
  Deutsche Museum in München. ② Es ist eines der bedeutendsten
  T2 R2
  naturwissenschaftlich-technischen Museen weltweit, mit einer Ausstellungsfl?覿che von über 50.000 Quadratmetern und vielen wertvollen technischen und naturwissenschaftlichen Originalexponaten. ③ Damit ist es aber nicht nur eines der gr?觟?覻ten   T3 R3
  Museen der Welt, sondern mit 1,3 Millionen Besuchern j?覿hrlich auch eines der erfolgreichsten. ④ Es vermittelt auf spannende und
  T4
  popul?覿re Weise die techn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n R4.1
  Errungenschaften der letzten 100 Jahre und den damit verbundenen gesellschaftlichen Wandel.
  R4.2
  这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学者刘辰诞认为,篇章主述题结构的安排给文章确定发展框架时,第一个句子往往揭示了发展中的“纲”或篇章的主题。{12}本段第一句的述位揭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德国慕尼黑博物馆,这正是笔者的主题。
  下面笔者分析本段的主述题结构:
  (T1 → R1)
  ∣
  T2(=R1) → R2
  ∣
  T3(=T2=R1) → R3
  ∣
  T4(=T3=T2=R1) → R4.1 R4.2
  这是一个典型的串联式连接方式结构图,段落的其他句子都围绕第一句的述题(德国博物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介绍德国博物馆的概况。首先,说明其重要性: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博物馆之一;其次,介绍其规模:占地面积达五万平方米(句②);最后,用访问量论证其在博物馆界地位的重要性:每年访问量达130万人次(句③)。
  作为一篇说明性文章,在开篇第一段采用串联式连接方式铺设信息,是符合一般逻辑思维的:说明性文章第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说明对象的总体情况,之后段落的每一句都紧扣说明对象、按照一般逻辑顺序描述。如果笔者由总括到具体地介绍德国博物馆的情况,就会使文章结构简明清晰,方便读者理解。
  下面笔者再分析该阅读文章的末段:
  ①Noch vieles mehr k?觟nnte man über das Deutsche Museum
  T1 R1
  erz?覿hlen, z.B. über die Sammlung von Musikinstrumenten, alten und neuen Telefonen, Schreibmaschinen und Computern. ② Man
  entdeckt, wie interessant Technik und Naturwissenschaft sein
  R2
  k?觟nnen.
  ③ Ohne die Technik k?觟nnen wir heute fast gar nicht mehr
  T3 R3
  leben. ④ Aber es ist gut, sie besser zu verstehen. ⑤ Und dafür
  T4 R4 T5
  ist ein Museum ja da.
  R5
  其主述题结构图如下:
  T1 → R1
  ∣
  T2(=R1) → R2
  ∣
  T3(=R2) → R3
  ∣
  T4 → R4
  ∣
  T5(=R4) → R5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主述题结构不仅有助于读者分析文章的框架信息,而且对解题很有帮助。如该阅读理解文章的最后一题:
  Nach dem Besuch des Deutschen Museums findet man Technik und Naturwissenschaft nicht mehr langweilig und kann sie besser verstehen.
  A. Richtig B. Falsch C. Nicht erw?覿hrt
  由主述位结构图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是关于句②和句④的,并且问题的表述与句②和句④的述位重复:“nicht mehr langweilig”相当于句②中的“interessant”;“sie besser verstehen”与句④“gut, sie besser zu verstehen”的表述一致。因此本句是对文章内容的正确复述,选A。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述位结构是篇章分析的重要方法。
  笔者将主述位结构分析与阅读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以下阅读方法:(1)标题往往揭示篇章话题,因此读者在阅读时,首先要读懂文章标题,以文章标题为基本点分析各段。以此类推,德语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往往揭示本段话题,其余各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议论或者说明。把握住这个规律,就能在繁多的信息中快速找到主要信息,以纲带目,摸清整个文章框架。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德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章。(2)在段落阅读时,抓住每句话的主题,弄懂主题推进的方式,有助于探寻段落各句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段落的框架结构。(3)解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时,可将问题表述与篇章中相应句子的主题、述题相比较,找到相同点或矛盾点,从而判断问题表述的正误或者选出最符合文章内容的选项。
  在语篇分析中,主述题结构是重要的概念之一。本文通过将主述题结构的分析方法引入日常阅读中,发现它对德语篇章阅读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楚地明白作者的行文思路及文章的逻辑行进结构,更有助于改进学生传统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过细的细节及生词转移到语言篇章的整体含义上,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读者如果在平时阅读时,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主述题结构的理论分析篇章,那么这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大有裨益。   注释:
  ①参见Klaus Brinker: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2005 Berlin, S.49.
