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xdz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研究生期间,我们不止会上传统的理论课,教师时常也会让我们去观摩各类讲课比赛.做点评工作的同时,自己的也会收获很多,在一次以10分钟为限的讲课比赛中.有一位选手(暂称他为A)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
  二、教学过程简介
  A同学开始模拟授课前介绍这是基于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群体的一堂课,然后进入复习引入环节,在复习了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及它的运用后,开始提出:那如果已知三角形ABC的两边及其夹角,怎样求另一边的长呢?
  
  于是,A同学便开始了一边讲解一边板书的过程:
  已知asinA=bsinB=csinC=csin(A B),
  bsinA=asinB,①
  csinA=asin(A B)=asinAcosB acosAsinB=asinAcosB bsinAcosA,
  化简得c=acosB bcosA,
  即bcosA=c-acosB.②
  ①2 ②2:b2=a2sin2B c2 d2cosB-2accosB=a2 c2-2accosB.
  由此,他便给出定义:这就是我们的余弦定理,并解释了余弦定理的特征和适用情况.
  三、案例分析
  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对本案例进行分析:
  (一)在情境引入上
  A同學用正弦定理不够用来引出余弦定理是顺理成章的,构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地建构的过程,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后,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一边或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情况下,学生能够通过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但当条件给到两边和夹角的时候,正弦定理就显得不够用了,学生有了新的需求,这时余弦定理就有了它的必要性.这个问题在这节课不仅充当了脚手架,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二)在方法上
  A同学抛开了书上给出的向量证明法,虽然由正弦定理来推导余弦定理是合理的,但A同学在代换中未能很好启发学生,而是直接给出思路,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代数的方法显得十分复杂,其中有几步代换并不容易想到.相比较而言,向量法更加直观、简单;同时,在求解几何题中,想到用向量法来解决也是比较容易的.有些学生擅长代数,对字母、数字的代换能做得很好,有些学生对图像更敏感,解决问题喜欢直来直去,那教师就不用替学生选择,大可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代数法和向量法,再让学生自己比较总结两种方法的优劣,结合自己的喜好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选择.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了多种证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
  (三)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定位是命题的教学,命题的教学过程大致为:命题的发现、命题的明确、命题的证明和命题的应用.对照这个过程可以发现,A同学在命题的明确上还做得不够,他只在得到余弦定理后给予定义,告诉学生这是余弦定理.学生对这样一个突然出现的新命题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这个时候如果不帮助学生弄清命题,学生没能真正地掌握余弦定理,甚至还可能出现“鱼牛”的错误.教师可以结合符号、文字、图形、语言对余弦定理进行梳理总结;或者抛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归纳余弦定理的特征和应用范围;再或者,让学生“犯错”,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再想办法去纠正错误,这些都是可行的.
  四、总结
  总的来说,我们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应是发现的、发明的,而不是学生对解题的单纯模仿,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数学课堂就只能在低水平上开展.无论是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发现,还是最后的总结,主体都应该是我们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设计或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将精心预设和课堂生成结合起来,而是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这不能只是说,要以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为导向,切实地落在每名学生的发展上.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数学的难度陡然升高,远比初中数学题的计算量和出题范围大得多,这使得很多高中生难以及时适应新的学习内容.现在文理不分科政策的实施,使更多文科好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本文在综合调查了周围同学在数学学习上的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的综合探讨.  【关键词】数学学习;效率提高;方法  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分值,也是能
【摘要】探究性活动以其趣味性、灵活性、多可能性吸引学生.运用探究性活动来讲解数学知识,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乐趣.本文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借助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地阐述运用探究性活动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活动;数学兴趣;教学策略  四年级数学与之前的数学内容相比,具有计算量大、计算复杂性高、逻辑判断难的特点.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其数学能力大
数学课按基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练习课往往紧跟新授课之后,是新授课的重要补充和延续.更重要的是,在小学数学中,练习课占的教学时间比重很大,在实际教学中的课时数也多于新授课、复习课的课时数,但对它的研究却很少.练习课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熟练程度,形成技能技巧.不过,我们是否注意到,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熟能生巧了吗?是否存在“熟而生厌”的现象?這样一个我们
【摘要】随着自然数的不断增大,素数的个数也在不断增多,而素数的不断增加导致因数数目的不断扩大,这是否意味着自然数、因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所有的自然数都能够被1和自身以外的因数分解而没有新的素数了呢?借助计算机对自然数中所蕴涵的素数进行计算、统计分析,其规律显示素数个数将随着自然数的增大而增加下去,素数是没有尾的.此次借助计算机算出的最大一个素数是2099999999.  【关键词】素数;自然数;因数
【摘要】数形结合是教育者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和理念,本文立足于初中阶段教育,结合教学实例浅谈数形结合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形结合;数学教学  为了践行新课标对初中数学的具体要求,教育者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应积极采用数形结合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与理解,并同时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中的“
一、思考缘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中课程总体目标第一条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变化到“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的基本思想就是指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博大精深,它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而教材新增的“数学广角”这块内容正是有效渗透数学思想
一、情境:让学生“冲动”起来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境,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将计算教学与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增添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让学生有想计算的冲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背诵古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北师大第四版教材对于“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进行了整体的设计.以“轴对称”为例,在第三版教材中,整个小学阶段只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一次系统的学习.改动后的第四版教材安排了四次的学习,分别在:二上“折一折,玩一玩”,三下“轴对称(一)”“轴对称(二)”、五上“轴对称再认识(一)”“轴对称再认识(二)”、六下“平移、旋转、轴对称”.教材的编排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顺应了儿
【摘要】数学公共课程是农林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基于对四所高水平农林院校数学公共课教学情况调研分析,提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公共课;教学改革;思考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CG08532);福建农林大学公共数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11416037);福建农林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11416007).  为适应高考招生
目前手机界面基本成型,但用户在界面应用分布设计上大多认为原厂布局不合理,需要重新设计.依据搜狐网对手机质量问题的调查发现,在3 469名被访者中,有719名消费者反映:手机菜单设计不合理,操作烦琐,附加功能不明确,缺乏实用功能等,占调查者的13.97%.可见,手机界面设计不合理,操作烦琐这一问题占有一定比重,而这类问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能够解决的.对用户而言,手机界面是否简洁干净、各个功能模块能否