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但宏观经济学内容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课堂上较少结合财经时事和相关案例,学生对这门课程难免有枯燥无趣的印象,如何有效提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并将宏观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也有利于丰富宏观经济学教学经验。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教学效果
一、 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分支之一,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宏观经济学教学在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固化等问题,课堂上较少结合财经时事和相关案例,使学生缺乏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缺少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 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现状
(一) 教学内容重原理,轻实践
每一位经济学家的理论贡献,基本都是对当时经济状况的解释和分析,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背景。而大多数高校目前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上,都是以老师为主导,以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为中心,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实践环节,课堂上学生也缺乏积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机会,基本停留在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机械理解的层面,与课程设置初衷不符。
(二) 现有教材重理论,轻案例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宏观经济学本科教材,都采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编著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该教材内容上涉及的数学原理不太复杂,符合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并且课本的逻辑思路清晰,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脉络和原理,但是课本中涉及的案例分析较少,学生难以将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有的高校选用的是国外经典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比如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内容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相关经济背景下对经济现象进行的思考和解释,形成的系列理论,曼昆版的教材能够用简单直白的案例更贴切地解释宏观经济学相关原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原理,但是教材中的案例是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运用于我国经济现状分析,另一方面,曼昆版教材以“经济学十大原理”开篇,章节内容包括市场如何运行、市场和福利、公共部门经济学、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以及劳动市场经济学等等,教材章节设置上并未很好地体现宏观经济学理论脉络,相比之下高鸿业版教材理论逻辑脉络更加清晰,更便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的把握。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上都有重视理论和原理,轻视案例和实践的问题,尤其是缺乏一些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实践的相关案例。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过程中多停留在对单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盲目接受,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 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探索与教学效果
保持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是由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三大部分构成,在进入详细的教学过程之前,应将课程的整体内容和逻辑脉络理顺,向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也便于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章节的推进。宏观经济学理论是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为了分析与解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就是以凯恩斯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为基础,逐步放松变量的过程,以此来逐步讲授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以及国民收入的影响。将宏观经济学理论脉络和发展历史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了解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有利于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引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引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案例,与宏观经济学某些章节的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代表或全体组员分别表达自己对案例中体现的问题与相关见解,并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达到互动思考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学教材涉及的都是经典理论,理论比较基础,较少出现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成果,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就最新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帮助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学会理论更新,学会自主查找文献解决问题,也学会运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鉴于现有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存在的重原理、轻实践,重理论、轻案例的现状,在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过程中,有以下方面可以进行改进:教材的改善,更多地引入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现状的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经济实践问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题上可以采用互动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更新,除了宏观经济学教材上的经典理论,可以结合文献,在课堂上加入更多宏观经济学新理论,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更新。
参考文献:
[1] 嵇正龙.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237-238,247.
[2] 王晓庆.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39):23.
[3] 张吉国,张复宏,孙兆东,等.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4(2):190- 192.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陈银娥,王毓槐.《宏觀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07-108.
[6] 卢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7) :72-73.
作者简介:
陈芳,湖南省长沙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教学效果
一、 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分支之一,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宏观经济学教学在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固化等问题,课堂上较少结合财经时事和相关案例,使学生缺乏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缺少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 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现状
(一) 教学内容重原理,轻实践
每一位经济学家的理论贡献,基本都是对当时经济状况的解释和分析,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背景。而大多数高校目前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上,都是以老师为主导,以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为中心,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实践环节,课堂上学生也缺乏积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机会,基本停留在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机械理解的层面,与课程设置初衷不符。
(二) 现有教材重理论,轻案例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宏观经济学本科教材,都采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编著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该教材内容上涉及的数学原理不太复杂,符合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并且课本的逻辑思路清晰,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脉络和原理,但是课本中涉及的案例分析较少,学生难以将宏观经济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有的高校选用的是国外经典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比如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内容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相关经济背景下对经济现象进行的思考和解释,形成的系列理论,曼昆版的教材能够用简单直白的案例更贴切地解释宏观经济学相关原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原理,但是教材中的案例是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运用于我国经济现状分析,另一方面,曼昆版教材以“经济学十大原理”开篇,章节内容包括市场如何运行、市场和福利、公共部门经济学、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以及劳动市场经济学等等,教材章节设置上并未很好地体现宏观经济学理论脉络,相比之下高鸿业版教材理论逻辑脉络更加清晰,更便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的把握。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上都有重视理论和原理,轻视案例和实践的问题,尤其是缺乏一些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实践的相关案例。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过程中多停留在对单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盲目接受,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 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探索与教学效果
保持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是由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三大部分构成,在进入详细的教学过程之前,应将课程的整体内容和逻辑脉络理顺,向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也便于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章节的推进。宏观经济学理论是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为了分析与解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就是以凯恩斯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为基础,逐步放松变量的过程,以此来逐步讲授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以及国民收入的影响。将宏观经济学理论脉络和发展历史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了解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有利于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引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引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案例,与宏观经济学某些章节的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代表或全体组员分别表达自己对案例中体现的问题与相关见解,并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达到互动思考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学教材涉及的都是经典理论,理论比较基础,较少出现新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成果,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就最新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帮助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学会理论更新,学会自主查找文献解决问题,也学会运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鉴于现有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存在的重原理、轻实践,重理论、轻案例的现状,在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过程中,有以下方面可以进行改进:教材的改善,更多地引入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现状的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经济实践问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题上可以采用互动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更新,除了宏观经济学教材上的经典理论,可以结合文献,在课堂上加入更多宏观经济学新理论,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更新。
参考文献:
[1] 嵇正龙.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237-238,247.
[2] 王晓庆.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39):23.
[3] 张吉国,张复宏,孙兆东,等.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4(2):190- 192.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 陈银娥,王毓槐.《宏觀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07-108.
[6] 卢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7) :72-73.
作者简介:
陈芳,湖南省长沙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