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分级阅读;策略;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阅读的价值。如何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树”——《分级阅读》指导幼儿进行阅读?采用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来设计、组织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呢?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
一、在猜想、设疑中进行阅读
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阅读图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展开预测和联想,再将实际内容与猜测的内容进行比较,获得满足或修正,能激发幼儿不断阅读的兴趣。例如《谁拉的便便》,整个故事以“猜一猜”引起悬念,小动物的身体被遮挡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猜测是谁拉的便便,它的便便是什么样的,当他们打开厕所门,发现里面的答案时,为自己猜对而开心,阅读兴趣高涨。猜想、设疑可以在故事开头设疑,有时也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例如,《鸟窝里的树》在阅读到鸟窝里长出一棵小树苗后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鸟窝长了树会出现什么问题?”采用猜想设疑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猜测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关注到画面,还需要注意到页与页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孩子学习根据线索猜测故事情节,明白每一页都有通往下一页的线索,当他们的猜测得到证实后,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在体验中进行阅读
体验式阅读是指教师根据阅读对象、内容的不同,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感知、体验阅读对象,由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探究。体验式阅读可以分为情境体验阅读和生活体验阅读。
1.情境体验阅读具有情境性、表演性,能够使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感受故事情节的迂回转折,角色的矛盾冲突,心理变化的过程,体验丰富的情绪情感。如,小班阅读活动《南瓜小房子》可通过创设南瓜屋,利用一些音效感受绘本中紧张的氛围,让孩子在南瓜屋里体验屋外风雨飘摇的情景。
2.生活体验阅读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感知、理解阅读材料,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阅读。如《水会变哦》,可以带领幼儿上屋顶看水箱,找水管,去水厂参观,以此获得水无处不在,水很重要的主题。又如阅读完《地球的呼吸》后,可以让幼儿参观小区的花园,建造自己的花园,讨论可以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让孩子对“保护地球”这一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在操作中进行阅读
“动作是智慧的源泉”,实现动作的方式就是操作。操作式阅读是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图书、图片以及辅助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阅读。
1.排图活动。阅读前或阅读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图书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讲述或创编出不同情节的故事。例如《谁拉的便便》阅读后让幼儿把大小不同的各种动物的便便与动物进行排图,对比不同动物便便的不同。又如,绘本《长大是怎么一回事》通过阅读幼儿用书,帮助幼儿了解小树生长和人类生长的过程,图卡的运用,使幼儿更容易发现两者的相同点,阅读后将操作图卡放在阅读区,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绘本的内容。
2.操作活动。教师根据绘本的情景,提供操作材料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如《火车呜呜叫》的阅读活动,教师用玩具小火车、布偶等进行桌面操作,表演故事,吸引年龄小的幼儿,让幼儿边玩边看,满足他们阅读与游戏的需求。如《撕呀撕呀》可以让幼儿在了解牛的主要外形特征后尝试操作,撕贴出书中的牛,通过操作,能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内容或帮助幼儿拓展学习经验。
3.图表记录。图表记录是指从读本中提取主要人物、动物、物品等信息放入同一表格中进行对应或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系。如,绘本《边界》用表格把什么动物用什么方式来做边界进行对照,帮助幼儿理解“动物的边界”。《一颗纽扣》中,把小动物和它们的纽扣列表对应,可以帮助理解每个动物纽扣的不同特点,还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这种小动物喜欢这样的纽扣”,这样的练习,使幼儿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结构故事的进展及层次关系。在阅读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没看懂的地方记录在表格中,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进一步地了解、细化,这种指导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更专注地阅读,锻炼幼儿的提问和质疑能力。
四、在扮演、游戏中阅读
爱玩、爱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阅读也就如游戏一般,如果能充分利用游戏来进行阅读,必然会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1.角色扮演。当阅读对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他们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会以角色扮演、动作或简短语言等方式回应,表现对故事的理解。例如,中班《摇滚青蛙》结束后,幼儿主动提出利用摇滚音乐、服饰、各种乐器举行“森林摇滚音乐会”的表演活动。通过表演,不仅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绘本阅读之后,还可以开展语言游戏,将绘本中人物、动物制作成小卡片放入区域,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2.合作游戏。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体验绘本的内涵,了解绘本带给幼儿的重要思想。如中班绘本阅读活动《边界》,在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兔子和狼”引入教学,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边界”的含义。又如,在《撕呀撕呀》中,为了让幼儿理解量的递增关系,可以通过游戏“这是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局部的班级小朋友图,在逐步递增中,明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总之,《分级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并不是单一孤立的,不同的绘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赏读、可以仿编、可以表演、可以想象、可以自制绘本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时,我们经常要综合运用几种形式,互为补充,以达到能有效地支持幼儿的阅读,促进幼儿观察、联想、理解能力的提高,激发兴趣、拓展思维、理解感受的目的。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幼儿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幼儿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情感。
作者简介:黄英,女,1977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厦门市高林南区幼儿园,研究方向:早期阅读。
