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化学问题设计的基本要素
1.设计的问题需要符合科学性
化學是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不论是物质的结构组成还是变化规律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和表征,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科学性错误,符合客观事实,并遵循科学规律.有些内容看似符合化学规律,满足计算条件,但是不符合客观事实.
例如,将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烧瓶倒置在水槽中,液面升高,求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计算不符合事实,因为常温下二氧化氮本身不可能是纯净物,存在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将气体全部算作二氧化氮是不合适的,而且氮氧化物溶于水可能生成亚硝酸,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硝酸.
2.设计的问题需要注意层次性
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提不起精神,思维无法得到激发;问题过于困难,学生则会觉得思维跟不上,力不从心,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优质的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难易适度,简繁得当.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难度与梯度并重,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复杂过程设计成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串,以达到分解知识点与降低问题难度的目的,学生通过努力,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地学习.
3.设计的问题需要注意探究性
如果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就被教师限制在其预设的思维框架之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性问题应预留给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的空间,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设计的问题需要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有的答案不唯一,有的解决方法不唯一,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必须掌握基本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寻找其他方法或方案,这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优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解题思路,建立更加完美的知识网络.
二、问题呈现的基本原则
1.问题呈现的形式要多样
单一的问题形式容易使学生觉得乏味,提不起探究的兴趣,所以问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呈现.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新颖奇特的实验,奇幻的实验现象不仅能给学生很强的感官刺激,更能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把化学史实、化学事件以文字材料或者图表的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已知信息,筛选有效信息,探寻已知信息和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2.问题呈现的密度要适当
很多教师采用满堂问来替代满堂灌是不可取的,合理的问题教学不是看一共问了多少问题,而是要看这些问题是否引发了学生深度思考,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密的问题容易使学生精神始终高度紧张,容易产生思维疲倦,而问题过疏则使师生互动和交流减少,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学生的情况和学习能力,再根据课堂上学生对前面问题的反馈情况,张弛有度、灵活机动地选择问题进行呈现.
3.问题呈现的时机要恰当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问题呈现的最佳时机,有益于将问题教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在课堂中三个关键点是切入问题的最佳时机:上课伊始提出的导入性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聚拢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中的施问可以及时排除学生思维的障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对学生错误的观点进行纠偏;课尾的归纳性、综合性、提高性问题则可以减少学生的厌倦疲劳的感觉,让学生振作精神,投入最后的学习.
4.教师的理答反馈要及时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后,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要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处理,积极的反馈不仅有利于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形成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
对迅速而准确的作答,教师要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进一步对该作答进行解释,帮助其他对问题尚存疑虑的学生进行理解;对不够全面的作答,要鼓励其中的正确部分,提示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问题的条件或者请其他学生帮助一起作答;对完全错误的回答,教师要设法找出错误之处,并针对具体错误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问题作为学生参与探究、相互协作、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是知识相互转变、互通融合、立体构建的催化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并采用合理高效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设计的问题需要符合科学性
化學是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不论是物质的结构组成还是变化规律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和表征,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科学性错误,符合客观事实,并遵循科学规律.有些内容看似符合化学规律,满足计算条件,但是不符合客观事实.
例如,将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烧瓶倒置在水槽中,液面升高,求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计算不符合事实,因为常温下二氧化氮本身不可能是纯净物,存在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将气体全部算作二氧化氮是不合适的,而且氮氧化物溶于水可能生成亚硝酸,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硝酸.
2.设计的问题需要注意层次性
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提不起精神,思维无法得到激发;问题过于困难,学生则会觉得思维跟不上,力不从心,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优质的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到难易适度,简繁得当.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难度与梯度并重,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复杂过程设计成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串,以达到分解知识点与降低问题难度的目的,学生通过努力,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地学习.
3.设计的问题需要注意探究性
如果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既定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就被教师限制在其预设的思维框架之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性问题应预留给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的空间,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设计的问题需要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有的答案不唯一,有的解决方法不唯一,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必须掌握基本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寻找其他方法或方案,这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优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解题思路,建立更加完美的知识网络.
二、问题呈现的基本原则
1.问题呈现的形式要多样
单一的问题形式容易使学生觉得乏味,提不起探究的兴趣,所以问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呈现.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新颖奇特的实验,奇幻的实验现象不仅能给学生很强的感官刺激,更能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把化学史实、化学事件以文字材料或者图表的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已知信息,筛选有效信息,探寻已知信息和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2.问题呈现的密度要适当
很多教师采用满堂问来替代满堂灌是不可取的,合理的问题教学不是看一共问了多少问题,而是要看这些问题是否引发了学生深度思考,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密的问题容易使学生精神始终高度紧张,容易产生思维疲倦,而问题过疏则使师生互动和交流减少,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学生的情况和学习能力,再根据课堂上学生对前面问题的反馈情况,张弛有度、灵活机动地选择问题进行呈现.
3.问题呈现的时机要恰当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问题呈现的最佳时机,有益于将问题教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在课堂中三个关键点是切入问题的最佳时机:上课伊始提出的导入性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聚拢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中的施问可以及时排除学生思维的障碍,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对学生错误的观点进行纠偏;课尾的归纳性、综合性、提高性问题则可以减少学生的厌倦疲劳的感觉,让学生振作精神,投入最后的学习.
4.教师的理答反馈要及时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后,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信息要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处理,积极的反馈不仅有利于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形成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
对迅速而准确的作答,教师要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进一步对该作答进行解释,帮助其他对问题尚存疑虑的学生进行理解;对不够全面的作答,要鼓励其中的正确部分,提示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问题的条件或者请其他学生帮助一起作答;对完全错误的回答,教师要设法找出错误之处,并针对具体错误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问题作为学生参与探究、相互协作、师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是知识相互转变、互通融合、立体构建的催化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并采用合理高效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