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学术长卷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进国际“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展示新疆文化建设和学术事业发展的全貌,新疆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10月推出大型学术系列《丝绸之路研究丛书》(20卷)。作为精心组编的“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宏篇巨著,这套丛书从整体上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度和研究水准,无疑是我国出版、学术界同仁共同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一份厚礼。
  “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西方学术界在东亚国家,特别是19世纪前后中国西北广大地区考古新发现的启示,同时也昭示着人们对中国丝绸,亦即其经济活动在东西方关系中显著作用的认可。这一概念虽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同,但是相当一段时间内,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探索研究主导权为西方话语所控制。显然,在那个连国土主权都无法自保的时代,根本不可能进行对文化遗产的安全防护和研究工作。所以,我国文化界对“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探索起步虽早,但真正取得进展,并获得累累硕果则是在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繁荣发展,新疆人民出版社适时地推出的这套20卷本“丝绸之路”研究的皇皇巨著,即是该领域学术话语权转化的有力证明,其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充分肯定。
  在众人公认的连绵壮观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交通中,我国新疆地区无疑是其中最为漫长艰险的路段,高山巍岭,沙海荒原,皆留下了体现古代东西交流的“丝绸之路”的印迹。事实证明,古代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不仅受到东西方的深刻影响,而且其本身也曾对我国古老的文化,以及周边各国和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新疆在“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区位还使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区,文化多样性迄今依然构成该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故谈论“丝绸之路”若缺少这一段逸闻佳话,那将是不完整的。所以,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汇集国内这方面相关专家学者的成果,出版这样一套大型的专题系列学术专著不仅是题中之义,体现了编者对“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重视,以及其内涵的深刻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新中国建立60年后,长久偏居祖国西北边疆的新疆地区在科学文化事业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
  “丝绸之路”概念的提出和扩散从一定意义上远远超出最初人们对它限定的物质或器物方面的狭窄认识,实际上已经演化并上升到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层面。20世纪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丝绸之路”定性为“对话之路”,,并得到中外学界的共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充分贯穿了“文明交流”的真谛,各卷内容都在充分吸收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成果的基础上,以大量精确而具有说服力的文献、考古资料,大视野、多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的内涵外延,极大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以往“丝绸之路”探索范围。将“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当今国际范围内“丝绸之路”热的出现从更深层面上反映了全球化大势下,社会各界对东西两大文明系统之间交流联系的瞩目和期待。为此,编委会在丛书内容方面颇下功力,《丝绸之路研究丛书》(20卷)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囊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等“丝绸之路”研究的诸多方面,从多个学科领域呈现了“丝绸之路”的博大精深和广泛内容。我们还注意到,丛书各卷的作者多为近年来活跃在相关领域中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所著内容均为他们的厚积薄发之作。例如盖山林的岩画研究,韩康信的古代西域人种研究,王炳华的新疆考古研究,王博的新疆石人研究,仲高的西域艺术研究、李进新的新疆宗教史研究、薛宗正的北庭史地研究等。皆独具学科特点,位列学界前茅。而且各卷在关注学科完整性的同时,皆突出了问题意识,在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和进步。
  该丛书还提供了许多中国境内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文书材料,例如最新调查的岩画材料和新出土的吐鲁番文书等。
  可以说,这套丛书多角度勾勒出一幅“丝绸之路”数千年历史演变的雄壮画卷,此间“丝绸之路”的社会政治演变,民族的分布和迁徙,经济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演进变衍,诸多民族对中西关系发展的显著作用,书里也都有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这是一部国内学术界关于“丝绸之路”专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所谓“学术长卷”实不为过。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具有浓重的新疆本地特色。这不仅表现在各卷的作者多为新疆本地学者,或与新疆有一定情结,还表现在其内容设计方面也集中强调了新疆地区在古代“丝绸之路”演进过程中承负的重要作用,并对此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讨。
  众所周知,新疆地处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的中段东部,扼守东西交通要冲,曾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后,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此历朝各代都在此建官立制,实施管辖,并大兴“屯垦戍边”、拓展交通、修筑驿站,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丝绸之路”同时还成为沟通内地与新疆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原地区的丝绸、瓷器和农业生产技术输入该地再传入西方,而西方地区的珍珠、香料和毛织品等则经过这里流入中原地区,丝绸贸易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推动了新疆本地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所以,“丝绸之路”还是巩固和加强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的重要措施。它对于保证西北边疆的安全和稳定,促进新疆各族与中原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丛书中各卷几乎都涉及到对新疆历史文化问题的研讨,其中对于新疆地区古代居民种族和民族集团演变过程的探讨,对于新中国建立后大量新出土文物的具列梳理,对于新疆古代多民族、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文化类型的深入分析,如龟兹、吐鲁番、伊犁等古代文化的关注研究,以及对于中原诸朝历代经营新疆,包括各种屯田举措对“丝绸之路”的畅通和新疆社会发展贡献的科学评价等,多有前人未发之新论,读来发人沉思。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出版问世不仅填补了我国“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空白,也开辟了新疆历史著述中的新天地。它必将为正确阐述和宣传新疆的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的演变史,以及推进新疆学术事业的发展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在对“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的探索中,各卷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就一些“丝绸之路”研究中易于混淆的史实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诸如各民族的族源问题、社会形态问题、屯田戍边问题,以及古代新疆与内地的关系等方面表述了自己的学术立场,为正确阐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和实践。这些观点和成果对于社会各界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丝绸之路”的概貌,特别是新疆的历史和现状多有裨益。
