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民族地区偏僻闭塞、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平时一般很少用汉语。当地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更令人担忧。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难以有根本改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显得非常必要。
一、纠正语文学科认识上的偏差
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科性质存在六种片面看法:一是唯工具论,把语文教学仅仅定位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上,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性。二是非工具论,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方面的教学,不注意培养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抹掉了语文学科工具的性质。三是唯思想论,把语文课当成政治理论课来上,把语文课上成毫无语言特点的空头说教课。四是无审美教育论,仅仅定位为单纯传授语文知识的课程,没有认识到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五是唯知识论,只满足于传授语文知识,忽视实践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讲得多、练得少,甚至只讲不练。
相应地,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三种偏差:一是仅仅定位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上;二是认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是语文学科唯一的任务;三是认为“提高学生素养”才是语文学科的唯一任务。
鉴于此,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既不能削弱或者否定其中的一点,也不能将之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语文学科的四点基本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三大基本任务: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二、改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改革指导思想
受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
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西部民族地区许多学校及语文教师也往往以应考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急功近利、舍本求末。重应试,轻应用;重读写,轻听说;重记叙文、议论文,轻说明文、应用文。结果造成了学生学与用的脱节,不少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素质教育不是降低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而是要求更高、更全,使学生更富有创造精神。
(三)改变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的状况
西部民族地区相对来说闭塞落后,大部分中学教学手段仍然是传统的“一支粉笔走天下”,许多中学的教学设备仍是一张讲台、一块黑板。能把投影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引入到语文课堂上来的中学屈指可数。因此,只有克服困难,积极筹备现代化教学设施,才会如虎添翼,给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四)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目前,相当一部分西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呆板、陈旧、单调,大多分为生字生词教学、作者简介、段落划分、概括中心思想和归纳写作特点五个教学步骤。
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如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上海于漪的情感教学法、武汉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北京宁鸿彬的畅想教学法等等,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西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改的确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缩小差距。
(一)破除“教学研究可有可无”的思想
目前,部分西部民族地区中学的领导和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巨大作用,甚至认为“搞科研、写论文是耍花架子,无非是为了评职称,对教学无用”,“搞科研、写论文是教研室调研员的事,中学教师工作忙,没有时间,也不必要花时间去搞什么教研”。面对新的大纲、新的教材、新的课改、新的培养目标,西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师与外界同行交流本来就少,若再不进行教研,即使有几十年教龄的教师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学研究搞不好,教学质量势必受影响。
(二)采取相应措施,推进教研教改
有的学校语文教研室名存实亡,很少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有的学校连续几年,没有一位教师写过教研文章;有的教师还是“一本教参打天下”,甚至连一份语文方面的书报杂志也没有,对语文教研教改的动态一无所知。
为了切实搞好语文教研活动,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教研室除了组织教学工作和理论学习外,还要注意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为此,有必要订阅几份比较有影响的语文报刊杂志,如:《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等,以便广泛获取各地教研教改的新信息。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教研活动。
四、高度重视语文课外活动
(一)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
部分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轻视课外活动,把课外活动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放任自流、忽视指导,造成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脱节。
要牢固树立“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新观念,牢固树立“大语文教育”的新观念,真正把课外活动纳入语文教学。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全方位、多角度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语文学习环境先天不足,学生除语文课堂教学外,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良好环境,他们平时听的、说的大都是方言,看的汉文书籍也不多。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以下办法有利于营造西部民族地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1.建立班级小图书室,发动学生合订报刊杂志,相互传阅;办好班级学习园地,定期更换学习园地的内容,不时张贴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优秀文章,优化班级语文学习环境;争取发达地区有关单位、学校图书资料的捐赠支持。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会、演讲会、读书报告会、影评书评会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大赛,加强课外阅读与写作的训练。3.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用普通话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4.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地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鼓励学生撰写读书心得。此外,要尽可能地购置图书资料,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必要的条件。
