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一捧春色 舞一池墨香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个人参赛经历,从参赛前自身努力汲取到课题的选定、从课堂一次又一次实践到教学策略的确定、又从一次比赛历练到助推今后的专业发展等角度谈“杏坛”上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杏坛”课题选定;教学策略;反思成长
  【中图分类号】G292.1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1-0011-03
  “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2017年3月,在乍暖还寒之时,在春寒料峭之际,我成了“杏坛”课堂首届书法赛课的弄潮儿。迎着这一抹肆意的杏坛春色,我因忐忑而努力汲取,又因“初生牛犊”而大胆尝试。课堂因我们而精彩,书法在课堂氤氲飘香。
  一、忐忑小酌,只为前行
  扎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十八载,对于书法课堂,我确确实实是个“门外汉”。论技法,依稀记得师范学习时,临摹书家颜真卿《勤礼碑》时的情景,但后来,手也生了,笔也不听使唤了;论书理,平时这方面书籍涉及甚少,人说“厚积而薄发”,我充其量只是在语文课中教教硬笔书写而已,怎能登大雅之堂?我惴惴不安。
  中小学书法课可谓是近几年来的新兴课程。成熟的可供借鉴、学习的课例很少,惯用的“拼凑整合法”在这里行不通。代表学校进入初赛,压力陡增,倍感无知。同时,也感谢压力,它给予我无限的学习动力。于是我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把仅有的几期《江苏教育》(书法教育)先后翻了好几遍,鲜活的实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我网上搜索,在书写视频中学习方法,重新做回学生,于横竖撇捺的临摹中,找到那份习字的温热;我向汉字的源头追溯,于《说文解字》之中感受其妙趣横生;我重拾书家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艰辛历程,感动于他们的“笔秃千管,墨磨万铤”。
  二、砥砺初探,但求适合
  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胆寸心,我学习着,积累着,思考着,实践着,似乎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茅塞顿开。
  (一)从教学实践出发——谈选题
  1.剖析自我,取教学之长。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染翰作书,千变万化,虽令人心生神往,但总觉握起毛笔,擫、押、钩、格、抵显得那么生涩,虚有一身之力,却难以送之。而硬笔书法虽没有软笔来得大气,书味浓郁,但它生长在每一节语文课堂,当粉笔摩挲板贴,范写指导显得那么熟悉;看钢笔行走纸间,描红临写又显得如此轻车熟路。有了这样的思量,我确定了适合自己的课型——硬笔书法,所谓,量力而行。
  2.依据学情,解当下之惑。
  确立了课型,如何确定课题呢?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学校墨耕系列校本课程,包罗万象,有时觉得选哪一个都一样上,区别不大。但细细斟酌,我以为,我们的书法指导应在学生疑惑不解之处,应在百练不得法之时。诸如,明显外露型偏旁变形,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经识记书写,一般不会发生混淆,只要你认真观察,绝不会把“村”字里面瘦长的木字旁写成“梨”字里面敦实的木字底,这类学生不点自通或一点就通的,平时练习就好,因此这样的课题我选择绕过。对于在平时书法大课小课中屡练屡不见其效、学生处于困顿之中这样的课题更有挖掘的必要性。还记得初赛时的《四点底》的确定,就是源于中午练字小课,那时我带的是一帮四年级的孩子,当周是点画训练周,四点底这个偏旁,我连续辅导了三个中午,学生没有丝毫起色,我便琢磨开了,透过学生的习字作业,我发现问题大致有几类,归纳总结就形成了我纠错评讲的要点。倘若在指导时巧妙借力活动,适当引导,会是怎样?于是初赛课题就产生了。决赛时我执教《虎字头》,确定课题时也重重受阻,有人从意象学方面驳斥,有人从指导难易处考虑,然而我的思考来自实践教学。实践中,这个学段的学生出现了左上包右下字的书写问题,我选取了其中的一个代表——虎字头的字,以点带面。这样才能让课题确定在学生学书症结处,有的放矢,而非无病呻吟。
  (二)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论策略
  眼中有儿童,活动为儿童,与儿童一起发现、品味,和儿童携手成长,是我对“人在课中央”的解读。儿童本位思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彰显?我认真研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围绕四个维度——书写能力、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爱国情怀开始了闭门造车,其间不免陷入了教育误区。
  那是第一次试教《四点底》。上完后,同事这样说:“课堂活动太多太杂,学生单单参与活动就应接不暇,指导不实在,蜻蜓点水,课堂无实效。”一席话把我从活动的沾沾自喜中拽醒,细细回顾课堂,我绞尽脑汁设计的缤纷活动,像是为装潢门面,憧憬以新奇的形式取悦现场听课老师,却适得其反,学生表面“闹”得热火朝天,其实活动的目的性模糊,无关痛痒,删掉也未尝不可,这样为活动而活动,不能有,只有适合的才是儿童发展最需要的。因此在以后的磨课中,我的思绪渐渐明朗起来。
  1.挖掘鲜为人知的汉字奥秘。
  汉字,见证的是一段古老漫长的文明存在,它以其独有的魅力书写着华夏历史,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一些精短的视频介绍引人人胜:《史说汉字》《仓颉造字》等等,或是以动画呈现,或是追溯远古,为今天“躯壳化”的汉字,赋予神采,找到意义的归宿,让人从心底油然而生自豪。如果在课堂上,我们也能挖掘汉字背后的故事,那这一个个表意的符号就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执教的两课中,我就偏旁四点底与虎字头进行深度“开采”,让原本无生命的只是部件而已的偏旁变得那么有意义。这不是我的杜撰,从学生睁得大大的眼睛中,我以为我的发现是有价值的。
