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成为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sgdf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中高年级的 “作文”改为“习作”,中年级习作强调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可写见闻,也可写想象;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能根据需要写应用文。这些要求的调整突出了习作的内容,淡化了习作的形式。新课还强调学生习作的“记实性”和“创造性”,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开掘习作的“源头活水”,使学生愿写乐写,通过习作抒发对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的真实感受。
  在新的习作教学要求面前,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就习作而言,内容就是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言之有物”。形式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即“言之有序”。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应该以真实地描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需要为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习作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下面我就以三年级习作为例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怎样让习作成为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一、引导学生发现习作素材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有时会看到一些新鲜的事情,有时会产生一些较为深刻的想法,有时会被某种事物所感动,生活中还有很多让人高兴、忧伤、后悔等记忆深刻的事,把这些事和感情真实地描写出来,就是习作。例如:放学回家下雨了,和同学共伞回家;在菜市场看见两个人为贪小便宜互不相让,继而发展为吵嘴、打架;国庆节街上的繁荣热闹等都是写作的素材。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我除了选择一些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外读物让学生看,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平时多注意深入生活,了解社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看、多听、多问,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观察后的思考,学生有时透过平凡的一事一物也能领悟到深刻哲理,从而使习作立意新颖深刻。一次我布置学生描写一种植物,发现大多数学生只写了植物的形状和颜色,于是又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再次观察后,我问学生还发现有什么是习作上没有写到的?有的学生说:“我发现牵牛花是用细长的茎攀着竿子向上爬的。”我说:“牵牛花用这么细的茎支撑着庞大的身体向上爬,你看了有什么感想?”学生想了想说:“我觉得它不畏艰难,非常顽强。”就这样,经过我的逐一点拨,学生对自己所写的植物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二、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片段训练是从写话训练向写篇训练的过渡。三年级,有的学生有新颖的材料,但是不知如何下笔。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写经过,如何详略得当,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在教学习作时努力指导学生写各种片段,包括描写一个场面、一系列动作、一棵树、一座建筑物、人物的外貌、某件事情的经过等。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必须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三年级要求学生能真实、具体地口述一件事,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努力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一次,我指导学生写一篇写人的习作《我的××》。我首先问学生:“在你周围的人中有没有人让你喜欢,让你讨厌或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位女学生说:“我很讨厌我的弟弟。”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弟弟经常倚仗父母的偏心欺负她。我又问:“你能举几个例子说说他是怎样欺负你的吗?”这位女学生一五一十地讲了起来。由于她讲得真实生动,很多学生听的时候眼里都含着泪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习作,学生突破了框框、格式,真实地描写了他们身边既普通又各具特点的人物。绝大多数学生的习作都有了自己的特色,题材、思想感情各不相同。
  三、鼓励学生真实地描写
  真实是习作的基础,只有真实,才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真实包括:事件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事件的真实指的是在具体环境中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的可能性,不能胡编乱造,心想“事”成。情感的真实即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应该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还应该符合自身年龄、知识水平、所受教育等方面的特点。有的学生在写别人有困难去帮助时,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喜欢唱“高调”,还有的学生写人物心理或动作变化太快,缺少内部动力。对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空话”和“假话”,我总是逐一地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它的不可信性。同时我还经常挑选一些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念给全班学生听。久而久之,学生习作时就自觉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描写。
  人的心是一面镜子,周围存在的事物、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在内心引起反应。让学生真实地坦露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感情,既是习作的手段也是习作的目的。让习作成为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让他们都敞开心扉,让我们看到更多更美好的童心世界!◆(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冯川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性格、行为的形成,还直接关系到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需要教师特别重视。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重新从一年级带一个大循环,根据以往的经验
幽暗的树林里,男孩遇到了一个女巫。女巫指着他大声喊:“不要动!我要把你变成笨蛋!”男孩不相信女巫的能力,用劲“呸”了一声,扭身就飞快跑掉了。男孩气喘吁吁地跑回家,一进门便跌了个趔趄。妈妈正埋头做饭,她看了儿子一眼,脱口斥责道:“看你那样子,跟你爸爸一样,天生是一个笨蛋!”  此语像一颗子弹,刹那间击中了男孩的心。面对女巫时的聪敏灵巧不见了,男孩瞬间呆傻了下来。从此,一个笨蛋开始在昏暗的心灵世界里成
利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试验研究项目平凉试验站的观测资料,经过质量控制用于研究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土壤温湿特性及地表辐射平衡。结果表明,在8、9月前后土壤温度从地面到深层由
研究目的:近几十年来,江苏省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快速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远较其它癌种快,已成为危害江苏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癌症。与此同时,该省不同地区的肺癌发病
小学开设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以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同学、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放眼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制度尚未有根本性改变的阴霾笼罩之下,不少教师依旧滔滔不绝地讲授着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强调着教材知识的识记与默写,却忽略
新课标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可学生的作文要么有真实却干巴巴没有一点血肉,要么是假话、空话连篇。在作文中,如何让习作体现“真”,散发真情的魅力?这里我们先看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左眼瞎、右腿瘸的国王。一天,国王请画家给他画一张像。  第一个画家画了眼瞎腿瘸的国王端坐在宝座上,那国王画得可真是与真人一模一样。国王一看画像大怒:“这是我吗?把画家推出去斩了。”  第二画家,吸取了
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打开人的内心世界,并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些好的音乐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有些歌词更可以充当很棒的教学素材。比如时下流行的一些中国风音乐,不仅旋律优美,还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探索热情。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不妨适当融入音乐素材,并利用音乐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从而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