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年轻人眼里,中国传统白酒和红葡萄酒分属于传统和现代两端,甚至分属于不健康和健康两极。实际上,五谷和百草酿成的中国传统白酒,远比外来的红葡萄酒更健康。
五谷的甘甜
西南苗寨有一种“窝托罗酒”,其酿造要诀是,用的粮食越多越杂,酒就越香。这正是中国酒的第一个健康密码。
千百年来,中国人以谷物为主食,又以谷物酿酒。甘甜的五谷从餐桌上延续到酒杯中,天然地呵护了中国人的味觉和胃口。古人也发现了酒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西晋《博物志》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人清晨冒雾出门,临行前,一人饮酒,一个饱食,一人空腹。走到途中,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得出结论:在抵御恶劣环境方面,饮酒的效果胜于吃其他食物。
西方酒从果实变为酒,用的是酵母;中国传统白酒从谷物变为酒,用的是酒曲。把谷物霉变,压制成饼状,这就是曲饼,其中含有霉根菌等微生物,加进谷物中,能让淀粉分解为糖分,再转化为酒精。用曲饼和谷物酿成的酒,度数很低,大约只有两三度,酒味也很薄,所以古人说“略备薄酒”。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刘伶说“五斗解酲”,意思是他喝上五斗酒,反而能减轻身体的不适。这样一个嗜酒如命的人,竟活了七十多岁。
到了唐朝,随着酿酒技术的进步,酒的度数提高了。聪明的唐人发明了“烫酒法”,将酒烫热了再喝。这又是一个对人体有益的创举。因为中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此外还有醛。醛的含量虽少,但对人体的损害比酒精大得多。好在醛的沸点只有20℃左右,把酒烫热,就可以挥发掉大部分醛,大大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
独特的酿酒方法和聪明的饮酒方法,让中国传统白酒从一开始就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百草的芬芳
在谷物之外,中国人还为酒寻找到了另一个良伴:百草。
商朝有种酒叫作“鬯”,用黑色的黍米为原料,再加入郁金香草酿造而成,通常用于祭祀和占卜。到两汉时期,加椒花酿的椒酒、加玉桂酿的桂酒、加菊花酿的菊花酒,纷纷在街头亮相。名医也加入百草入酒的行列中。东汉的张仲景就记载了一种用红蓝花酿酒的方法。这些草本植物添加到酒中,或能养胃,或能祛寒,或能活血。
百草入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冷浸法。先将百草切细,装进生绢袋子里,浸到酒中,再把整坛酒密封起来,浸泡足够的时间,最好经历寒暑变化,让百草的效力充分渗透到酒里,就可以饮用了。二是热浸法。把干姜、胡椒末和石榴汁放到酒中,“火暖取温”,可酿成胡椒酒。还有加桑叶的,有加苍耳的,有加艾叶的,五花八门,创意无穷。
到了唐朝,酒中加百草的风气更加盛行。最出名的是两种,一种是郁金香酒,有除恶、祛湿之效。李白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写的就是当时山东枣庄峄城出产的一种名酒,颜色如琥珀。在唐代人心中,琥珀色的酒是最好的酒。另一种是“松醪春”。松叶、松针、松花、松脂……一切松树上的原料,都可以单独入酒,也可以混搭入酒。在唐朝人看来,松树百年长青,它的花叶枝节肯定都有养生的功能,制成的酒对人体最有益。
百草入酒,是中国酒的独创技法,也是中国酒独有的健康之道。酒中增添了清新淡雅的百草气息,酒味更加宜人,有了大自然的芬芳。这芬芳取代了药的苦涩,让人在浅酌和畅饮中健身、防病,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心灵的盛宴
中国酒之所以独一无二,不仅在于酿造物的天然,更在于它激发出符合中国人精神追求的一整套健康文化:修心、悟道、参理、崇礼、贵和、中庸……身与心的愉悦,在酒香里达到“和”的状态。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健康,让酒香融入民族的血脉里。
酒激发的精神愉悦,因时代的差异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与唐酒相伴的,是诗歌的热烈、武力的张扬和英雄的快意。卖酒———年轻貌美、充满异族风情的胡姬当垆叫卖,酒肆中的专业乐师奏起美妙的音乐,引得客似云来,“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买酒———钱不够,物来换,再贵重的东西都敢随手换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一掷千金的豪情绝非李白一人独有;喝酒———必须行令,酒案上摆满了骰盘、香球、花盏、酒胡子这些行酒令的东西,人人紧盯不放,必要争出胜负,才好痛饮。所以,饮唐酒是热闹的,是喧嚣的,是痛快的。
到了宋朝,与宋酒相伴的,是词曲的婉约、花间的柔美和士大夫的风雅。装修———酒楼的包间门口,“插四季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里面还留一方白墙,专供酒客们题诗作画;酒具———商人用温婉的青瓷、白瓷做成玉壶春瓶,卖瓶装酒,而文人发明了“碧筒饮”,用荷叶做酒杯,用发簪刺透叶柄,就着叶柄吸饮美酒,于是“白酒微带荷心苦”;酿酒———文人迷上了自酿佳饮,苏轼酿出桂酒,写一首诗,“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再酿出真一酒,又写一首诗,“晓日著颜红有晕,春风入髓散无声”。所以,饮宋酒是温文的,是雅致的,是有点儿静谧的。
