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应该让课堂更有“文化味”,学生学习数学课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实际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文化味兴趣 能力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对学生“学什么”比“为什么学”更关注与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张张被动接受的脸,而不是主动探索的渴望与激情。这是为什么呢?我渐渐悟出,原来,孩子们还没有认识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价值文化、数学的巨大作用以及数学的内在魅力。我想,如果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促思,数学广阔、博大和数学的底蕴、价值后,怎能不热爱它?怎能不对它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呢?
[案例一]记得曾经听过《十进制计数法》一课,我深深地被执教者的充满数学文化的设计所吸引,我没想到一节被我们认为枯燥、乏味,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的课,能上得如此有滋有味。想必这位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一定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文献,他将蕴藏在这个知识点中的数学文化充分地挖掘了出来:数的起源、古代各国的数的各异形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等。这些丰富的素材,加上多媒体课件的渲染呈现,一段具有古代神韵的“数的产生”背景资料应运而生了,它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听听课后学生们的感触吧——
生1:我觉得数真是太神奇了!原来它是这样演化而来的,我想以后我会更加喜欢数学的!生2:通过这节课,我突然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古国!生3:真没想到数学知识如此丰富多彩和有意思!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
[反思]听了孩子们的感言,我才顿悟到,是不是我们平时给他们传播的数学文化与史料太少了?数学课,同样是颇具趣味性和人文性的,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与深钻,里面的宝藏可不少啊!
二、在探索历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一种“为我”的状态而不是“为他”的状态,说明我们常常只是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而不是站在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其实有些知识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经历、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创造出来。
[案例二]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8个加法算式:
2+2+2+2+2 5+5+6 1+2+3+4 8+8 6+6+6
1+1+1+1+1+1 7+5+4 6+5+3
先让学生一一算出得数,然后让学生找出哪些题目比较特别;学生讨论后得出有些题目加数相同,让学生将加数不同的算式擦去;接下去开始讨论题目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多不多呢?小朋友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一下子有些茫然。师:你数家里的鞋子的只数,一般会怎么数?生:一双一双地数。师:一双就是两只,求三双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怎么算?生:2+2+2=6师:这不就是加数相同的加法吗?想想生活中还会在什么时候用到这样的加法。
此时,学生直观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大家各抒己见同时。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的表达方式。
师:其实生活中加数相同的加法还有很多呢。请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手指?右手有几个手指?合在一起有几个手指?列成算式是怎样的?生:5+5=10师: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来,要加多少个5呢?生1:44个5。生2:不对,应该是88个5,我们每人有两只手。师:好,那我就把88个5加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开始写算式,没写几个学生开始说太繁了。师:太繁了,那该怎么写呢?
学生各抒己见,开始探索如何简单地表示出“88个5相加”,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和已有这方面知识的学生的提示下得出“88×5”
[反思]在由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一环节,执教者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上。这样做,不仅与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一致,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得到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在人心智的其他方面得到启迪与唤醒。学生只有通过数学学习,才能获得创造新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
三、学科综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人文精神,我们在强调数学教材的工具性时,首先要有效地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与语文、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融合起来,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
[案例三]曾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在课的结尾不是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如何认钟表的?……”而是介绍有关“钟表”的数学背景知识,欣赏惜时的名言警句。
A.古代计时方法介绍。
师:现在,人们想知道什么时间了,可以看一下表,很方便。那在古代还没有表时,人们怎么知道时间呢?你知道有哪些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拿来交流,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片,并加以文字叙述。
B.惜时名言欣赏。
师:时间是多么重要。因此,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时间的名言名句。你知道哪些,大声地朗读给大家听一听。生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生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生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生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师:我明白了,这些名言都是说时间是多么宝贵呀!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间,那么就要学会安排时间,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反思]将数学知识教学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环节,汇报交流古代计时方法,使学生开阔眼界。惜时名言欣赏,更让学生在浓浓的古诗意境中感受时间的宝贵。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一缕清新之风,学生真的能够生动活泼地学习了。愿清新之风吹走数学的苦涩,吹走学生心灵中的恐惧,让数学生长在学生生活田园之中,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和意义,使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文化味兴趣 能力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对学生“学什么”比“为什么学”更关注与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张张被动接受的脸,而不是主动探索的渴望与激情。这是为什么呢?我渐渐悟出,原来,孩子们还没有认识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价值文化、数学的巨大作用以及数学的内在魅力。我想,如果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促思,数学广阔、博大和数学的底蕴、价值后,怎能不热爱它?怎能不对它产生深深的眷恋之情呢?