关键词:分级阅读;策略;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段幼儿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教师正确认识阅读的价值。如何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树”——《分级阅读》指导幼儿进行阅读?采用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来设计、组织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呢?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
一、在猜想、设疑中进行阅读
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阅读图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展开预测和联想,再将实际内容与猜测的内容进行比较,获得满足或修正,能激发幼儿不断阅读的兴趣。例如《谁拉的便便》,整个故事以“猜一猜”引起悬念,小动物的身体被遮挡起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猜测是谁拉的便便,它的便便是什么样的,当他们打开厕所门,发现里面的答案时,为自己猜对而开心,阅读兴趣高涨。猜想、设疑可以在故事开头设疑,有时也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例如,《鸟窝里的树》在阅读到鸟窝里长出一棵小树苗后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鸟窝长了树会出现什么问题?”采用猜想设疑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猜测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关注到画面,还需要注意到页与页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孩子学习根据线索猜测故事情节,明白每一页都有通往下一页的线索,当他们的猜测得到证实后,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在体验中进行阅读
体验式阅读是指教师根据阅读对象、内容的不同,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感知、体验阅读对象,由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探究。体验式阅读可以分为情境体验阅读和生活体验阅读。
1.情境体验阅读具有情境性、表演性,能够使幼儿在表演过程中感受故事情节的迂回转折,角色的矛盾冲突,心理变化的过程,体验丰富的情绪情感。如,小班阅读活动《南瓜小房子》可通过创设南瓜屋,利用一些音效感受绘本中紧张的氛围,让孩子在南瓜屋里体验屋外风雨飘摇的情景。
2.生活体验阅读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幼儿感知、理解阅读材料,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阅读。如《水会变哦》,可以带领幼儿上屋顶看水箱,找水管,去水厂参观,以此获得水无处不在,水很重要的主题。又如阅读完《地球的呼吸》后,可以让幼儿参观小区的花园,建造自己的花园,讨论可以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让孩子对“保护地球”这一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在操作中进行阅读
“动作是智慧的源泉”,实现动作的方式就是操作。操作式阅读是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图书、图片以及辅助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阅读。
1.排图活动。阅读前或阅读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图书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讲述或创编出不同情节的故事。例如《谁拉的便便》阅读后让幼儿把大小不同的各种动物的便便与动物进行排图,对比不同动物便便的不同。又如,绘本《长大是怎么一回事》通过阅读幼儿用书,帮助幼儿了解小树生长和人类生长的过程,图卡的运用,使幼儿更容易发现两者的相同点,阅读后将操作图卡放在阅读区,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绘本的内容。
2.操作活动。教师根据绘本的情景,提供操作材料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如《火车呜呜叫》的阅读活动,教师用玩具小火车、布偶等进行桌面操作,表演故事,吸引年龄小的幼儿,让幼儿边玩边看,满足他们阅读与游戏的需求。如《撕呀撕呀》可以让幼儿在了解牛的主要外形特征后尝试操作,撕贴出书中的牛,通过操作,能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内容或帮助幼儿拓展学习经验。
3.图表记录。图表记录是指从读本中提取主要人物、动物、物品等信息放入同一表格中进行对应或比较。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系。如,绘本《边界》用表格把什么动物用什么方式来做边界进行对照,帮助幼儿理解“动物的边界”。《一颗纽扣》中,把小动物和它们的纽扣列表对应,可以帮助理解每个动物纽扣的不同特点,还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这种小动物喜欢这样的纽扣”,这样的练习,使幼儿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结构故事的进展及层次关系。在阅读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没看懂的地方记录在表格中,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进一步地了解、细化,这种指导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更专注地阅读,锻炼幼儿的提问和质疑能力。
四、在扮演、游戏中阅读
爱玩、爱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阅读也就如游戏一般,如果能充分利用游戏来进行阅读,必然会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1.角色扮演。当阅读对幼儿听到故事的高潮部分时或是阅读之后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他们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会以角色扮演、动作或简短语言等方式回应,表现对故事的理解。例如,中班《摇滚青蛙》结束后,幼儿主动提出利用摇滚音乐、服饰、各种乐器举行“森林摇滚音乐会”的表演活动。通过表演,不仅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绘本阅读之后,还可以开展语言游戏,将绘本中人物、动物制作成小卡片放入区域,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2.合作游戏。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体验绘本的内涵,了解绘本带给幼儿的重要思想。如中班绘本阅读活动《边界》,在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兔子和狼”引入教学,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边界”的含义。又如,在《撕呀撕呀》中,为了让幼儿理解量的递增关系,可以通过游戏“这是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局部的班级小朋友图,在逐步递增中,明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总之,《分级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并不是单一孤立的,不同的绘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赏读、可以仿编、可以表演、可以想象、可以自制绘本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时,我们经常要综合运用几种形式,互为补充,以达到能有效地支持幼儿的阅读,促进幼儿观察、联想、理解能力的提高,激发兴趣、拓展思维、理解感受的目的。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幼儿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幼儿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情感。
作者简介:黄英,女,1977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厦门市高林南区幼儿园,研究方向:早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