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动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详细论述了以情境活动、合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主的活动形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论证了活动教学法的良好教学教育效果,并阐述了自己对活动教学法应用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情境体验;合作互动;实践创新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理解,“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活动教学的应用,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教学的理论,拓宽了认识教学规律的视角;而且,由于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的发展,使我们为实施素质教育开拓出更多有效的途径。活动化的教学形式,给我们现有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能更好为素质教育服务,也能真正增强教育的实效。
结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开展情境活动,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近些年来,情境教学在我国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纵观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注重创设情境来实施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例如,我国古代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就是利用情境进行教育的典型范例。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能引起学生主体知识、情感、行动变化的自然的、社会的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境、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取知识、陶冶性情。
情境活动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因此,活动构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之改造成课堂活动。例如,可以把 “运用你的经验”作为导入活动,可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拓展空间”则作为一框的结束,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探究与分享”是教材活动的主体形式,在呈现材料后进行提问或者提出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探讨、碰撞。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开展一系列的讲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直面学生的困惑甚至是质疑,将冲突、碰撞视为值得展开探讨与对话的重要议题,以及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的重要契机,引导学生 思考、辩理和体验、感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合作活动,学生既可以充分施展才能,又可以培养协作性和适应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扭曲了,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他们缺乏协力配合、相互交流,更少有利他行为,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由于片面地强调竞争,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而在合作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必须要他们通力合作、研究,才能一起完成教师分派的任务。旨在创设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学习气氛,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尊感的需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八年级的活动课《关心国家发展》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合作活动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第一小组的同学请自己的父母亲或是爷爷奶奶谈谈他们的生活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把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材料。第二小组的学生走访有关的历史档案室,查阅第一手历史资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第三小组的同学采访革命老軍人,了解本地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然后各个小组把搜集到的所有材料进行共同整理、归纳,共同努力合作,写成短文、制成图表,办了一期很有特色的展览,并邀请全校的同学一起参观。
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他们是与组员们联系在一起的,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也不能成功,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才能完成整个任务。学生在小组中只有分工不同,没有优劣之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多向的思想交流,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合作,使学生觉得学习是愉快和充满情趣的。而且,他们能在各自的任务下,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讨论和学习所分配的学习任务,彼此相互合作、沟通,在互助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和关心他人的好品质,从而增强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辨证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他们将要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社会。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教育融合,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活动教学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方式,直接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开阔视野。以现时八年级的课程为例,在讲授《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我组织学生观看摄影图片展、有关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报道;组织学生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进行调查,并写总结报告;然后再联系课本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发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使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
活动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带有更新教育观念的一种教育主张和思想。它不仅能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更能推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要创造性地去实施活动教学,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让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要积极探索、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科学型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活动教学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2]宋宁娜.活动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
[3]李巨之.活动课程研究.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 .
[4]高峡,康健,从立新.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5]王坦.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关键词】情境体验;合作互动;实践创新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理解,“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活动教学的应用,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教学的理论,拓宽了认识教学规律的视角;而且,由于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得到的发展,使我们为实施素质教育开拓出更多有效的途径。活动化的教学形式,给我们现有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能更好为素质教育服务,也能真正增强教育的实效。
结合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活动教学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开展情境活动,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近些年来,情境教学在我国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纵观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注重创设情境来实施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例如,我国古代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就是利用情境进行教育的典型范例。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能引起学生主体知识、情感、行动变化的自然的、社会的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境、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取知识、陶冶性情。
情境活动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因此,活动构成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之改造成课堂活动。例如,可以把 “运用你的经验”作为导入活动,可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拓展空间”则作为一框的结束,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探究与分享”是教材活动的主体形式,在呈现材料后进行提问或者提出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探讨、碰撞。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开展一系列的讲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直面学生的困惑甚至是质疑,将冲突、碰撞视为值得展开探讨与对话的重要议题,以及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的重要契机,引导学生 思考、辩理和体验、感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合作活动,学生既可以充分施展才能,又可以培养协作性和适应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扭曲了,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败。他们缺乏协力配合、相互交流,更少有利他行为,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时,由于片面地强调竞争,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而在合作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将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必须要他们通力合作、研究,才能一起完成教师分派的任务。旨在创设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学习气氛,满足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和获得自尊感的需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八年级的活动课《关心国家发展》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合作活动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第一小组的同学请自己的父母亲或是爷爷奶奶谈谈他们的生活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把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材料。第二小组的学生走访有关的历史档案室,查阅第一手历史资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第三小组的同学采访革命老軍人,了解本地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然后各个小组把搜集到的所有材料进行共同整理、归纳,共同努力合作,写成短文、制成图表,办了一期很有特色的展览,并邀请全校的同学一起参观。
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他们是与组员们联系在一起的,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也不能成功,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才能完成整个任务。学生在小组中只有分工不同,没有优劣之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多向的思想交流,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合作,使学生觉得学习是愉快和充满情趣的。而且,他们能在各自的任务下,仁者见人,智者见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讨论和学习所分配的学习任务,彼此相互合作、沟通,在互助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和关心他人的好品质,从而增强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辨证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他们将要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社会。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教育融合,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活动教学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方式,直接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开阔视野。以现时八年级的课程为例,在讲授《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我组织学生观看摄影图片展、有关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报道;组织学生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进行调查,并写总结报告;然后再联系课本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严峻性。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发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使道德与法治课与社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
活动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带有更新教育观念的一种教育主张和思想。它不仅能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更能推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要创造性地去实施活动教学,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让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要积极探索、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科学型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活动教学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
[2]宋宁娜.活动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
[3]李巨之.活动课程研究.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 .
[4]高峡,康健,从立新.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5]王坦.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