  2.创设润物无声的读帖情境。
  “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谛观”后“临摹”,可谓观前临后,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手必然临不好其形神。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中年级,是培养学生读帖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有限,此时恰到好处地设置读帖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情境之中,读帖就不会枯燥乏味。如在教学《虎字头》引导学生读帖时,我结合苏州著名风景名胜虎丘山,借助虎丘山白虎蹲踞的传说,让学生寻找辨别是哪一只白虎,并说出原因,学生津津乐道,只为觅白虎,已忘读帖时。   3.引导自觉自省的书写比对。
  比对,比较对照。书写比对,即将临写与范字对比,发现异同。我以为这是继读帖之后,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学生书写特质。自觉自省的书写比对,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有意识地改进,是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有效措施。课堂中,教师尽可能关注学生,但也不能面面俱到,自我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意识需要有梯度地培养。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台出示个别学生习字,整个班级的孩子一起学习与例字比对,评改,有了老师的示范作拐杖,进而同桌互换作业纸,互相比对评议,最后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在《虎字头》一课中运用书写比对后,就明显发现,在最后虎字贺卡书写时,学生表现得十分精彩,很好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的其中一项教学目标。
  4.融入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
  小小的课堂,应有大大的视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孩子接触汉字最多的是教科书中印刷体、宋体、正楷,所谓横竖撇捺点绘制的优美图案,在他们的印象中就是如此的单一,那份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恐怕已被接踵而来的作业消磨殆尽。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耐人寻味的名碑名帖,勤奋学书的动人故事,需要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建构联系,合理运用,让学生在震撼的同时浸润墨香,在欣赏的同时学会审美。参加赛课前,我原本以为大家的艺术作品,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徒有虚设的一个环节,以找不到切入或联系为由,去掉了这一环节,但经过初赛时选手的互相学习,我转变了观念,只有看到美的东西你才会渐渐美起来,决赛时我毅然决然地融人了此项内容。
  三、囫囵浅思,共促生长
  “杏坛”书法课堂,是师生生长的舞台,是荡涤涟漪的墨池。沐浴着灿烂的春色,课堂墨韵已然飘香,她飘进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的教学不再稚嫩;它飘到学生的身边,层林尽染。
  (一)一份充满期待的向往
  每一次磨课后,我总会把自己上课的感受,听课老师的建议及学生的表现,三言两语记录下来,然后思考如何修改。初赛过后,我将教学设计五稿前后对比,发现了围绕“人在课中央”理念的修改足迹、不断完善的路线图。这些记录显示出,我的自我反省、自我发现只处于浅层的叙述阶段,懂得的书法理论捉襟见肘。因此,从《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着眼,我开始期期拜读,七套丛书《中国书法史绎》囫囵吞枣,虽不甚理解,但挡不住心中澎湃的这份激情。每每周末闲暇,总会兴味盎然地手捧《启功教你学书法》,仿如听老先生侃侃而谈,抑或是《中國书法167个练习》,虽是纸上谈兵,但有先贤引领,顿觉豁然开朗。暑假里,饶有兴致地写一写小楷,手还有些许颤抖,内心却安静很多,细细读帖,慢慢体会,幽幽墨香,满满的幸福。
  (二)一种不由自主的行动
  初赛同来,在教学中,多了一份敏锐,善于从当天的指导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下来。时间长了,翻翻日志,有好几篇都是有关教师范写的,有看同事范写的有感而发,有自己范写后意外的收获,还有写来写去,自己拿捏不准的困惑……我想无论是书法小课还是大课,课堂上,老师的范写是少不了的,怎样让老师的示范有效影响学生?正好县教育局申报微型课题,我就申报了“小学生书法课中教师范写艺术策略研究”,有效地利用一线教学资源,边实践边思考,边思考边改进,力求打破原有课堂中一成不变的范写模式,从范写实践形式、多元参与等方面着手研究,让范写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眼球。现课题已顺利结题,班级学生书写热情高涨,成效显著。
  看,杏坛春风吹拂,听,墨池翠竹拔节,“噼啪”“噼啪”——我们在生长。
其他文献
