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然而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热情的情境创设现象,如简单附着、繁琐多余、空中楼阁等。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必须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有效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可从喜闻乐见、生活体验等方面进行情境创设,从而把数学课堂变成孩子喜欢学习的园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现在的数学课堂是追求有效、实效和高效的,我们教师不能不对教学情境进行认真思考和有效的设计,还情境以本来面目,使情境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环境。
一、创设真实情境
(一)情境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内容为纲
有些教师把情境作为一个环节来设计,而不是作为教学手段来考虑,经常为一堂课没有用“情境”而感到不安,为一堂课过于朴素平实而感到羞涩。还有些教师特别热衷于“经典情境”的使用。创设情境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不为情境而情境,不要盲目而一味地追求情境。
1. 要因人设境
在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的本身魅力,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要因材设境
即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引入,对于一些不必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往往是从超市或菜场开始,以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其实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以至于一看到人民币,马上就联想到商场,已充分体验了人民币的重要性。所以就不需要创设特定情境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创设情境要生活化,有童趣
1. 创设情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好多教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导入,就是从“分配东西”开始,学生会萌发厌烦情绪。所以创设情境时,要关注生活,更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实际需要。
如:《分数的意义》教学:(教师出示课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调查发现:中国小学生睡眠现状令人担忧,大约有2/3的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师:同学们,这里的2/3是什么意思呢?
生1:是把全国小学生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小学生都是睡眠不足的。
师:这个分数能告诉我们什么?
生2:当前的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非常多,而睡眠充足的人很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睡眠充足的人很少的呢?
生3:因为睡眠充足的人只有1/3。
……
教师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分数知识的学习,回到现实的空间,使素材更为充足,背景更为丰富,使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这些内容具有丰厚的现实内涵,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地解读分数的意义,并使学生最终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意义。
2. 创设情境要模拟和真实生活相协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在《找位置》教学中,可创设“介绍班长”,自我介绍“找朋友”、“抽奖”、“看电影”等一系列情境,学生会兴趣盎然,十分投入。特别是“看电影”活动,把教室设计成电影院,学生手拿电影票,在幽雅的音乐声中进场,根据电影票提供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座位,最后真的欣赏了1分钟左右的短片。学生完整经历了找座位、看电影的过程,已经忘却了自己是在学习,完全沉浸在看电影的乐趣中,觉得这样的学习格外开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适宜的障碍,去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对疑难问题产生积极思维。
(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知识、规律的魅力,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
(二)创设空间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只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有积极思维,才会有创新学习。
教师要真正让每个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创设可行有效的情境,使儿童的思维在好奇的牵引下,在不断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
三、创设情境要具有学科性
(一)情境要体现数学味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必须要有数学味。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数学才是目的,教师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曾看到一位教师在上《面积的认识》教学内容时:
师: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和绍兴广场。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两个广场吗?
如果要你们对这两个广场作个比较,你会怎么比?
生1:去天安门广场比较远,去绍兴广场比较近。
生2:天安门广场比较大,绍兴广场比较小。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去过。
师:究竟两个广场的大小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一些资料。
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是北京的著名景点。
绍兴城市广场,面积约120000平方米,是绍兴的一大景观。
师:从以上资料中,你能发现两个广场的大小吗?
生4:能。天安门广场大,绍兴广场小。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4:我从“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绍兴城市广场面积约120000平方米”这两句话中看出来的。
师:面积?这是一个新的词语,你知道什么叫面积吗?
生5:面积,就可以用来表示的大小。
生6:图形,也有面积。
……
师:看来,同学们对面积的知识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面积。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两个广场的情况,较快地涉及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抓住“天安门广场比较大、绍兴广场比较小,”引出了“面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知,更能节约时间,让学生尽早地研究数学知识。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关注的焦点应放在情境是否有效上,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要注意使每一个情境创设都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生成性的情境资源,并将其与自己的预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分析问题,让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现在的数学课堂是追求有效、实效和高效的,我们教师不能不对教学情境进行认真思考和有效的设计,还情境以本来面目,使情境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环境。
一、创设真实情境
(一)情境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内容为纲
有些教师把情境作为一个环节来设计,而不是作为教学手段来考虑,经常为一堂课没有用“情境”而感到不安,为一堂课过于朴素平实而感到羞涩。还有些教师特别热衷于“经典情境”的使用。创设情境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不为情境而情境,不要盲目而一味地追求情境。
1. 要因人设境
在情境创设时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的本身魅力,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要因材设境
即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引入,对于一些不必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往往是从超市或菜场开始,以了解人民币的作用。其实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以至于一看到人民币,马上就联想到商场,已充分体验了人民币的重要性。所以就不需要创设特定情境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创设情境要生活化,有童趣
1. 创设情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情境。好多教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导入,就是从“分配东西”开始,学生会萌发厌烦情绪。所以创设情境时,要关注生活,更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实际需要。
如:《分数的意义》教学:(教师出示课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调查发现:中国小学生睡眠现状令人担忧,大约有2/3的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师:同学们,这里的2/3是什么意思呢?
生1:是把全国小学生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小学生都是睡眠不足的。
师:这个分数能告诉我们什么?
生2:当前的小学生睡眠不足的人非常多,而睡眠充足的人很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睡眠充足的人很少的呢?
生3:因为睡眠充足的人只有1/3。
……
教师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分数知识的学习,回到现实的空间,使素材更为充足,背景更为丰富,使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这些内容具有丰厚的现实内涵,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地解读分数的意义,并使学生最终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意义。
2. 创设情境要模拟和真实生活相协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在《找位置》教学中,可创设“介绍班长”,自我介绍“找朋友”、“抽奖”、“看电影”等一系列情境,学生会兴趣盎然,十分投入。特别是“看电影”活动,把教室设计成电影院,学生手拿电影票,在幽雅的音乐声中进场,根据电影票提供的座位号,找到自己的座位,最后真的欣赏了1分钟左右的短片。学生完整经历了找座位、看电影的过程,已经忘却了自己是在学习,完全沉浸在看电影的乐趣中,觉得这样的学习格外开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适宜的障碍,去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对疑难问题产生积极思维。
(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知识、规律的魅力,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
(二)创设空间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只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有积极思维,才会有创新学习。
教师要真正让每个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创设可行有效的情境,使儿童的思维在好奇的牵引下,在不断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
三、创设情境要具有学科性
(一)情境要体现数学味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必须要有数学味。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数学才是目的,教师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曾看到一位教师在上《面积的认识》教学内容时:
师: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和绍兴广场。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两个广场吗?
如果要你们对这两个广场作个比较,你会怎么比?
生1:去天安门广场比较远,去绍兴广场比较近。
生2:天安门广场比较大,绍兴广场比较小。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去过。
师:究竟两个广场的大小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一些资料。
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是北京的著名景点。
绍兴城市广场,面积约120000平方米,是绍兴的一大景观。
师:从以上资料中,你能发现两个广场的大小吗?
生4:能。天安门广场大,绍兴广场小。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4:我从“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0000平方米,绍兴城市广场面积约120000平方米”这两句话中看出来的。
师:面积?这是一个新的词语,你知道什么叫面积吗?
生5:面积,就可以用来表示的大小。
生6:图形,也有面积。
……
师:看来,同学们对面积的知识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面积。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两个广场的情况,较快地涉及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抓住“天安门广场比较大、绍兴广场比较小,”引出了“面积”,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知,更能节约时间,让学生尽早地研究数学知识。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关注的焦点应放在情境是否有效上,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要注意使每一个情境创设都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生成性的情境资源,并将其与自己的预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分析问题,让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