  通过《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系统阐述和深入研究,使一个立体的新疆历史清晰地矗立在我们面前,这将极大程度上推进人们对新疆在“丝绸之路”演进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对历史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意义的深刻理解。同样,新疆各族聚居共存、互助友好,共创中华文明历史辉煌的真实场景,也将更加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新疆各族人民自古以来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祖国西北边疆的开发者、建设者、保卫者,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中对这些理念和观点的诠释不仅有助于我们科学阐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促进各族民众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将给人们准确认识和全面了解新疆地区的历史演变和规律,充分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准确阐述和大力宣传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以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方兴未艾的国际“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推出应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虽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是它在国内却是先行者,而且毕竟给后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一个继续前行的平台,并已做出了符合这个时代学术水准的贡献。希望新疆人民出版社能够以此为起点,今后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将《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真正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品牌。
  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编辑 王正)
其他文献
我没有过当北大学生的幸运,黄修己教授也不是我的业师。但我1982年大学毕业后,由于办刊物,却与黄教授有了编辑和作者的交往。我在心目中,一直把黄教授当作自己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可敬可亲的长辈和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持续了二十多年,尽管由于地域相隔,近些年音问稀了。因此,最近读到黄教授新出版的散文集《我的“三角地”》,就倍感亲切,一口气读完,又觉受到深刻的启迪。  初读《我的“三角地”》,很有读张中
收到晋如自深圳快递来的《忏慧堂集》时,正值羊城仲春。深穗两地相隔并不远,我们晤面也十分方便,但晋如向来如此,每有新作便迫不及待要与好友分享,仿佛这种幸福的沟通一刻也禁不起耽搁。多年来,他的人一如他的诗,始终饱含着疾风迅雷般的激情。  飞快拆开邮件,古朴典雅的封面立时跃入眼中,让人顿生暖意。收入书中的《胡马集》《红桑照海词》《缀石轩诗话》,我大都多年前便已读过,许多篇章更是烂熟于胸,此刻手捧合集,恰
在普通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苏轼的《赤壁赋》收录在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单元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赤壁怀古》)则收在必修二“历史的回声”单元。最近,笔者在教完《赤壁赋》后让学生查阅资料、探究学习《赤壁怀古》。有学生阅读后提出疑问“这一文一词,同是苏轼写赤壁,为什么描写的风景却大相径庭”。由这个疑问,我们仔细推敲,反复琢磨,查阅资料,竟意外找到了一条破解《赤壁怀古》艺术魅力的通道——错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包含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其中书面语讲究准确和规范,它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因而考纲专门设置了“语言文字运用”板块来凸显其重要性。  语文考纲从识记和表达应用两个能力维度规定了语言文字应用的考试内容。识记能力维度的内容为:(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表达应用能力维度的内容为:(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酒足饭饱之后总不免会谈起文学。那次聚会也是这样,起初,大家分成两三拨,三三俩俩各自议论着一些话题。忽然,我的耳边响起了几个名字:杨显惠,《夹边沟记事》,高尔泰,《寻找家园》,作家潘女士正和一个出版社的编辑谈着什么。我开始注意他们的谈话。潘女士说,《夹边沟记事》不能说写得不好,但一跟《寻找家园》比就觉得差了一些火候。高尔泰也写到了夹边沟,你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人生的苦难、画家的感觉
巴金先生晚年创作了散文集《随想录》,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他在《病中集·后记》中写道:“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因此,要读懂、读透《随想录》,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领会其真实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分析鉴赏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探究作者情感如何打动读者,并激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兼与沈家骐先生商榷。    沈家骐先生在《浅识滕固》(《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9月28日)一文中,对艺术家滕固婚姻一事有记载,摘录如下:  最让人不为理解的,他竟找了一个很是难看的女人当老婆。那时,滕固对教育家、思想家黄炎培十分崇拜,常常徒步去黄家拜访。不久,滕固认识了黄家的一个丫头,那丫头长得又胖又丑,但很有素养,且待人接物很有礼貌。神差鬼使,滕固竟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黄炎培知道后,彻夜不眠,
我读书很少,要说哪本书对我影响大,还真说不上来。只能说说一度吸引过我的书。上高中的时候,我读过俄国作家魏列萨耶夫写的《果戈理是怎么写作的》,孟十还翻译,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作者介绍果戈理如何搜集材料,如何修改手稿,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等等,我读得津津有味。果戈理谈到他的创作过程:  先把想到的一切都不假思索地写下来,虽然可能写得不好,废话过多,但一定要把一切都写下来,然后就把这个笔记本忘掉吧。此后,
具有拓荒意义的选题    “台湾学校辅导”?对于这个书名,不少人也许会产生疑问,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是具有台湾特色的一个词,它的意思大体相当于我国大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我最近编辑的《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一书作者叶一舵教授在书中做了这样的解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念上、工作目标上和工作方式上与学校辅导基本一致,在工作领域与工作内容方面,学校辅导要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或学校心理辅导宽泛一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在历史的长河中澎湃着周恩来总理不朽的赞歌,向人们展示着他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一生。作为周恩来总理的秘书,纪东撰写的回忆录《难忘的八年》真实地记录了总理最后八年的人生历程,谱写了一曲总理晚年的大江之歌。  纪东,1943年11月10日生,1968年8月担任周恩来总理秘书直至1976年1月总理逝世。1994年任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授少将警衔。2002年5月退休,担任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