[案例一]记得曾经听过《十进制计数法》一课,我深深地被执教者的充满数学文化的设计所吸引,我没想到一节被我们认为枯燥、乏味,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的课,能上得如此有滋有味。想必这位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一定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文献,他将蕴藏在这个知识点中的数学文化充分地挖掘了出来:数的起源、古代各国的数的各异形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等。这些丰富的素材,加上多媒体课件的渲染呈现,一段具有古代神韵的“数的产生”背景资料应运而生了,它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听听课后学生们的感触吧——
生1:我觉得数真是太神奇了!原来它是这样演化而来的,我想以后我会更加喜欢数学的!生2:通过这节课,我突然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古国!生3:真没想到数学知识如此丰富多彩和有意思!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
[反思]听了孩子们的感言,我才顿悟到,是不是我们平时给他们传播的数学文化与史料太少了?数学课,同样是颇具趣味性和人文性的,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与深钻,里面的宝藏可不少啊!
二、在探索历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一种“为我”的状态而不是“为他”的状态,说明我们常常只是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而不是站在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其实有些知识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经历、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创造出来。
[案例二]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8个加法算式:
2+2+2+2+2 5+5+6 1+2+3+4 8+8 6+6+6
1+1+1+1+1+1 7+5+4 6+5+3
先让学生一一算出得数,然后让学生找出哪些题目比较特别;学生讨论后得出有些题目加数相同,让学生将加数不同的算式擦去;接下去开始讨论题目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多不多呢?小朋友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一下子有些茫然。师:你数家里的鞋子的只数,一般会怎么数?生:一双一双地数。师:一双就是两只,求三双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怎么算?生:2+2+2=6师:这不就是加数相同的加法吗?想想生活中还会在什么时候用到这样的加法。
此时,学生直观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大家各抒己见同时。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的表达方式。
师:其实生活中加数相同的加法还有很多呢。请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手指?右手有几个手指?合在一起有几个手指?列成算式是怎样的?生:5+5=10师: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来,要加多少个5呢?生1:44个5。生2:不对,应该是88个5,我们每人有两只手。师:好,那我就把88个5加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开始写算式,没写几个学生开始说太繁了。师:太繁了,那该怎么写呢?
学生各抒己见,开始探索如何简单地表示出“88个5相加”,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和已有这方面知识的学生的提示下得出“88×5”
[反思]在由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一环节,执教者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上。这样做,不仅与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一致,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得到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在人心智的其他方面得到启迪与唤醒。学生只有通过数学学习,才能获得创造新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获得终身受益的文化力量。
三、学科综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人文精神,我们在强调数学教材的工具性时,首先要有效地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与语文、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融合起来,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
[案例三]曾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在课的结尾不是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如何认钟表的?……”而是介绍有关“钟表”的数学背景知识,欣赏惜时的名言警句。
A.古代计时方法介绍。
师:现在,人们想知道什么时间了,可以看一下表,很方便。那在古代还没有表时,人们怎么知道时间呢?你知道有哪些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拿来交流,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片,并加以文字叙述。
B.惜时名言欣赏。
师:时间是多么重要。因此,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时间的名言名句。你知道哪些,大声地朗读给大家听一听。生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生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生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生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师:我明白了,这些名言都是说时间是多么宝贵呀!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间,那么就要学会安排时间,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
[反思]将数学知识教学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环节,汇报交流古代计时方法,使学生开阔眼界。惜时名言欣赏,更让学生在浓浓的古诗意境中感受时间的宝贵。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一缕清新之风,学生真的能够生动活泼地学习了。愿清新之风吹走数学的苦涩,吹走学生心灵中的恐惧,让数学生长在学生生活田园之中,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和意义,使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