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共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科目。由于受生源结构、师资结构、教材、传统教学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存在不少弊端。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分级教学、师资队伍“双师”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等几点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现状 改革措施
一、引言
英语作为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质量。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一至两年的公共英语必修课程,但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生源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都很薄弱,要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成绩差很多,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就只有初中水平,总体存在词汇量较少、语法基础薄弱、听力差、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此外,高职院校的生源非常广泛,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学习热情缺乏等,这就导致在传统的单一化公共英语教学中,基础好的学生学不到东西,基础差的学生又接受不了,结果英语水平都得不到提高。我院的学生生源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取招收的普通高中生,有相当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初中水平,甚至没有任何基础可言,加上进入学校后所学专业又非英语专业,因此大多数学生根本不重视也没兴趣学英语。
2.师资
首先,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没有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色。要么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风格,侧重高深的学术研究,忽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要么沿用中职学校的老一套,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主,教学模式陈旧,墨守成规,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我院是2003年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政法类的一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主要沿用之前中职的特点,侧重知识点、语言点的讲解,缺乏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实践经验。又由于近年来学院扩招给公共外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教学任务重,每位教师超负荷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加强职教能力的学习。而且,高职高专的教师大多不是师范类毕业,“双师型”人才更少,去高校进修和进实务部门或企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尽管有机会去实务部门或企业学习,但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大,学到的东西有限。所以即使选择了贴合系部专业的英语教材,教师也无法把其中的内容讲解透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3.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不同版本的高职高专类课本,但是普遍存在全校多个专业共用一本教材的现象。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基本上用的是本科或专科的教材,缺乏针对性强的、专门的高职教材,没有考虑各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就业岗位要求,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晦涩难懂。此外,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侧重基础知识而忽视技能训练的现象比较严重,侧重基础知识教学而没有结合专业教学,不能突出专业特色。
4.教学模式和方法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仍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教学法进行满堂灌,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重学不重用,与将来岗位脱钩,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师,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学不致用。此外,教学也很少采用新式的教学设备和技术。
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1.分级教学
我院的公共英语课程采用分级教学,根据所属系部的不同和学生的入学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分级、分班,将公共英语课程分为A、B、C三个级别。这三类的英语课程采取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对A班的学生可以尽量用全英授课进行互动式教学,必要时使用汉语加以解释,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此外,还可补充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主题让他们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A班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可补充阅读材料扩大词汇量和拓宽知识面,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针对B班的学生,教师尽量用英文授课,侧重课文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口语能力的训练。针对C班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教学着重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如音标、单词拼写、基本句型和基础语法等。我院的公共英语根据A、B、C三个不同级别,分别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基础教程、《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和《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为起点安排教学,通过分级教学,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的难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师资队伍“双师”化
师资的能力水平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应给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公共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加大英语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鼓励公共英语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教学交流、到实务部门挂职调研、到企业实习锻炼等形式了解行业背景知识,争取做涉外秘书、翻译、导游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比如担任交通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可到交警部门了解交警的业务和规章制度;担任治安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可到派出所熟悉办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担任司法警务专业的英语教师应到监狱系统了解工作程序等提高自己的行业素质,从而建设一支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校内外“双师结构”公共英语教师队伍。
3.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新模式,项目化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是高职教育课改的发展方向。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能力本位、学生为主体”,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合理的“项目”,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始终围绕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展开,课程项目设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项目化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模式。教师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索总结知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4.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高职公共英语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课程考核体系。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口语测试等情况加以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笔试考试,即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加以评价。根据公共英语课程目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从侧重理论知识的终结性考核转为侧重实践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我院的考核方式总结归纳为形成性评价(60%) 终结性评价(40%)。形成性评价为一种过程性评价,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其手段和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有出勤(5%)、课堂表现及作业(5%)、课内实践(20%)、期末口试(30%),终结性评价即期末笔试成绩(40%),对学生评价要口头与书面相结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综合技能进行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岗位需求,确保社会对高职学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只有不断地尝试改革才有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一平.关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3]燕静君.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阴.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2).