【关键词】曲阜汉碑;魏碑;孔庙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1-0011-04  【作者简介】薛婷,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齐鲁访碑第三天,在倪文东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孔子故里——曲阜,开启了新一程——“三孔”的访碑之行。  曲阜,古为鲁国国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摘 要】普通高中书法研学教育是落实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抓手,其具有人文底蕴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养成以及实践创新锻炼等多方面作用,江苏省常熟中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高中书法研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广阔,除了学校教育,在假期中开展书法研学旅游也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书法;研学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9-0021-0
水牛山和宝相寺均位于济宁市汶上县,两地间距离20公里左右,均与佛教文化有很深的渊源。  水牛山位于汶上县东北,因水牛山清凉寺而知名。水牛山清凉寺原为文殊菩萨道场,与五台山清凉寺属同一时期,歷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后来,因为唐武宗的灭佛运动,寺内佛像、碑刻等文物遭到毁坏,现仅存有水牛山摩崖石刻和《文殊般若碑》。水牛山摩崖石刻仍存在原地,内容为一段佛经文字,共52字。水牛山摩崖石刻无明确纪年,其风格与
【关键词】书法教学;五环节教学法;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45-01  作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首家“AAA级”特色学校,唯亭实验小学的书法(写字)教育是其办学的亮丽名片。从1998年开始,唯亭实小以写字教学为切入点,不断地思考和提升。教师示范带头,从上到下,一贯坚持。从写字教学到写字教育,再到书法教育,学校在
湖南商人分为两代。第一代湖南商人,主要是以抢市场为主;第二代湖南商人初步成型,趋于体系。    湘中的“扁担经济”    “如果你看见一个女孩背着背包,行走在旷野上,可能是美国人,但是如果你看见一个人扛着扁担贩卖塑料制品,可能就是湘中人。”大汉集团副总裁李翔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李翔介绍说:“湘中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之地。商业的源头叫做铺。绍阳的地名多以铺为名,而湖南商人起源于扁担经济。”  湘中
与临沧市相比,地处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名气”要大的多。自2004年9月以来,这块红土地上涌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自2005年中央和国家4个部委来赣州调研后,赣州现已接待了全国近20个省市的考察团。2005年11月由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主持召开的“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也在赣州举行。   在这次会议上,赣州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得到了大
梁磊,男,1988年生,中共党员。现供职于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专职书法教师。受业于张峰、孙冲老师,工篆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青年书协理事,省教育书法协会会员,宿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宿迁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宿迁市湖滨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入展全国首届篆书展,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册页手卷艺术大展,首届全国楷书小品网络展等。
“我敢肯定,新农村建设话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的前夕,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向《中国经济周刊》说,“我也有一份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提案。”  事实上,任玉岭所说的新农村建设早已经预热了。  2月20日,为期一周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下称省部级新农村班)在中共中央党校结业。是日,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振华在接受《中国经
【摘要】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教师通过书法课程探究当今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让知识与趣味相互渗透,审美与创新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进现代书法的传承发展,呈现现代书法教育的新样态。  【关键词】竖弯钩;楷书笔画;书写技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5-0028-04  【作者简介】孙琪,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论文的相关知识,指出教学论文写作的意义和写出优秀论文的主要来源,最后结合笔者的写作实践提出撰写论文的路径和写作经验。  关键词:教学论文;专业发展;中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0-0077-3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