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作文教学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作文训练和指导应考虑怎样解决好作文内容方面的问题,怎样解决好作文的结构、布局及有关章法和表达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设计中,这些内容的重点很难予以充分体现。所以,当务之急是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明确基本定位,确定主要途径,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基本定位之一:培养学生在文章中表达真挚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中学生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也是文章的魅力所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好的作文需要心灵的感悟。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生活的感悟。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悟性。
基本定位之二:指导学生储备丰富的事实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前做好充分准备,丰富的事实材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认真,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材料来源问题,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来。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学生留心观察对象与别的同类事物的显著不同的地方,仔仔细细地观看,要有次序,不杂乱;要完整,不遗留。并且指点学生挖掘事物的深刻含义。还可指点学生由此及彼,把事物联系起来观察。其次,引导学生实地取材,可在作文前先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任务、应注意的事项等。再指导学生切切实实地去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取材和写作训练。
基本定位之三:引导学生储备丰富的词汇
学生收集的素材要通过语言进行调节,并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像做衣服要用布料,盖房子要用木料,说话、写文章也要有材料,这就是词汇。因此,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是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基本定位之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体规范和文体写作方法
要培养高中生文体意识,让学生对文本类别,各种文体的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和写作要领及各种文体特征的相互渗透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力求具体明确,制定总目标和分目标不能过于笼统抽象。根据高中三个年级所需要掌握的文体要求、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及所拥有的接受能力,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高中生写作文体意识。也就是说,明确要求每个学习阶段具体掌握哪些文体写作知识,达到何种写作水平,再通过测试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兼顾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主要途径之一:突破程式化的教学方法
作文是最富个性的思维活动。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才会活跃,作文才体现个性,这是保证个性化作文质量的关键。
通常我们说到“让人三尺又何妨”时都会谈到谦虚、礼让,可是一个学生在《微谈“让人三尺又何妨》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不让”:
三尺。讲台,足以教书育人;土地,足以和邻二家;白绫,足以死杨贵妃;国土,足以为国仇家恨……
三尺,不是可以随便让的。秦不让三尺之地,故灭六国,收九州;汉不让三尺之地,故土地辽阔,匈奴不得肆意;元不让三尺之地,故一代天骄,地跨亚、欧两大洲……
这样立意,使人耳目一新,叫人拍案叫绝!
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作文,应善待学生的创见,这样学生才敢放胆表白,逐渐形成一种不唯权威,敢于思考,敢于怀疑的个性心理。思维空间的拓展,无意为作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了可能,相信学生睁着眼睛说违心话、摆出道貌岸然的架势、迎合成年人的意志说教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程式化、成人化”的局面也就不难打破了。
主要途径之二:具有一定开放度的作文命题
首先,作文命题应尽可能避免浓重的道德化和说教,不能一个题目就已经决定了所有学生作文的中心。
其次,作文命题给学生的自由度要放宽。比如,魏书生作文命题思想在命题形式上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一般每次作文训练出三个参考题目,包含多种文体,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在内容上,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合学生生活热点,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主要途径之三:灵活科学的作文评改
高中写作教学应该鼓励、培养学生的评改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教师》里说“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予一定的评论和指点,让他们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这样,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地表其情意,从而使学生养成习惯、学会作文,达到自能作文而不待教师改的境界。
赵景异,教师,现居江苏江都。
基本定位之一:培养学生在文章中表达真挚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中学生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也是文章的魅力所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好的作文需要心灵的感悟。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文学、艺术的感悟,也包括对生活的感悟。因此,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悟性。
基本定位之二:指导学生储备丰富的事实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前做好充分准备,丰富的事实材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只有认真,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材料来源问题,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来。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学生留心观察对象与别的同类事物的显著不同的地方,仔仔细细地观看,要有次序,不杂乱;要完整,不遗留。并且指点学生挖掘事物的深刻含义。还可指点学生由此及彼,把事物联系起来观察。其次,引导学生实地取材,可在作文前先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任务、应注意的事项等。再指导学生切切实实地去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取材和写作训练。
基本定位之三:引导学生储备丰富的词汇
学生收集的素材要通过语言进行调节,并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像做衣服要用布料,盖房子要用木料,说话、写文章也要有材料,这就是词汇。因此,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是培养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基本定位之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体规范和文体写作方法
要培养高中生文体意识,让学生对文本类别,各种文体的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和写作要领及各种文体特征的相互渗透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力求具体明确,制定总目标和分目标不能过于笼统抽象。根据高中三个年级所需要掌握的文体要求、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及所拥有的接受能力,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高中生写作文体意识。也就是说,明确要求每个学习阶段具体掌握哪些文体写作知识,达到何种写作水平,再通过测试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兼顾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主要途径之一:突破程式化的教学方法
作文是最富个性的思维活动。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才会活跃,作文才体现个性,这是保证个性化作文质量的关键。
通常我们说到“让人三尺又何妨”时都会谈到谦虚、礼让,可是一个学生在《微谈“让人三尺又何妨》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强调“不让”:
三尺。讲台,足以教书育人;土地,足以和邻二家;白绫,足以死杨贵妃;国土,足以为国仇家恨……
三尺,不是可以随便让的。秦不让三尺之地,故灭六国,收九州;汉不让三尺之地,故土地辽阔,匈奴不得肆意;元不让三尺之地,故一代天骄,地跨亚、欧两大洲……
这样立意,使人耳目一新,叫人拍案叫绝!
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作文,应善待学生的创见,这样学生才敢放胆表白,逐渐形成一种不唯权威,敢于思考,敢于怀疑的个性心理。思维空间的拓展,无意为作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了可能,相信学生睁着眼睛说违心话、摆出道貌岸然的架势、迎合成年人的意志说教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程式化、成人化”的局面也就不难打破了。
主要途径之二:具有一定开放度的作文命题
首先,作文命题应尽可能避免浓重的道德化和说教,不能一个题目就已经决定了所有学生作文的中心。
其次,作文命题给学生的自由度要放宽。比如,魏书生作文命题思想在命题形式上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一般每次作文训练出三个参考题目,包含多种文体,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在内容上,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合学生生活热点,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主要途径之三:灵活科学的作文评改
高中写作教学应该鼓励、培养学生的评改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教师》里说“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予一定的评论和指点,让他们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这样,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地表其情意,从而使学生养成习惯、学会作文,达到自能作文而不待教师改的境界。
赵景异,教师,现居江苏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