[4]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项目:本文系2012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高职英语综合课程改革”(项目号:Hjsk2012-99)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 教学现状 改革措施
一、引言
英语作为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质量。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一至两年的公共英语必修课程,但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生源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都很薄弱,要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成绩差很多,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就只有初中水平,总体存在词汇量较少、语法基础薄弱、听力差、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此外,高职院校的生源非常广泛,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学习热情缺乏等,这就导致在传统的单一化公共英语教学中,基础好的学生学不到东西,基础差的学生又接受不了,结果英语水平都得不到提高。我院的学生生源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取招收的普通高中生,有相当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初中水平,甚至没有任何基础可言,加上进入学校后所学专业又非英语专业,因此大多数学生根本不重视也没兴趣学英语。
2.师资
首先,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没有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结合起来,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学的特色。要么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风格,侧重高深的学术研究,忽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要么沿用中职学校的老一套,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主,教学模式陈旧,墨守成规,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我院是2003年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政法类的一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主要沿用之前中职的特点,侧重知识点、语言点的讲解,缺乏先进的职教理念和实践经验。又由于近年来学院扩招给公共外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教学任务重,每位教师超负荷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加强职教能力的学习。而且,高职高专的教师大多不是师范类毕业,“双师型”人才更少,去高校进修和进实务部门或企业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尽管有机会去实务部门或企业学习,但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大,学到的东西有限。所以即使选择了贴合系部专业的英语教材,教师也无法把其中的内容讲解透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3.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不同版本的高职高专类课本,但是普遍存在全校多个专业共用一本教材的现象。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基本上用的是本科或专科的教材,缺乏针对性强的、专门的高职教材,没有考虑各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教材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就业岗位要求,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晦涩难懂。此外,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侧重基础知识而忽视技能训练的现象比较严重,侧重基础知识教学而没有结合专业教学,不能突出专业特色。
4.教学模式和方法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仍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教学法进行满堂灌,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重学不重用,与将来岗位脱钩,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师,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学不致用。此外,教学也很少采用新式的教学设备和技术。
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1.分级教学
我院的公共英语课程采用分级教学,根据所属系部的不同和学生的入学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分级、分班,将公共英语课程分为A、B、C三个级别。这三类的英语课程采取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对A班的学生可以尽量用全英授课进行互动式教学,必要时使用汉语加以解释,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此外,还可补充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主题让他们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A班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可补充阅读材料扩大词汇量和拓宽知识面,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针对B班的学生,教师尽量用英文授课,侧重课文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口语能力的训练。针对C班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教学着重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如音标、单词拼写、基本句型和基础语法等。我院的公共英语根据A、B、C三个不同级别,分别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基础教程、《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和《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册为起点安排教学,通过分级教学,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的难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师资队伍“双师”化
师资的能力水平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应给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公共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加大英语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鼓励公共英语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教学交流、到实务部门挂职调研、到企业实习锻炼等形式了解行业背景知识,争取做涉外秘书、翻译、导游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比如担任交通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可到交警部门了解交警的业务和规章制度;担任治安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可到派出所熟悉办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担任司法警务专业的英语教师应到监狱系统了解工作程序等提高自己的行业素质,从而建设一支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校内外“双师结构”公共英语教师队伍。
3.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新模式,项目化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是高职教育课改的发展方向。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能力本位、学生为主体”,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出发点,通过设计合理的“项目”,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一个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习过程始终围绕任务的探究和解决展开,课程项目设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项目化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模式。教师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索总结知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4.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高职公共英语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课程考核体系。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口语测试等情况加以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笔试考试,即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加以评价。根据公共英语课程目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应从侧重理论知识的终结性考核转为侧重实践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我院的考核方式总结归纳为形成性评价(60%) 终结性评价(40%)。形成性评价为一种过程性评价,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其手段和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有出勤(5%)、课堂表现及作业(5%)、课内实践(20%)、期末口试(30%),终结性评价即期末笔试成绩(40%),对学生评价要口头与书面相结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综合技能进行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岗位需求,确保社会对高职学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只有不断地尝试改革才有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一平.关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3]燕静君.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阴.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2).
[4]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项目:本文系2012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高职英语综合课程改革”(项目号:Hjsk2012-99)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