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改变西部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徐光超,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一、纠正语文学科认识上的偏差
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科性质存在六种片面看法:一是唯工具论,把语文教学仅仅定位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上,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性。二是非工具论,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方面的教学,不注意培养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抹掉了语文学科工具的性质。三是唯思想论,把语文课当成政治理论课来上,把语文课上成毫无语言特点的空头说教课。四是无审美教育论,仅仅定位为单纯传授语文知识的课程,没有认识到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五是唯知识论,只满足于传授语文知识,忽视实践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极端重要性,讲得多、练得少,甚至只讲不练。
相应地,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三种偏差:一是仅仅定位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上;二是认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是语文学科唯一的任务;三是认为“提高学生素养”才是语文学科的唯一任务。
鉴于此,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既不能削弱或者否定其中的一点,也不能将之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语文学科的四点基本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三大基本任务: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二、改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改革指导思想
受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
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西部民族地区许多学校及语文教师也往往以应考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急功近利、舍本求末。重应试,轻应用;重读写,轻听说;重记叙文、议论文,轻说明文、应用文。结果造成了学生学与用的脱节,不少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素质教育不是降低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而是要求更高、更全,使学生更富有创造精神。
(三)改变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的状况
西部民族地区相对来说闭塞落后,大部分中学教学手段仍然是传统的“一支粉笔走天下”,许多中学的教学设备仍是一张讲台、一块黑板。能把投影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引入到语文课堂上来的中学屈指可数。因此,只有克服困难,积极筹备现代化教学设施,才会如虎添翼,给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四)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目前,相当一部分西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呆板、陈旧、单调,大多分为生字生词教学、作者简介、段落划分、概括中心思想和归纳写作特点五个教学步骤。
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如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上海于漪的情感教学法、武汉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北京宁鸿彬的畅想教学法等等,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西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改的确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缩小差距。
(一)破除“教学研究可有可无”的思想
目前,部分西部民族地区中学的领导和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巨大作用,甚至认为“搞科研、写论文是耍花架子,无非是为了评职称,对教学无用”,“搞科研、写论文是教研室调研员的事,中学教师工作忙,没有时间,也不必要花时间去搞什么教研”。面对新的大纲、新的教材、新的课改、新的培养目标,西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师与外界同行交流本来就少,若再不进行教研,即使有几十年教龄的教师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学研究搞不好,教学质量势必受影响。
(二)采取相应措施,推进教研教改
有的学校语文教研室名存实亡,很少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有的学校连续几年,没有一位教师写过教研文章;有的教师还是“一本教参打天下”,甚至连一份语文方面的书报杂志也没有,对语文教研教改的动态一无所知。
为了切实搞好语文教研活动,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教研室除了组织教学工作和理论学习外,还要注意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为此,有必要订阅几份比较有影响的语文报刊杂志,如:《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等,以便广泛获取各地教研教改的新信息。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教研活动。
四、高度重视语文课外活动
(一)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
部分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轻视课外活动,把课外活动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放任自流、忽视指导,造成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脱节。
要牢固树立“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新观念,牢固树立“大语文教育”的新观念,真正把课外活动纳入语文教学。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全方位、多角度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语文学习环境先天不足,学生除语文课堂教学外,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良好环境,他们平时听的、说的大都是方言,看的汉文书籍也不多。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以下办法有利于营造西部民族地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1.建立班级小图书室,发动学生合订报刊杂志,相互传阅;办好班级学习园地,定期更换学习园地的内容,不时张贴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优秀文章,优化班级语文学习环境;争取发达地区有关单位、学校图书资料的捐赠支持。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会、演讲会、读书报告会、影评书评会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大赛,加强课外阅读与写作的训练。3.教师要用普通话教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用普通话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4.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地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鼓励学生撰写读书心得。此外,要尽可能地购置图书资料,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必要的条件。
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中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改变西部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徐光超,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