  ②王京平编著.德语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09.
  ③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2011.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9.
  ④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2011.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9.
  ⑤Brinker, Klaus: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2005 Berlin, S.49.
  ⑥Vater, Heinz: 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2001 München. S.78,79.
  ⑦王京平编著.德语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11.
  ⑧Heinz,Vater: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2001 München. S.79.
  ⑨王京平编著.德语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11.
  {10}Heinz,Vater: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2001 München. S.79.
  {11}王颖频主编.新编大学德语考试模拟试题.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76-77.
  {12}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6.
  参考文献:
  [1]Vater,Heinz:Einführung in die Textlinguistik[M].München 2001.
  [2]Klaus Brinker:Linguistische Textanalyse[M].Berlin 2005.
  [3]程爱群.主位推进模式对说明性篇章的解释力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10(3):237-240.
  [4]黄崇岭,顾士渊.论德语阅读技巧[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2):113-117.
  [5]李方,戈玲玲.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连贯——以2004年_CCTV杯_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定题演讲稿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07-110.
  [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刘景霞.主位、话题与连贯[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96-99.
  [8]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9]宋晓舟.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与四级语篇分析——功能语篇分析对CET-4阅读文章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1):91-96.
  [10]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1]王颖频主编.新编大学德语考试模拟试题[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2]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2011[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3]周天兵.从篇章的衔接和连贯谈德语阅读理解[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149-151.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中专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地位。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为写作奠定基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挖掘身边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走进社会,到大自然中体验生活,搜集相关资料;要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写作训练;要综合评价,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摘 要: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关键词: 概念 计算 解决问题 数学结合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  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的对象包括数和形两个方面。“数”与“形”是两条主线,贯穿
摘 要: 本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和原型理论对麦克勒斯的小说《金色眼睛的映像》进行解读,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是一部充满了原型和象征意味的杰作,表达了麦卡勒斯对人类境况的深刻洞察力。本文为解读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麦卡勒斯 《金色眼睛的映像》 童话  一、引言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是二十世纪美国重要作家,与福克纳、奥康纳等同为
摘 要: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的主体,其专业发展的情况已经成为制约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分析其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进而探讨教学学术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教学学术    自高校扩招以来,许多高校都在大面积充实教师队伍,引进大量初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目前高校教师队伍30岁及以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题课程改革在世界各国倍受关注,我国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变传统教育中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为“我会学”。那么,像初中物理这样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怎样才能“会学”呢?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主探索才会有效果。学生内驱力决定学生的投入状态,只有积极地投入,真正地参与,才会在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自主投入使学生善于质疑  所谓自主性就
摘 要: 语文教育因其丰厚的人文内涵,而必然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它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多彩,感悟生命的真谛,提升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 语文 生命教育 发现 感悟 提升  “生命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战略主题,今年11月下旬,“全国生命教育大会”将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这些都凸显出生命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作为人文
摘 要: 用非文字语言传情达意的手段,就是“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于课的开端、课中、课的结尾,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能让每个学生都从教师丰富的体态语言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体态语言 课堂开端 课堂教学全过程 课堂结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是其心际的显露。用这些非文字语言传情达意的手段,就是“体态语言”。人
摘 要: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将带领学生顺利地走进轻松作文的殿堂。文章对作文激趣三技法作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习作兴趣 习作热情 主动习作  偶然看到《新作文》的口号是:我们坚信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孩子。如此自信的口号令我吃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创造性思維、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入游戏环节,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  一、教材分析  《初识LOGO》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五年级程序设计模块LOGO语言教学的第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LOGO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如何启动LOGO语言,认识窗口
摘 要: 本文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运用“OTPAE五步训练法”对创业教育的各个能力点进行培养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OTPAE五步训练法 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核心能力  一、研究意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现代职场对职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