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激趣增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卡特金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孩子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就是全优的了。”可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主动学习地起点,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法宝。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从而达到“其进自不能已”的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着手解决下述问题,以提高课堂效率。
  一、挖掘教材,探“兴趣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学材料”就是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它是师生课堂活动的载体。依靠教材,从中找出与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兴趣点,无疑能激活他们的主体心态,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能力。比如在研读《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那阴暗的天空,一对美丽的孔雀,展开双翅,飞呀,飞呀,飞呀……向着东南方向飘飞。可是,一路上依恋顾盼,飞不上几里又飞回,飞不上几里又飞回,……这会给我们怎样的联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会把学生们带入特定的情境,让他们以一种深沉悲愤的心情去感知那对青年夫妻横遭封建礼教迫害,满怀哀怨离开人世的凄惨故事。
  二、设计教法,找“结合点”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体悟,有所得。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要兼顾每位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经验,使“教”与“学”的结合紧凑、和谐,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拿来主义》这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探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的中国,我们要不要合理地借鉴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长处?我们竭力主张个性化的今天,要不要去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在研读《阿房宫赋》时,就联系到赖其昌的“红楼”等“财产控”、“权利控”等社会现象。在鉴赏《黄鹂》一诗时,就联想到当今的一些不良现象为此诗作注解: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国考察,窗含西岭千秋雪——顽固不化,门泊东吴万里船——漂在上面。这些结合,既会让学生们对自己、对社会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会激发学生们上课的热情,达到师生共融的境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讲究方法,求“兴奋点”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在十几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效果不尽相同。这并不是由于这些教学法本身有多大高低的差别,而是在于教师会不会活用,关键在一个‘活’字。”这真乃字字千钧,它告诉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新颖脱俗,更能激活学生们的“创造点”,更多地获得成就感,使课堂教学产生独特的魅力和效果。我就经常采用下列方式,使同学们“脑、耳、口、手”全方位动起来。
  1.听。听作品朗读带,把文字化成声音,更能帮助我们领悟作品的情境、基调;听与作品有关的歌曲、器乐曲,增强我们对作品的感性认识。比如听《荷塘月色》的配乐朗诵带,听曲调悠扬的《春江花月夜》,听充满哀怨的《琵琶行》等。
  2.说。通过课堂演讲、辩论、即席发言等方式训练学生们“有意交谈”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自如地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并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包身工》时,让他们和“包身工”们比比童年;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想,学习《雷雨》时,让他们对“周朴园的怀念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进行辩论等。
  3.读。朱熹指出:“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而,我要求学生们通过反复朗读,不断地揣摩、把握文章本身的神韵,去想象文章的意境,去感知作者的情致,去领会作者的主张,最终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为了激发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常具体采用领读、竞赛读等方式。
  4.写。有些作品并非先讲解,而是让同学们根据特定情境先写相关作文,然后把自己的作文和教材进行对照,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之前,我要求学生们写一篇展示家乡的秋天景致的作文,然后再读《故都的秋》,体悟作者笔下的秋景及其创作时的情绪。这样做,使学生们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遭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5.观。即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的课件、视频展示或观看与作品有关的影视剧,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可感的形象。这既避免了教学的单调性,又使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对作品的领悟更透彻。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雷雨》、《边城》时,即穿插采用这种方法。
  6.唱。一些古典诗词被配乐演唱了,在讲析它们时请会唱的学生或自己高歌一曲,很显然能感染师生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气氛,使课堂教学富有韵味。如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赤壁怀古》等。
  7.演。即演课堂剧,比如《雷雨》、《哈姆雷特》、《荆轲刺秦王》之类皆可采用这种方式。它充分调动学生们各方面的器官,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形,丰富多彩。
  总而言之,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使课堂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务实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让学生们既提高了知识水平,又培养了各种能力,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电子式的概念和写法在高中算是个难点,高中无论新老课程对这方面的介绍都较为简单,本文在此围绕电子式的几个问题提出作者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一、电子式的概念和作用  大家知道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往往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即价电子发生变化,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表达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初中阶段学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出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由于其把不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和一些内层电子都无谓的表示出来,所以用它
【内容摘要】有些学生不喜欢学初中地理,认为是副科,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学了没用,理论与实践差得太大。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把学习与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知联系起来。学习地理就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适时地把生活中的地理引入课堂,共同探究其形成发展的
【内容摘要】直角(垂直)为条件的线段求值问题经常在中考试题特别是压轴题中出现。该文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以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相关试题为例,说明直角条件与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内在联系的意义建构,以说明线段求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面几何 直角建构 线段求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
【内容摘要】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的特殊性,数学作业布置与评价有自身的特点,作业布置应顾及学生全体与具备学习能力的学生两个方面,同时注意方法与技巧,作业评价应与学生学业分数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养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尊心与劳动品质。  【关键词】作业布置 全面与重点 循环与反复  英国作家莎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因此,一
思维定势,是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形式,是一种宏观思维监控意识削弱而进入模式化信息加工程序的情景。学生在数学解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常常用固定的模式、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思维定势。有些教师认为思维定势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矛盾的,提高解题能力就要训练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笔者不同意此观点,正如围棋中有“定式”,它是经各代高手反复演练,对弈双方都能获利的招式,它有固
【内容摘要】我们的历史要老师要能够善于走出课本,突出社会与文化的内容,力求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打破学科壁垒,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融合。  【关键词】中学 历史 课程 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握好该课程,具体至少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树立课程意识,熟悉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非常喜欢这门课,这
【内容摘要】在一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老师无意识地、不自觉地重复着学生已“学会”的内容,造成了教学低效。那么文学作品的“先学后教”,怎么“后教”才能让教学走向“深刻”呢?本文提出了三条建议: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多元解读、唤醒学生探究文本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先学后教 深层阅读 文本语言 多元解读 文化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已
【内容摘要】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要认真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只有很好预习,学生学习才会进入角色,教师的讲解才会水到渠成,学与教才会“共同振动”。二,好的切入点,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满堂问”,所提问题没有广度,深度,反而使教学过程繁杂,产生没有价值的效果,同时又浪费时间。四,多媒体泛滥,把一些简单的
【内容摘要】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物理课堂教学逐步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由重积累变为重探求,在物理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汇和渗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 积极实践 智慧闪光  随着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物理课堂教学逐步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由重积累变为重探求,在物理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汇和渗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提升学生物
中国文学自古就追求“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存在很多“言外之意”,即“留白”,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留白”,焕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虚实结合的境界融入课堂。  不同的体裁,教师在教学时候,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说明文和议论文等文体,下面,笔者选取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