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生命又是脆弱的、短暂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好生命教育素材,让学生用心感受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位学生正在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你看到了什么?”我问。“我看到了生命在跳跃,感受到了生命的旺盛与美好!”“谁还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美好?”我不禁脱口而出。“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的薄雾……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登山》)……一个个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回答。在学生们激情地朗读后,我不失时机地通过多媒体呈现课文内容的精彩画面,让学生更感性、更直接地感受生命的精彩。“哦,世界如此美妙,生命如此精彩,你们热爱生命吗?你们认为生命的精彩之处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当学生们在感受生命的绚烂多姿时,我不忘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处,让生命教育向纵深层次发展。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物典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向命运挑战》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霍金在身患‘绝症’的时候是怎么向命运挑战的?结果如何?他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利用教材中的人物典范,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与挫折教育。引导学生体悟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是热爱生命的进一步升华。只有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才会有对生命的热烈追求,活出人生的精彩。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是一种唤醒心灵和充实心灵的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
然而,人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经受各种困难、挫折,因此,还需要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通过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逃避的,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磨练意志,体会到生命的艰辛;通过死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死亡,要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三、设置问题引发讨论,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
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人的生理健康教育,还包括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把握住一些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自我调控,形成健康的心理。如:“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十分不服气,而蔺相如却处处避让,你们是如何评价廉颇与蔺相如的?在生活中,如果有同学在某一方面比你更胜一筹,你是如何处理的?”
通过设置问题引发讨论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引导学生接受人际交往教育。教学中,我利用一场场的讨论,为学生提供一次次交往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交往中掌握交际的规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共同生活。
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提升生存技能
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人的生命安全教育。综合实践与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让学生们模拟表演地震逃生与自救互助的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切身体验,并通过集体点评,提升了学生的自救互助技能。课后。我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地震防范知识,自办小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丰富了他们的安全防范知识。再如:教完《少年旅行队》后,为了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我向他们推荐了课外读物《大森林里的主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总之,生命教育不能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能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能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人类应和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生活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能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好生命教育素材,让学生用心感受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位学生正在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你看到了什么?”我问。“我看到了生命在跳跃,感受到了生命的旺盛与美好!”“谁还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美好?”我不禁脱口而出。“他们登上山顶,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的薄雾……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儿也开始闪烁着光芒,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地唱了起来。”(《登山》)……一个个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回答。在学生们激情地朗读后,我不失时机地通过多媒体呈现课文内容的精彩画面,让学生更感性、更直接地感受生命的精彩。“哦,世界如此美妙,生命如此精彩,你们热爱生命吗?你们认为生命的精彩之处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当学生们在感受生命的绚烂多姿时,我不忘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处,让生命教育向纵深层次发展。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物典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向命运挑战》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霍金在身患‘绝症’的时候是怎么向命运挑战的?结果如何?他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利用教材中的人物典范,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与挫折教育。引导学生体悟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是热爱生命的进一步升华。只有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才会有对生命的热烈追求,活出人生的精彩。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是一种唤醒心灵和充实心灵的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
然而,人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经受各种困难、挫折,因此,还需要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通过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逃避的,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磨练意志,体会到生命的艰辛;通过死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死亡,要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三、设置问题引发讨论,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
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人的生理健康教育,还包括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把握住一些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自我调控,形成健康的心理。如:“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十分不服气,而蔺相如却处处避让,你们是如何评价廉颇与蔺相如的?在生活中,如果有同学在某一方面比你更胜一筹,你是如何处理的?”
通过设置问题引发讨论来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引导学生接受人际交往教育。教学中,我利用一场场的讨论,为学生提供一次次交往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交往中掌握交际的规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会共同生活。
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提升生存技能
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人的生命安全教育。综合实践与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让学生们模拟表演地震逃生与自救互助的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切身体验,并通过集体点评,提升了学生的自救互助技能。课后。我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地震防范知识,自办小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丰富了他们的安全防范知识。再如:教完《少年旅行队》后,为了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我向他们推荐了课外读物《大森林里的主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总之,生命教育不能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能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能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人类应和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生活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能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