世界上没有哪种酒,能像中国传统白酒这样,和人的精神世界、心理健康紧密相连。其妙处在于,当你在心灵上安置了一壶酒,就是安置了一个愉悦的精神家园。
五谷的甘甜
西南苗寨有一种“窝托罗酒”,其酿造要诀是,用的粮食越多越杂,酒就越香。这正是中国酒的第一个健康密码。
千百年来,中国人以谷物为主食,又以谷物酿酒。甘甜的五谷从餐桌上延续到酒杯中,天然地呵护了中国人的味觉和胃口。古人也发现了酒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西晋《博物志》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人清晨冒雾出门,临行前,一人饮酒,一个饱食,一人空腹。走到途中,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得出结论:在抵御恶劣环境方面,饮酒的效果胜于吃其他食物。
西方酒从果实变为酒,用的是酵母;中国传统白酒从谷物变为酒,用的是酒曲。把谷物霉变,压制成饼状,这就是曲饼,其中含有霉根菌等微生物,加进谷物中,能让淀粉分解为糖分,再转化为酒精。用曲饼和谷物酿成的酒,度数很低,大约只有两三度,酒味也很薄,所以古人说“略备薄酒”。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刘伶说“五斗解酲”,意思是他喝上五斗酒,反而能减轻身体的不适。这样一个嗜酒如命的人,竟活了七十多岁。
到了唐朝,随着酿酒技术的进步,酒的度数提高了。聪明的唐人发明了“烫酒法”,将酒烫热了再喝。这又是一个对人体有益的创举。因为中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此外还有醛。醛的含量虽少,但对人体的损害比酒精大得多。好在醛的沸点只有20℃左右,把酒烫热,就可以挥发掉大部分醛,大大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
独特的酿酒方法和聪明的饮酒方法,让中国传统白酒从一开始就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百草的芬芳
在谷物之外,中国人还为酒寻找到了另一个良伴:百草。
商朝有种酒叫作“鬯”,用黑色的黍米为原料,再加入郁金香草酿造而成,通常用于祭祀和占卜。到两汉时期,加椒花酿的椒酒、加玉桂酿的桂酒、加菊花酿的菊花酒,纷纷在街头亮相。名医也加入百草入酒的行列中。东汉的张仲景就记载了一种用红蓝花酿酒的方法。这些草本植物添加到酒中,或能养胃,或能祛寒,或能活血。
百草入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冷浸法。先将百草切细,装进生绢袋子里,浸到酒中,再把整坛酒密封起来,浸泡足够的时间,最好经历寒暑变化,让百草的效力充分渗透到酒里,就可以饮用了。二是热浸法。把干姜、胡椒末和石榴汁放到酒中,“火暖取温”,可酿成胡椒酒。还有加桑叶的,有加苍耳的,有加艾叶的,五花八门,创意无穷。
到了唐朝,酒中加百草的风气更加盛行。最出名的是两种,一种是郁金香酒,有除恶、祛湿之效。李白名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写的就是当时山东枣庄峄城出产的一种名酒,颜色如琥珀。在唐代人心中,琥珀色的酒是最好的酒。另一种是“松醪春”。松叶、松针、松花、松脂……一切松树上的原料,都可以单独入酒,也可以混搭入酒。在唐朝人看来,松树百年长青,它的花叶枝节肯定都有养生的功能,制成的酒对人体最有益。
百草入酒,是中国酒的独创技法,也是中国酒独有的健康之道。酒中增添了清新淡雅的百草气息,酒味更加宜人,有了大自然的芬芳。这芬芳取代了药的苦涩,让人在浅酌和畅饮中健身、防病,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心灵的盛宴
中国酒之所以独一无二,不仅在于酿造物的天然,更在于它激发出符合中国人精神追求的一整套健康文化:修心、悟道、参理、崇礼、贵和、中庸……身与心的愉悦,在酒香里达到“和”的状态。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健康,让酒香融入民族的血脉里。
酒激发的精神愉悦,因时代的差异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与唐酒相伴的,是诗歌的热烈、武力的张扬和英雄的快意。卖酒———年轻貌美、充满异族风情的胡姬当垆叫卖,酒肆中的专业乐师奏起美妙的音乐,引得客似云来,“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买酒———钱不够,物来换,再贵重的东西都敢随手换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一掷千金的豪情绝非李白一人独有;喝酒———必须行令,酒案上摆满了骰盘、香球、花盏、酒胡子这些行酒令的东西,人人紧盯不放,必要争出胜负,才好痛饮。所以,饮唐酒是热闹的,是喧嚣的,是痛快的。
到了宋朝,与宋酒相伴的,是词曲的婉约、花间的柔美和士大夫的风雅。装修———酒楼的包间门口,“插四季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里面还留一方白墙,专供酒客们题诗作画;酒具———商人用温婉的青瓷、白瓷做成玉壶春瓶,卖瓶装酒,而文人发明了“碧筒饮”,用荷叶做酒杯,用发簪刺透叶柄,就着叶柄吸饮美酒,于是“白酒微带荷心苦”;酿酒———文人迷上了自酿佳饮,苏轼酿出桂酒,写一首诗,“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再酿出真一酒,又写一首诗,“晓日著颜红有晕,春风入髓散无声”。所以,饮宋酒是温文的,是雅致的,是有点儿静谧的。
世界上没有哪种酒,能像中国传统白酒这样,和人的精神世界、心理健康紧密相连。其妙处在于,当你在心灵上安置了一壶酒,就是安置了一个愉悦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