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我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将自己的心得和同仁们分享。
我觉得,一堂语文课,想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创设良好的课前情境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导入。比如说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或者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诗歌等导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
我在上《我与地坛》这课时,在课前准备了两项材料:地坛图片及残疾人刘伟参加“中国达人秀”比赛的片段。因为地坛在北京,学生基本上没有去过,我就将地坛的一些景物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一下子产生了想了解地坛及作者15年来在地坛做过些什么的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残疾人刘伟参加“中国达人秀”比赛的片段,创设出作者文字里所要表达的情境,让学生融情入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而我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方式。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多媒体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感受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在课堂上,不仅要用图片和影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做到信息技术为文章内容服务,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看到的直观景物画面转化为思索,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做到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真正的整合。
这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以很快融入教学情景,很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情感,课堂效果很好。
三、关注教学细节,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经常对学生说“做题要注意细节,否则会失分”,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是“教学细节决定教学成败”。教学细节可以分为情感细节和知识细节两个方面。而情感细节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教育不可忽视。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尊重信赖的话,一个善意的玩笑等,这些细微的行为,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一些花絮,促进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知识细节方面,我们在上课前都有一个预设目标,而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课堂上的“生成”。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我们不可否认,阅读是源于学生内心的,是自我对作品的一种个性化的理解。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作品精神碰撞、心灵对话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不应该僵硬地用预先设定的目标限定学生,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主动发展。学生与教师在作品面前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以《我与地坛》为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对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进行了自由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就提出了非常多的见解,我及时进行了评价。这样达到了放飞学生思维的效果,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作一番遐想。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关注细节更能活跃语文课堂。
四、重视课堂练习,达到课堂高潮
我们都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高中语文教材中能使人感情升华、心灵净化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我与地坛》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恰当的练习往往能够又一次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写一写史铁生的事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有什么启迪。学生的感悟足以让我们大加赞赏。下面我摘取课堂三位同学的发言来分享一下:
“不能因为花儿会凋零,就不让花儿开放,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盛开的理由。”更何况生命呢?也许只有经历过暴风雨的生命,才显得熠熠闪光。或许,只有当你看到了生命的卑微,你才懂得去创造生命的真谛。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你要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是经历多少苦难的轮回才有了现在的你。苦难面前,你应微笑面对,让自己活得精彩,活得快乐。如同史铁生一般,做到“身残志不残”,在平静的思索中找寻新的自我,面对美好未来。
——郑梦圆
不要因为生命的一丝遗憾,而去放弃生命的全部美好。一丝小小的不顺或许能造就一个精彩人生。会去聆听这世界点滴的宁静,会去坚忍地面对苦难,会以双倍的努力去付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即使它不是被鲜花所簇拥,但是它一定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份天空,所以请肯定生命的价值,享受上苍赋予我们的美,就会收获生命的真谛。
——方诗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的生命如蜉蝣一般卑微,但不必为此感到自卑,应该像蝉、瓢虫一样活得自在美丽,露水消失前还能摔开万道金光,何况人呢?乐观面对一切,把握自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下去,定能创造出自己想象不到的奇迹。
——楼阳
三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结束一课的学习,显然达到了既定的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爱因斯坦也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记住这两句话并忠实地去实践,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大放异彩。
我觉得,一堂语文课,想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创设良好的课前情境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堂课的开端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导入。比如说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或者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诗歌等导入,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
我在上《我与地坛》这课时,在课前准备了两项材料:地坛图片及残疾人刘伟参加“中国达人秀”比赛的片段。因为地坛在北京,学生基本上没有去过,我就将地坛的一些景物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一下子产生了想了解地坛及作者15年来在地坛做过些什么的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残疾人刘伟参加“中国达人秀”比赛的片段,创设出作者文字里所要表达的情境,让学生融情入景,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而我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方式。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多媒体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感受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在课堂上,不仅要用图片和影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做到信息技术为文章内容服务,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看到的直观景物画面转化为思索,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做到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真正的整合。
这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以很快融入教学情景,很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情感,课堂效果很好。
三、关注教学细节,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经常对学生说“做题要注意细节,否则会失分”,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是“教学细节决定教学成败”。教学细节可以分为情感细节和知识细节两个方面。而情感细节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教育不可忽视。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尊重信赖的话,一个善意的玩笑等,这些细微的行为,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一些花絮,促进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知识细节方面,我们在上课前都有一个预设目标,而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课堂上的“生成”。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我们不可否认,阅读是源于学生内心的,是自我对作品的一种个性化的理解。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作品精神碰撞、心灵对话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不应该僵硬地用预先设定的目标限定学生,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主动发展。学生与教师在作品面前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以《我与地坛》为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对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进行了自由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就提出了非常多的见解,我及时进行了评价。这样达到了放飞学生思维的效果,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作一番遐想。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之中,关注细节更能活跃语文课堂。
四、重视课堂练习,达到课堂高潮
我们都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高中语文教材中能使人感情升华、心灵净化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我与地坛》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恰当的练习往往能够又一次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在最后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写一写史铁生的事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有什么启迪。学生的感悟足以让我们大加赞赏。下面我摘取课堂三位同学的发言来分享一下:
“不能因为花儿会凋零,就不让花儿开放,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盛开的理由。”更何况生命呢?也许只有经历过暴风雨的生命,才显得熠熠闪光。或许,只有当你看到了生命的卑微,你才懂得去创造生命的真谛。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你要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是经历多少苦难的轮回才有了现在的你。苦难面前,你应微笑面对,让自己活得精彩,活得快乐。如同史铁生一般,做到“身残志不残”,在平静的思索中找寻新的自我,面对美好未来。
——郑梦圆
不要因为生命的一丝遗憾,而去放弃生命的全部美好。一丝小小的不顺或许能造就一个精彩人生。会去聆听这世界点滴的宁静,会去坚忍地面对苦难,会以双倍的努力去付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即使它不是被鲜花所簇拥,但是它一定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份天空,所以请肯定生命的价值,享受上苍赋予我们的美,就会收获生命的真谛。
——方诗贻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的生命如蜉蝣一般卑微,但不必为此感到自卑,应该像蝉、瓢虫一样活得自在美丽,露水消失前还能摔开万道金光,何况人呢?乐观面对一切,把握自我,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下去,定能创造出自己想象不到的奇迹。
——楼阳
三位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结束一课的学习,显然达到了既定的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爱因斯坦也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记住这两句话并忠实地去实践,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