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数学课 创新 培养
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在练习中培养创新精神。
在新授结束后,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准备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只限于书本,不拘泥形式,要变换思维,更新解题方法。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后,可以进行延伸性的习题训练,如: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油桶,底面是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高7分米,做这个油桶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老师出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教具,于是提问:“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学生通过观察并会得出答案:有5个面,这5个面分别是前、后、左、右、下面。接着提问:“我们该如何来求這5个面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了以下几种解法:
(1)5×7×2+5×7×2+5×5?
(2)(5×7+5×7+5×5)×2-5×5
(3)(5×7+5×7)×2+5×5
(4)5×7×4+5×5
教师要及时表扬这部分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地去寻找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并叼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创新精神。
二、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的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三、在快乐中培养创新精神
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四、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精神培养的起点。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同学们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多层次、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数学课 创新 培养
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在练习中培养创新精神。
在新授结束后,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准备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只限于书本,不拘泥形式,要变换思维,更新解题方法。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后,可以进行延伸性的习题训练,如: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油桶,底面是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高7分米,做这个油桶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老师出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教具,于是提问:“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学生通过观察并会得出答案:有5个面,这5个面分别是前、后、左、右、下面。接着提问:“我们该如何来求這5个面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了以下几种解法:
(1)5×7×2+5×7×2+5×5?
(2)(5×7+5×7+5×5)×2-5×5
(3)(5×7+5×7)×2+5×5
(4)5×7×4+5×5
教师要及时表扬这部分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地去寻找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并叼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创新精神。
二、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的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三、在快乐中培养创新精神
我认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四、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精神培养的起点。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同学们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多层次、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