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训练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殊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这样引导学生:“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这些情境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關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能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句段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置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发现、积累、实践,向优秀教师学习,取优秀经验之长,补自己教学之短,虚心求进,厚积薄发,从而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岷县西寨镇东沟小学)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应该让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作文教学的批改方式上,我尝试进行了学生互批、小组讨论和教师面批面改相结合的方法。  一、学生互相批改  在学生互相批改之前,教师先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如批改时要抓住文章的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问题,学会使用增减符号,学会写批语,并要求学生在批改时互相打分。学生批改时,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互批互改后,将全部作文收上来,仔细分析研究,掌握学生批改情况,了解哪些学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可以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创设氛围,激发朗读兴趣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
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特点决定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语文教材中的多篇课文都蕴含着道家文化色彩。道家
快乐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状态。快乐发自你内心,你可以随时创造一种“我很快乐”的心境。  如果你一直使自己的情绪处于低落的状态,例如你肩膀下垂、走起路来双腿仿佛有千斤重似的,那么你就会觉得情绪很差。你要是一脸哭相,没有人愿意理睬你。那么应如何改变呢?很简单,你只要深吸口气,抬起头、挺起胸,脸上露出微笑,并摆出生龙活虎的架势就行了。微笑和打哈欠同样会传染的,如果你真诚地对一个人展颜而笑,他实在无法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教育要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学生)之外的各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教育教学任务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亲子之间的互动中
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你做个有心人,去翻一翻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本,你便会发现:形式是那样的单一,无非是一些计算题、应用题和填空题等,这些作业基本任务是复习巩固知识,是课本习题重复。老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学生对这些作业既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也缺乏个性。  新课程已实施多年,我们必须提倡个性化
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多种舶来文化充斥人心,使中学生普遍浮躁不安,导致其文学鉴赏能力日益低下,漠视文学、漠视经典。着重谈谈提高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较沉闷,教学质量不高,因此采取适当的情境教学,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
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教学,面对世纪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做出自己的应答,必须通过我们的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唤起学生的创新个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给学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