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语言区域活动的开展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这一观念,我尝试在引导幼儿进行语言区域活动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愉快有益的自由选择,积极主动地活动。语言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材料符合幼儿好奇,善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幼儿能充分地去阅读,去交往。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语言区域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通过提供图书等语言材料和环境,让幼儿自由探索、观察和游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包括语音、书面语、交际用语等多方面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语言区比起其它的区域却显得有些冷清,变得“门可罗雀”。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怎样更好地发挥其语言区的独特作用呢?我们尝试打破语言区原有格局,将语言区扩展为听赏区、阅读区、表演区、表述区,针对性地投放相应材料。幼儿在语言区的各子区域中自主地选择材料,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发挥材料的有效性,促进幼儿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做自我检查,更新老师的语言观念
  依据皮亚杰的“知识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以及周兢教授和余珍有博士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提出的“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要求教师更多地提供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鼓励儿童以多种方式操作语言和发展儿童在操作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等理论,借鉴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针对幼儿的现有语言发展水平,从语言区的材料投放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让幼儿在语言区“玩”起来,使语言区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效应。
  我们老师应有新的全语言教育观念,不能老是停留在以前的老套套上,以为学习语言,就是让幼儿会念儿歌,会念诗等,单是从读这个方面来要求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的全语言教育观是指有完整的语言教育观、整合语言教育观、活动语言教育观这三个基本的理论观念概括而成的。完整的语言教育是指语言是完整的,语言教育应注意目的和内容的完整性、活动的真实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整合语言教育观是认为儿童语言学习是一个整合的关系,从这里出发,强调语言教育与儿童其它方面的教育密切结合;活动语言教育观则是强调以教师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作为语方教育的基本形式,强调引导幼儿在主动活动的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地学习语言,更新了完全语言教育的观念,就可以理论指导实践来具体操作。
  二 、创设自由、宽松的温馨氛围,激起幼儿操作材料的兴趣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终身和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化的环境更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并促进幼儿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语言发展。我们将整个活动室当成一个“家”,每个区域当作“房间”。在这个大“家”里有“书吧(阅读区)”、“巧嘴园(表述区)”、“小耳朵(听赏区)”、“小铃铛(表演区)”、“大眼睛(探索区)”、“贝贝屋(娃娃家)”等。在“书吧”里,我们以“亲和、舒适、愉悦”为宗旨,里面有小沙发、小靠垫和可爱的毛绒玩具。幼儿可以抱着毛绒玩具靠在沙发靠垫上舒服、惬意、自由的享受阅读的乐趣。“巧嘴园”里铺着柔软的地垫,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喜欢的姿势,放松自如地边操作材料边交谈。“小耳朵”里的墙上挂着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图片,地上、桌面上摆放着幼儿熟悉的动画角色等。小朋友可以听着录音里的指令和他们进行互动。“小铃铛”里布置了童话般的舞台背景,使幼儿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这一个个具有亲和力、舒适感的区域中,让幼儿产生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幼儿进区操作材料的兴趣。
  三、有选择的投放材料,为幼儿创设想说的平台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在区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语言区材料的投放要更好地服务幼儿,为幼儿创设想说的平台,我们应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投放材料要让幼儿有话可说。在区域设置中,我们每班几乎都设立了语言区,中大班一般投放一些需要复述的或创编故事的图片,而对于小班来说,幼儿不会讲故事,主要以学说短句为主,我就投放一些孩子和家长一起出游的照片,让幼儿说说:“我和谁在一起”“我们在干什么”等,这些内容是幼儿亲身经历的,幼儿看了有话可说。还有我们在语言区中投放了许多制作的动物型盒子和动物爱吃的食物卡片,开设“我来喂小动物”的游戏,这也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幼兒知道“小猫喜欢吃鱼、小狗喜欢吃骨头、小兔喜欢吃萝卜”等常识知识,通过边说边操作的活动,也真正实现了有话可说的目的。
  2、投放材料要让幼儿有话想说。结合主题《快乐的春节》投放压岁包和“人民币”,让幼儿在装压岁包、分压岁包的游戏中学说祝贺的话。其次,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从而调整语言区内容。如,我们发现幼儿对“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小哪吒”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我们就在“书吧”里投放动画图书,让幼儿三三两两自由结伴地来涂涂、讲讲动画内容,或以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动画故事,受到大多数幼儿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玩具是幼儿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让幼儿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投放在“巧嘴园”里,让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在玩玩、讲讲中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投入开放性的材料。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也是造成幼儿关注一件事的关键。语言区域内投放的材料,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应该经常更换,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的意图、目标计划提供给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如四月份我们班的活动主题是春天来了,那我们语言区域内就新投放了许多春天的图片;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颜色,并且集装成本,幼儿可以翻翻看看;更是放了一些实物让幼儿摸摸看看,如小蝌蚪、金鱼、花等等。目的是让幼儿看了之后能为其作解说,发展幼儿的解说能力。我还投放了许多废旧材料:如鞋盒、薯片罐皱纸、吸管等,让幼儿与老师一起能利用废旧材布置环境,再进行操作。这样幼儿既有操作的过程,又锻炼了他的语言能力。
  四、以幼儿发展为本,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
  结合新《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我们强调教育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结构松弛的,使教室不成为讲堂,而是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场所。
  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可是对区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我让语言区域不光是看的、读的,更加上跳的、唱的、画的、写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幼儿之所以不喜欢语言区域活动,很大的原因是在语言活动区域内,没有可玩的东西,也就是没有可操作的材料,玩不起来。幼儿喜欢画画,我就让幼儿听故事、画图画,把录音机的故事画下来;幼儿喜欢唱、跳,我就在区域内设计了一个小舞台,让幼儿看了图书后上小舞台把自己看的讲出来,用动作跳出来,这些都是根据幼儿喜欢的形式来设计的,我还为活动区作了些小小的道具,如各类头饰、仙女棒、小皇冠、漂亮的裙子、小话筒等之类的,增强了活动的可操作性,让幼儿更加投入。开放的区域,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原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花了很大的心血指导,花了大量的时间批改作文,可是收效甚微,学生还是怕写作文,兴趣更无从谈起。下面,就我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谈谈对中年級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兴趣和爱好是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程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們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
本文在对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决策的过程、地方政府决策者的伦理规约性等概念进行简要考察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决策失误和地方政府决策的行政伦理规约行为进行了界定。随后分
新课程理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与旺盛的活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重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接受式学习方式。当前,在教改春风的吹拂下,传统阅读教学铺天盖地的讲解、机械繁琐的引导、漫无边际的朗读现象,得到遏止。但在阅读教学中,也出现了另外的一些倾向:学生讨论得多,朗读得少;学生自悟得多,教师点拨得少。阅读教学离开学生对文本的朗读,进行文
关键词:问题设计 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数学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所以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  现
唯物辩证法诊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教师“传道授业”需要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运用,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在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努力抓住学法指导进行探索,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由听激想,以想促听  “听‘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主要心理状态。“听”有被动和主动之分
随着教育体制改过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不可忽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我多年的教学探索和研究,对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几点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老师要教育学生知道,创新思维是用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探究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文化供给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
英语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然而也是很多中国学生学习的弱项。写作中要涉及语法、词汇、文体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写作水平的提高,实质上是英语水平的总体提高。本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基础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立足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书面表达训练,这样英语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一通过积累词汇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犹如土木钻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