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是教学中的一个很常见的误区,作为科学性极强的物理学科的教学,更是离不开实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探究能力”。这几年,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展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有益和成功的尝试,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课堂具体操作仍存在着对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差。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几种具体表现和对策。
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式的教学中,一直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程以知识为本位。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低能”现象便屡见不鲜。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人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有趣味很实用的课程,学物理绝不是为了做一些物理题目。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让学生理解:运动与力总是息息相关,从物体的受力出发,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可以分析受力情况。牛顿定律在实际中有重要应用,指挥宇宙飞船飞行的科学工作者,根据飞船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飞船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又如,根据天文观测知道了月球的运动情况,就可以知道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情况,牛顿当初探讨了这个问题,并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课堂上,教师应针对相关的物理现象,发动全体学生,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或错题案例进行全员讨论,或由一位学生介绍想法,其他学生就思路的成功或不足之处进行评论和修正。教师也可加入讨论,直至全体学生思维形成共振,引起共鸣,最后形成共识为止。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自己熟悉物理学发展的现状,关心物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尽可能为学生讲述列举当今科技的发展成果,使物理学更具时代气息和科技信息,站在面向科技面向未来的高度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二、片面追求实验教学,只看重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新大纲中明确要求,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内容陈旧,设备不齐全,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对实验又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能亲自动手做实验。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实验教学为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倡导在做中学,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的组织要适当适时。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实验教学,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实验,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适用于实验,似乎一提到物理教学,就是实验式教学,其他的教学方式都没有体现重视实践教学,其实这也是一种物理教学的误区,都应当摒弃。
一些新教师对于新教材的精神没有深入的领会和理解。他们认为重实践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做实验,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习,独自去探究,教师可以省些心。一堂课下来,看起来学生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学生收获甚微。教师从课堂导课开始就没有安排组织好教学,教学中也未给予必要的引导或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杂乱无序。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又不够,最终的实验结果也只能是教师简单的宣布概念原理的归纳和总结。
那么,怎样纠正这种片面追求实验教学的模式呢?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自己要敢于实验,乐于实验,善于实验,教师首先就要有相当熟练的物理实验操作技巧和技能。即使在学校实验设备和条件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也要大力提倡因地制宜,设计多层次的实验适应新教材。当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小制作和小实验,经常开展设计性实验或制作等评比性的学生活动。
三、以做题技能训练作为概念原理的掌握的唯一条件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抽象的语言先介绍某个定律或定理,然后讲解关于该定理的典型例题,介绍解题的步骤、方法,通过对习题的解答来加强对定理的理解和认识。用知识的应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把单纯的解题作为教学的目的,这是一种对学习物理的错误理解,学好物理的唯一途径变成了题海战术。解题的技巧被当作是一种机械记忆的形式被有意识的塞进学生的大脑,而认知的结果被视为仅仅是最后获得的答案的对错,这就是只重视解题技能的训练而轻视教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特点,这是一种对知识学习的错误理念。知识的细节的熟悉并不能获得对知识整体看法的形成,教师同时应具有对观念和原理的教学中使之关系明晰化的意图。对知识的应用的前提是对知识背后的原理规则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能用简单的机械反复的形式来完成。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物理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随着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转变。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绝不仅限于以上提出的几点,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式的教学中,一直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程以知识为本位。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低能”现象便屡见不鲜。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人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有趣味很实用的课程,学物理绝不是为了做一些物理题目。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让学生理解:运动与力总是息息相关,从物体的受力出发,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可以分析受力情况。牛顿定律在实际中有重要应用,指挥宇宙飞船飞行的科学工作者,根据飞船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飞船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又如,根据天文观测知道了月球的运动情况,就可以知道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情况,牛顿当初探讨了这个问题,并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课堂上,教师应针对相关的物理现象,发动全体学生,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或错题案例进行全员讨论,或由一位学生介绍想法,其他学生就思路的成功或不足之处进行评论和修正。教师也可加入讨论,直至全体学生思维形成共振,引起共鸣,最后形成共识为止。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自己熟悉物理学发展的现状,关心物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尽可能为学生讲述列举当今科技的发展成果,使物理学更具时代气息和科技信息,站在面向科技面向未来的高度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二、片面追求实验教学,只看重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新大纲中明确要求,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内容陈旧,设备不齐全,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对实验又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能亲自动手做实验。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实验教学为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倡导在做中学,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的组织要适当适时。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实验教学,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实验,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适用于实验,似乎一提到物理教学,就是实验式教学,其他的教学方式都没有体现重视实践教学,其实这也是一种物理教学的误区,都应当摒弃。
一些新教师对于新教材的精神没有深入的领会和理解。他们认为重实践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做实验,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习,独自去探究,教师可以省些心。一堂课下来,看起来学生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学生收获甚微。教师从课堂导课开始就没有安排组织好教学,教学中也未给予必要的引导或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杂乱无序。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又不够,最终的实验结果也只能是教师简单的宣布概念原理的归纳和总结。
那么,怎样纠正这种片面追求实验教学的模式呢?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自己要敢于实验,乐于实验,善于实验,教师首先就要有相当熟练的物理实验操作技巧和技能。即使在学校实验设备和条件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也要大力提倡因地制宜,设计多层次的实验适应新教材。当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小制作和小实验,经常开展设计性实验或制作等评比性的学生活动。
三、以做题技能训练作为概念原理的掌握的唯一条件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用抽象的语言先介绍某个定律或定理,然后讲解关于该定理的典型例题,介绍解题的步骤、方法,通过对习题的解答来加强对定理的理解和认识。用知识的应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把单纯的解题作为教学的目的,这是一种对学习物理的错误理解,学好物理的唯一途径变成了题海战术。解题的技巧被当作是一种机械记忆的形式被有意识的塞进学生的大脑,而认知的结果被视为仅仅是最后获得的答案的对错,这就是只重视解题技能的训练而轻视教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特点,这是一种对知识学习的错误理念。知识的细节的熟悉并不能获得对知识整体看法的形成,教师同时应具有对观念和原理的教学中使之关系明晰化的意图。对知识的应用的前提是对知识背后的原理规则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能用简单的机械反复的形式来完成。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物理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随着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转变。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绝不仅限于以上提出的几点,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