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为”到“无为”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正式颁布,与实验课标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由原来的“双基”改为“四基”。即原来提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在不仅提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第一次正式作为教学目标,从后台走向了前台,得到了重视。
  在一次有关课标的研讨中,有两位教师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观点一:“《课标(2011年版)》出来后,我就认真进行了研读,尤其关注了数学思想方法。我通过多种途径去查找何谓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里可以怎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学习后,突然发现,其实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只是不知道我们做的事就是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已。我觉得《课标(2011年版)》就是明确了‘数学思想方法’这个概念而已,把它由暗处走到了明处。”
  碰撞:《课标(2011年版)》提出“数学思想方法”这个概念后,教师的教学行为究竟要不要发生变化呢?
  观点二:“我非常清楚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如果说数学知识和技能是‘鱼’的话,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渔’。在实际教学中,我总是教学生思想方法,但发现学生很难学得会,掌握起来困难比较大。所以我就想,我们一线老师应该如何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在什么年段教哪些思想方法比较合适呢?
  碰撞:数学思想方法能“教”吗?有明显的数学思想方法年段界限吗?
  二
  围绕“数学思想方法”这个话题,教师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激烈的争论,对此,笔者也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看法。
  (一)从“无意”到“有意”的转变
  《课标(2011年版)》提出“数学思想方法”后,教师的教学行为究竟要不要发生变化呢?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他们原先的教学可能确实已经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了,那这些教师是不是只要安于现状就可以了呢?其实不然,“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出,最大的改变就是要从教师的“无意行为”变成“有意行为”。原先教师可能是不自觉地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那现在就是要自觉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主动地去钻研有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样的题可以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这一系列问题。
  例如,原先教师在教学“甲×2=乙÷0.3(甲不等于乙),比较甲和乙的大小”这样的题目时,教师会告诉学生:“你可以假设等号两边都等于1,这样甲就等于0.5,乙就等于0.3,然后再比较两者大小就简单多了。”但是这只是教师无意识的行为,就是为了讲这道题而讲这种方法,并未形成系统认识。所以教师常会感叹:“这道题我都讲了多少遍了,学生还是不会这种方法。现在教师就要清楚地知道这道题里体现着“假设”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并让学生明确这种方法,然后在碰到类似的题时再继续渗透这种方法,并主动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巩固渗透,最终“假设”便作为了一条线串出了一系列题。
  (二)从“点状”到“结构化”的转变
  原先教师无意识的教学行为容易产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点状”现象,想到便渗透一点,想不到便听之任之,而且很可能对于同一道题,有时候渗透了思想方法,有时候则没有。由于教学完全变成了教师的无意识行为,随心所欲,最后学生也被搞得稀里糊涂,于是教学中浮在表面的永远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永远是零星的,难以被学生感悟理解。即使偶尔渗透的所谓思想方法,也更侧重于方法层面和工具层面,并未上升到数学思想层面。现在教师在专业素养自我提升的基础上,主动地、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后,教师心里有了明晰的抓手,看到一道题会主动地思考有没有体现哪类数学思想方法,看到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后会主动地思考哪些题可以渗透这种思想方法。所有教学内容、所有数学习题在教师心目中用几类数学思想方法结构化地呈现,于是在教学中,教师会系统地渗透,会做到前后贯穿、举一反三,数学思想方法真正作为数学教学的一条线索贯穿于教学始终。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原来面对的是很多无序的、纷繁复杂的数学题,现在用数学思想方法把这些题串联了起来,形成了有序的、有类别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也自然简单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能力也自然发展了,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从“教学”到“渗透”的转变
  数学思想方法能教吗?教师可以首先来思考一下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技能究竟有什么不同?很多教师可能会有这个感觉,某个知识点一教学生可能就会了,在接下来的做数学习题中,学生就能自觉地运用并解决。但是对于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今天借助某一题教了这种思想方法,在碰到类似的题时,学生可能还不会主动应用。所以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数学思想方法教都教不会。
  这种困惑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因为思想方法不同于知识技能,所以教师采取的方法也应该不一样。知识技能倾向于“教”,这种“教”带来的成效很迅速、很明显,学生一教就会;思想方法应该倾向于“渗透”,这种“渗透”的过程是长久的、持续的,带来的成效也是缓慢的、不明显的。今天教师渗透了这种方法,明天、后天还要渗透;今年教师渗透了这种方法,明年、后年还要渗透,甚至可能持续整个小学阶段。在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生能灵活运用这种思想方法,而是突然有一天,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突然他就会主动迁移、灵活运用了。当然由于学生素质的不同,每个学生给你惊喜的时间也会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教育学上所说的“教育期待”,教师不断给学生渗透,不断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时刻期待着学生豁然开朗的瞬间,这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定要明确地区分什么年段渗透哪种数学思想方法,而是在一切可能的时间、在一切合适的机会中,教师都要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张景中教授所说,在孩子认识“1”时,其实我们就可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画一个圆,告诉孩子一个圆有一个圆心……当然一定要注意,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我们渗透的方式、水平、层次可能不一样,一切从孩子出发,这才是最合适的!
