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不仅应该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应该有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认识本质还应该有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认识本质,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物理实验教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以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能获得具体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物理教师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物理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察、度量获取感性材料,通过最简洁的思维活动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并把理论认识运用于实践。由于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可以获取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物理能力,为以后系统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或生产技术奠定必要的基础。如人们生活在空气的海洋中,却很难感受大气压的作用,可以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参与拉两“半球”。同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让学生用塑料吸钩模拟这个实验。学生在惊讶之余,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使物理现象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明显性。
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学中的观察是指直接运用感觉器官或间接借助仪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感知的过程。观察是获取感性材料的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具有观察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教养。法拉第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学会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进而注意各方面与各部分的联系,最后获得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能教育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必须明察秋毫,在观察整体时必须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切忌粗枝大叶和坐井观天,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学会了使用仪器,作必要记录,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如在讲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时,可以在弹簧秤下挂一个砝码,用手向上提弹簧秤,让学生观察上提的全过程,为了观察得深刻,可将弹簧秤换成超重、失重演示仪,采用记忆元件分别记下超重、失重的瞬间现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
三、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和思维的能力
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不仅能掌握知识,培养观察能力,還能促进手脑并用,提高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思考性问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推理判断能力;通过理想实验的设计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思维指导下的熟练操作又往往是产生创作的源泉。手脑结合的实验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怎么操作,而且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学生一方面以动手促动脑,一方面以动脑指导动手,在手脑并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观察为思维提供了原材料,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使事物具体化,抽象概念具体化,这种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使认识升华,开拓了思维。笔者在讲分子引力之前,先演示学生熟悉的大气压强实验。用一只注液器吊起约四千克左右的重物,问:“后者挂起重物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大气压强的原因。”这表明学生还没有注意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在此情况下,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块铅圆柱的接触面,发现两接触面之间有许多透光的缝隙,说明中间不是真空,掰开圆柱体以后,可见它们相互接触的有效面积甚小,让学生与前一个实验比一比、算一算,从而建立新的概念——分子力。
四、物理实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让鸡蛋从高处落下,落到泡沫塑料上,非但不坏,还会回跳。这种现象使学生疑而生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又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引言时,笔者在做“用冷水使烧杯中热水再沸腾”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想用冷水烧烧杯中的热水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课堂十分活跃。通过演示,那些猜想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学生很有成就感,猜想与实验结果矛盾的学生则激起求知欲,推动积极思考,探寻根源。兴趣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探求知识的饱满热情,不少伟大的科学家作出新贡献的时候,往往回味那些将他们引入探索奥妙之门的生动实验。
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一、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物理教师必须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物理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察、度量获取感性材料,通过最简洁的思维活动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并把理论认识运用于实践。由于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可以获取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物理能力,为以后系统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或生产技术奠定必要的基础。如人们生活在空气的海洋中,却很难感受大气压的作用,可以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参与拉两“半球”。同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还可以让学生用塑料吸钩模拟这个实验。学生在惊讶之余,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使物理现象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明显性。
二、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学中的观察是指直接运用感觉器官或间接借助仪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感知的过程。观察是获取感性材料的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具有观察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教养。法拉第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学会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进而注意各方面与各部分的联系,最后获得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能教育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必须明察秋毫,在观察整体时必须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切忌粗枝大叶和坐井观天,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学会了使用仪器,作必要记录,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如在讲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时,可以在弹簧秤下挂一个砝码,用手向上提弹簧秤,让学生观察上提的全过程,为了观察得深刻,可将弹簧秤换成超重、失重演示仪,采用记忆元件分别记下超重、失重的瞬间现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
三、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和思维的能力
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不仅能掌握知识,培养观察能力,還能促进手脑并用,提高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思考性问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推理判断能力;通过理想实验的设计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思维指导下的熟练操作又往往是产生创作的源泉。手脑结合的实验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怎么操作,而且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学生一方面以动手促动脑,一方面以动脑指导动手,在手脑并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观察为思维提供了原材料,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使事物具体化,抽象概念具体化,这种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使认识升华,开拓了思维。笔者在讲分子引力之前,先演示学生熟悉的大气压强实验。用一只注液器吊起约四千克左右的重物,问:“后者挂起重物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大气压强的原因。”这表明学生还没有注意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在此情况下,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块铅圆柱的接触面,发现两接触面之间有许多透光的缝隙,说明中间不是真空,掰开圆柱体以后,可见它们相互接触的有效面积甚小,让学生与前一个实验比一比、算一算,从而建立新的概念——分子力。
四、物理实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让鸡蛋从高处落下,落到泡沫塑料上,非但不坏,还会回跳。这种现象使学生疑而生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又如在讲授初二物理引言时,笔者在做“用冷水使烧杯中热水再沸腾”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想用冷水烧烧杯中的热水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课堂十分活跃。通过演示,那些猜想与实验结果相符的学生很有成就感,猜想与实验结果矛盾的学生则激起求知欲,推动积极思考,探寻根源。兴趣能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探求知识的饱满热情,不少伟大的科学家作出新贡献的时候,往往回味那些将他们引入探索奥妙之门的生动实验。
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