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地方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州东山人杰地灵,有着独特优美的历史人文资源和众多艺术名家,这些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是学生学习美术、发展美育的源泉。本文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美术课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家园的变迁》教学为例,结合构图、造型、透视、表现形式等专业技法,简略谈谈地方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关键词:地方资源;美术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作为美术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走进身边的资源,让他们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出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罗丹在《罗丹论艺术》中说过:“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苏州东山地处苏州西南端,距离城区40公里。由于远离城市,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和事物相对闭塞,接受美育的途径相对要少得多。学生美育意识和美育途径的缺乏是当前面临的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以《变迁中的家园》教学为例,谈谈地方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一、 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东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筑也很有地方特色,历史人文底蕴和美学意蕴十分深厚。引领学生参观家乡的明清建筑,感受江南小镇粉墙黛瓦的独特魅力是我运用的第一个策略。
  学校附近的雕花楼是民国初期建筑,整个建筑群是砖雕、木雕、石雕、铁雕等雕刻的有机集合,可以说是无处不雕,有着“江南第一楼”的美誉。这里的每一块雕刻都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并极具美学价值。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把课堂搬到雕花楼,带领学生参观具有苏派园林典型风格的亭台轩榭,欣赏极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的雕刻工艺。
  但如何教会学生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记录这些美好的画面,并能传达出其中的韵味?这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首先要教给学生一种记录的方式,让他们记录下各自喜爱的局部或细节。而速写又是最为合适的记录方式,记录时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场景和角度,以线造型为主的方式来表现。线条有长短、粗细、曲直、软硬之分。建筑要用相对“硬朗”一点的长线条来凸显它的气势,建筑上的雕刻大多是中国古代纹样或吉祥图案,以及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人物、动物或植物形象,则需要用“软”一点的曲线条来凸显它的形象。这么解释,对于学生来说,还不够直观,为此,我选取了雕花楼一石雕门楼,用5~10分钟给学生简单示范了门楼和门楼上人物形象的画法,边画边讲解,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现场答疑解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散到雕花楼的各个角落,自主选取合适的场景或局部进行速写训练。学生们借鉴学习老师示范教授的方法,加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果然轻松完成了任务,有些同学甚至还创作出了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作品,着实令人惊喜。这样的训练,不仅轻松实现了本节美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家乡建筑工艺的精湛和独特的审美意蕴,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授《变迁的家园》这一课时,我利用社团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有着“中国内湖最美环岛公路”之称的东山环山公路,并选取环岛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把它当着我们的教学内容,周边的山色湖光、民居建筑、山地树林都是我们的写生素材。
  公路、民居、太湖、天空是最平常的景物,也是最能体现透视,特别是焦点透视。我先把学生集中到了一起,采用示范法,简单示范了透视效果图,让学生感受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这种视觉现象,并学会运用透视的技法来呈现身边的湖光山色。考虑到时间、安全等因素,我给学生一定的距离范围(1公里),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取景来进行创作。布置完任务后,同学们带着纸笔欢快的散入路边的丛林美景中,寻找各自的心仪观察点和观察角度。一个小时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带回了自己的创作,创作的作品也明显多了些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灵气。
  三、 吴地名家优秀作品等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风景画的构图中,我们可以借用摄影术语“景深”来表达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也就是把一幅画面中的景物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来进行表达。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名家的作品,无一例外都很好地运用了这样的构图模式。以吴门画派文征明的山水小品《横塘》为例,画面中近景是岩石、中景是河道、远景是山石。在三个层次中,文征明主要想表达的是远处的山石,因此重点刻画。而当代画家吴冠中先生创作的江南水乡《周庄》,房屋数量众多,沿着河道分布,是重中之重,整个画面看似无远近之分,但细细品味,近有零星船只、中有房屋和河道、远有拱桥点缀,这不也是体现着近景、中景、远景的构图模式吗?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构图方式的解读,特别是吴冠中的《周庄》这一作品,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环境。此时,让学生去创作《变迁的家园》就顺理成章,东山的陆巷古村、西新街、雨花胜境等名胜古迹是学生创作的素材。
  为此,这一课我有计划的分为三个课时,从建筑到风景再到名作,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绘画不只是手上运动,而是手脑眼并用,是需要有相应的技法支撑的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我在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分别渗透了取景、透视、构图、表达方式等绘画技巧。通过学习,让学生综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合适的方法加以呈现,最终创作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艺术创作的素材源于生活,但不只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更是情感的升华和表达。《家园的变迁》这一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完成了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创作出了新鲜的作品,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地方名家有了更深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法)罗丹.羅丹论艺术[S].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简介:
  徐熙凤,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莫厘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对化学知识相对陌生,尚未掌握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为学生深入系统的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教育;化学教学;教学质量  一、 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能够看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
摘 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最基层、重要的组织管理者,班主任工作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高中学生的特点,也给高中班主任提出了很多艰巨的要求。班主任管理直接决定了班集体的形成和文化。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处在人生观的初步形成时期。性格特点明显,很多时候家长都觉得“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会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多和孩子谈谈”。这样的话里既影射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
摘 要:改革与发展当前,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内容,并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确定培养内涵,并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有助于推动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也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正确的行为观念,来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种发展背景下,本文浅要分
摘 要: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其在智力、生活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在针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识字教学时,需要运用图形操作来创新教学模式,制定适应智障学生的教学方法。本文简要就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应用图形操作展开教学进行分析,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智障学生更好的识字。  关键词:图形操作;智障学生;语文;识字能力  识字是学生从事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对于智障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作业完成和订正情况,导致布置作业的意义并不大。为此,现本文就从学生自主订正作业、采取正确的订正步骤、使用错题集、归纳总结错题和设置作业订正分层目标等五个方面入手,就提高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为初中数学教学贡献自身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订正;教学策略;有效性  目前很多初中生仍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与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不仅重视教学的效果,更提高了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为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使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更加精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数学课堂因体验而精彩,体验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有生命的教学情境过程。在传统的小学
摘 要:当今形势下,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导数”这章节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而且本章的难点就是关于函數图像的切线。下文就根据课本中的一道习题“求曲线 y=x3 3x在点P(-2,-14)处的切线方程。”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图像的切线;切线方程
摘要:实践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所说的“做数学”就是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最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就是动手实践。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不经实践只讲理论的问题,不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列举具体案例,论述如何运用实践的方法教授小学数学,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关键词:实践教学;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智力发展  什么叫“做数学”?
摘 要:数感、数学运算、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体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数学素养的组成部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还是要落实在课堂。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抽象、迁移、体验、经历、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数学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感;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主阵地,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用有理数估计算术平方根的大小”的教学设计为例,旨在探索如何
摘 要:有效的学习方法堪比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之云梯。鉴于学习方法在提升学习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教育教学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换言之,就是说,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不是照本宣科,并不是教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