  三
  《课标(2011年版》提出数学思想方法后,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关注。以上笔者只是谈了自己粗浅的几点体会,这一系列变化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主动提高自身素养,包括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清晰的、系统的认识,才能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数学学习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原来教师不自觉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那现在教师还是希望能在自我提升的基础上追求随心所欲的境界。只是这种随心所欲建立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思考的基础上,最后达到一种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状态,真正实现从“有为”到“无为”的境界!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213003)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6~67页综合与实践“树叶中的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和计算,探索发现一些常见树叶长与宽的比。  2.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计算比较、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感受收集数据的作用,体验数据的随机性,体会从数据里可以发现规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会根据一个“比”进行绘画,感受数学活动的意义
【摘要】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使用课堂评价评分系统(CLASS),对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1个样本反映出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处于中等水平。在师幼互动的三个维度中,情感氛围得分最高,其次为活动组织,得分最低的是教育支持。总的来说,11个样本中的师幼互动氛围是温馨和谐的,但存在着反馈质量不高,语言示范作用不强,对促进
“数学广角”是把传统数学中的经典问题,采用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价值。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第一学段:关注学生“操作体验”, 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学段以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推理、集合思想、等量代换等内容蕴含数学的思
砖头是我儿时玩伴的小名,大家都这样叫,学名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  砖头家的早饭总是很晚的,小时候,我端了饭碗去串门,总见他坐在大门口,摇摇摆摆,高声朗诵课文:“王二小,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他家的锅盖不见冒热气,灶膛里也风平浪静。根四是他的父亲,有些憨傻,正笨手笨脚地搬柴淘米。他母亲叫海棠,村里有名的懒婆,日头都爬上了树梢,她还躺在床上。  砖头家穷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常吃不到干饭
【摘要】本研究根据492名3~5岁香港粤语儿童在自由游戏情景下的语料数据,分析香港粤语儿童的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并借此了解粤语儿童空间方位词的习得特点。研究发现:(1)3~5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均能使用大部分类型的粤语空间方位词,如“入面”“出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隔离(旁边)”“中间”,但很少使用“左边”“右边”“东西南北”类方位词。(2)幼儿对某些方位词,如“中间”的使用并不符合
并非我们使用语言,而是语言使用我们。   语言的本质不在其表象或再现的纯粹功能之中,也不在其符号化的神学解释之中,而是在其“所说之话”中——纯粹的言说如此独特,以至于其完成本身就是一个“开端性的完成”。   根本意义上,语言作为寂静之音说话——诗中的语言因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语,而是根本意义上的道说。人就其本质而言也是语言性的;毋宁说,人的本质具有语言性——人的诸种要素从根本上而言,是经由语言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陷入焦灼与不安,超长版的假期,也让开学一再延期。一天,班上的玮希小朋友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在老家呼伦贝尔的雪景视频。一时间,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关注和讨论。   章航:哇,是大雪欵。真好看,真好看啊!   斯拓:这是哪里呀?那么大的雪!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下雪啊?   玮希:这里是我的老家,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天一定会下雪的。   若妍:哇,雪景太美了吧!
[摘要]早期阅读对幼儿早期精神发育和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对甘肃兰州市20所幼儿园图画书投放与使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班级图画书的投放存在着图书量较少,没有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等问题;图画书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频次低,教师没有给予专业指导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人民对于幼儿阅读图画书价值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幼儿园购买图画书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幼儿园早期阅读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操作实践有了更多的关注。动手操作固然重要,但难道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操作中牢固掌握了新知吗?其实不然,这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下面笔者就结合两则典型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 典型案例  【案例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片段  1. 认识1毫米  师:同学们打开二号信封,赶紧观察科学家的尺子,你有什么发現?(学生交流)  课件演示1毫米长度,指
学生往往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致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状况去优化问题的设计,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片段1】  师: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猜猜看。  生:老师,我猜应该是178度。  师:真聪明,还有谁想猜?  另一生心领神会,立刻举手:老师,我猜是182度。  ……  相信这两个学生肯定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问题出在哪?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